正文 第2章 比較文學跨學科研究的現狀與思考(1 / 2)

在國際比較文學領域,“跨學科研究”的曆史不是很長;在中國比較文學領域,“跨學科研究”分別在民國和新時期兩大高峰中取得過一定的成就。從事“跨學科研究”的人員有作家,有翻譯家,有畫家,有學者。他們的研究動因有的是自覺的,有的是不自覺的。自覺也好,不自覺也罷,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比較文學“跨學科研究”不可多得的財富。

一、跨學科研究的現狀

如前所言,中國比較文學共出現過兩次輝煌,一次是民國時期,一次是新時期。在中國比較文學的兩次輝煌中,都活躍著“跨學科研究”工作者的身影,都不乏“跨學科研究”的累累果實。

從現有信息看,中國最早從事“跨學科研究”的應當是王國維。1904年,他根據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哲學、美學和悲劇理論撰寫的《〈紅樓夢〉評論》,“從精神文化、審美學、倫理學諸方麵,十分精辟地評論《紅樓夢》的文學價值”,使這篇文章成為“中國比較文學發展史上第一篇用西方理論評論中國文學的論文”,開了“文學與哲學”研究的先河。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胡適在跨學科研究中也有建樹。他在《白話文學史》之《佛教的翻譯文學》一節中,論述了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認為佛教的翻譯給中國文學帶來了新意境,創造了新文體,增加了新材料。他的這一成果也開了“文學與宗教”研究的先河。新文化運動的另一代表人物周作人的文章《聖書與中國文學》專門“探討古希伯來文學精神與形式同中國新文學的關係”,並且對文學與宗教的關係進行了探究,“是中國比較文學史上較早作文學與宗教跨學科研究的論文”,給人以別開生麵之感。

民國時期比較文學的“跨學科研究”中,梁實秋的《詩與圖畫》是一篇研究詩歌與繪畫關係的文章。文中,梁實秋對文學與繪畫的關係進行了跨學科意義上的比較,是中國比較文學較早涉及“文學與繪畫”研究的成果。朱維之的《中國文藝思潮史略》和《基督教文學》重點研究文學與宗教的關係,尤其是《基督教文學》具體研究了宗教對文學的影響,是“中國比較文學史較早以著作形式作跨學科專題研究的嚐試”。朱謙之的《中國音樂文學史》探討文學與音樂的關係,開了中國比較文學“文學與音樂”研究的先河。此外,這一時期跨學科研究的成果還有宗白華探討文學與繪畫關係的文章《中西畫法所表現的空間意識》和《中西畫法的淵源與基礎》,以及豐子愷的《繪畫與文學》等。

進入新時期,中國比較文學較早出現“跨學科研究”信息是20世紀80年代。1982年,張隆溪的《比較文學譯文集》選入了美國學者裏恩·艾德爾的《文學與心理學》和瑪麗·蓋塞的《文學與藝術》;1985年,幹永昌等的《比較文學研究譯文集》也選入了艾德爾的《文學與心理學》;1986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比較文學研究組的《比較文學研究資料》,除了將上述兩位美國學者的文章選入之外,還選入了中國學者錢鍾書的《中國詩與中國畫》、樂黛雲的《尼采與中國現代文學》、錢仲聯的《佛教與中國古代文學的關係》。1989年,樂黛雲和王寧的《超學科比較文學研究》所收錄的均為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如樂黛雲的《文學與其他學科》及《文學與其他藝術》、許明的《文學與哲學》、王錦園的《進化論與文學》、徐誌嘯的《文學與宗教》、伍曉明的《文學與音樂》、王長俊的《文學與繪畫》、王寧的《後結構主義與分解批評》等。

中國比較文學著作和教材中較早出現“跨學科研究”內容也為20世紀80年代。1984年,盧康華、孫景堯的《比較文學導論》以“非本科範圍研究”為題介紹了“跨學科研究”的相關內容;1988年,樂黛雲的《比較文學原理》在“科際整合”中論述了“文學與自然科學”、“文學與哲學社會科學”及“文學與藝術”;1988年,樂黛雲主編的《中西比較文學教程》以“跨學科研究”為題,論述了“文學與藝術”、“文學與哲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與自然科學”,是“跨學科研究”一詞在中國的首次出現。同年,陳惇、劉象愚的《比較文學概論》也以“跨學科研究”為題論述了“文學和藝術”、“文學和宗教”、“文學和心理學”及“文學和哲學”。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跨學科研究”不但成為比較文學教材必不可少的內容,外延還拉伸到“文學與經濟”、“文學與史學”、“文學與社會學”、“文學與語言學”、“文學與係統論”、“文學與信息論”及“文學與控製論”等領域。

中國比較文學“跨學科研究”的著作多出現於20世紀尾聲和21世紀初葉。如陳洪的《文學與宗教》、譚桂林、龔敏律的《當代中國文學與宗教文化》、馮川的《文學與心理學》、葉舒憲的《文學與人類學》、彭兆榮的《文學與儀式:文學人類學的一個文化視野》、麻承照的《文學與民俗》、許建昆、陳又淩的《文學與電影的對話》、阮慶嶽的《文學與建築相問》、王寧的《文學與精神分析學》等。此外,一些非文學工作者也在自身學術視野內探索文學與其專業的關係,如羅小平的《音樂與文學》、蔣容理的《音樂與文學的對話》、羅立剛的《宋元之際的哲學與文學》、唐德剛的《史學與文學》、周群的《宗教與文學》等。另外,還有學者將“跨學科研究”引入具體的學術領域中,如鄭傑文的《中國古代文學跨學科研究》、陳致文的《跨學科視野下的詩經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