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宗教的文學傳播與文學的宗教影響(1 / 3)

文學創作的過程是複雜的。回眸世界文學的漫長曆程,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一些有趣的現象:某個宗教的聖典或教義,轉換到文學的角度看,竟是經典的文學作品;某個宗教的聖典或經書,轉換到文學家的手中,竟成為文學創作的源泉;某個宗教或經文的用語,轉換到文學家的筆下,卻成為文學創作的意境;某個宗教或教義的觀念,轉換到文學的構思裏,竟成為文學創作的風格。“文學往往是宗教的載體,而宗教的傳播過程往往也是文學的展示過程。”文學與宗教就這樣彼此相依,互為傳承,不可分離。

一、宗教的文學傳播

有學者認為,我們“若要研究古代文學藝術,便不能不涉及古代文學,研究古代宗教也必須從古代文學藝術裏去探求。宗教本身便是藝術,因為宗教重在感情和想像,一如藝術。宗教底熱誠等於藝術底靈感;宗教底表現也就是藝術底表現”。在世界宗教發展史上,宗教聖典“除了他們的宗教的……目的以外”,本身就是“可以當作文學讀的一部神學著作”。

有學者指出:“偉大的文藝作品是基督教所結的果子,……在紀元前一千多年中所結的果子就是《舊約》這部燦爛的文學傑作集;初期基督教的果子就是一部《新約》。”《聖經》是基督教的聖典,全稱為《新舊約全書》。如果從文學的立場出發,其中的《舊約全書》“既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經書,也是古代希伯萊民族……的文學總集”,是猶太人做了“巴比倫之囚”後的500年中,掙紮在死亡線上的希伯萊人所流傳下來的珍貴的文學遺產。

《舊約全書》共包括四個方麵的內容:(1)摩西五經,即經書或法律書。其中的《創世紀》、《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等都是優美的神話傳說。(2)曆史書。其中的《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記》、《曆代誌》、《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等,既是曆史著作,又可視為文學作品。(3)先知書。其中的《耶利米哀歌》、《約拿書》和《但以理書》等是地道的詩歌和小說。(4)詩文集。這是《舊約全書》中最文學的部分。其中既有《詩篇》和《雅歌》等抒情詩集,也有《箴言》和《傳道書》等哲理詩集。因此,《舊約》的詩文集部分,曆來就被視為“世界文學遺產中的珍品”,而“先知書”則被看作“希伯萊文學中的一朵奇葩”。在《新約》中,既有綜合性傳記文學的福音書文學,也有出自耶穌之口的詩歌和散文故事;既有《傳途行傳》、《路加福音》這樣的紀事文學,也有以保羅書信為代表的使徒用書信文體寫成的書信文學;亦有包括《啟示錄》在內的啟示文學等,儼然一部“內容豐富、意蘊深刻、形式多樣、風格獨特的古代文集,多方麵展示了初期基督教文學的輝煌成就”的文學經典。

《舊約》中的《雅歌》是一部愛情詩集,詩中既描寫了愛情的歡欣和喜悅,也傾吐了情侶間的相思之苦。語言清麗,感情真摯,意蘊豐富,具有一種清新的美、含蓄的美、質樸的美。

如第二章開頭:

我是沙侖的玫瑰花,是穀中的百合花。

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荊棘內。

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蘋果樹在樹叢中。

……

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

我的鴿子啊,你在磐石穴中,在陡岩的隱密處,

求你容我得見你的麵貌,得聽你的聲音。

因為你的聲音柔和,你的麵貌秀美。

這是墜入愛河的戀人對心中愛神的描述,亦是墜入愛河的男女對心上人的赤誠傾吐。熱戀之中的一對情侶,甜蜜之中的一對戀人;羞澀的女子,似火的情郎;大膽的表白,真摯的情懷,融彙在詩情畫意般的描述之中,令人陶醉,令人迷狂!

又如第三章《耶路撒冷的婦女說》:

那是誰?

象一片煙雲,散發著沒藥、

乳香和各種香料的芬芳,

從曠野而來。

詩句很短,卻充滿了詩情;詩句不長,卻極富詩的意境。那是誰?她是誰?作者沒有具體的描述,讀者也看不到清晰的形象。所能展示出來的,隻有那散發著香氣的、從遼闊的曠野中緩步而來的一片淡淡的煙雲。像霧,像雨,又像風,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再如第六章《女人讚美她》:

那燦若朝陽的是誰?

她象月亮一樣秀美,

象陽光一樣明媚,

象奇異的幻影一樣令人心悸。

這是一首讚頌女人之美的詩。作者用朝陽、月亮、陽光、幻影等幾個意象,將所讚頌的女人之燦若、之秀美、之明媚、之奇異清晰地點綴出來。未見其人,想睹其麵;未見其人,想聞其聲。意象之美,烘托之巧,恰到好處地留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

還如第八章《她對他說》:

愛情象死一樣強而有力,

嫉妒象陰間一樣堅不可摧;

它迸出火花,熊熊燃燒,

終將成為不可遏製的烈焰;

急流衝不走愛情,

洪水淹不沒愛情,

如果有人想用財富換取愛情,

他隻會受人鄙視。

這是女子對愛侶的愛的宣言,也是女子對愛情的最佳詮釋。詩歌用“死一樣強而有力”、“熊熊燃燒”、“不可遏製”詮釋了愛的力量,也用“急流衝不走”和“洪水淹不沒”詮釋了愛的內涵,更用絕不會以財富換取愛情升華了愛的偉大,回答了“問蒼天情為何物”這個永恒的話題。

《新約》中最具文學性的莫過於《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等文中的出自耶穌筆下的詩文。朱維之先生說:“一個偉大的宗教家必定帶有大詩人的天分,就是有豐富的感情,旺盛的想象力,不凡的言辭和感人的力量。……耶穌就是……亙古未有的,超凡入聖的大詩人。……詩底化身。……在他底談吐中,不但含有詩的精神,和一般人所說的‘散文詩’一樣;並且有多處合於當時詩歌底格調。”

如《馬太福音》中《耶穌教導人們》:

哀傷的人是有福的,

因為上帝會來撫慰他們;

溫和的人是有福的,

因為他們將承受上帝許諾的土地;

渴望正義的人是有福的,

因為上帝會滿足他們的要求;

仁慈的人是有福的,

因為上帝會施予他們憐恤;

心靈純潔的人是有福的,

因為他們將與上帝同在;

追求和平的人是有福的,

因為他們必將成為上帝之子。

又如《路加福音》中《耶穌既教授又為人治病》:

貧窮的人們,你們受到祝福,

因為上帝的王國是你們的。

饑餓的人們,你們受到祝福,

因為你們將得到飽餐;

悲傷的人們,受到祝福,

因為你們將要歡笑。

但是,富人們要遭殃了,

因為你們已經享受了安逸;

現在飽食終日的人,你們要遭殃了,

因為你們要忍饑挨餓;

現在歡笑的人們要遭殃了,

因為你們將悲哀和哭泣。

耶穌的很多散文詩,鞭辟入裏,閃爍智慧,充滿了哲理。既有對不良現象的抨擊,也有對人的行為的勸誡;既有對為人行事的教導,也有對生命曆程的感悟。不但具有很強的文學色彩,讀後也給人以很深的啟示。

如《馬太福音》中《上帝比金錢更重要》第一段:

不要在塵世為自己積蓄財寶,世間的財寶會被蛀蟲鏽蝕,還會被破門而入的盜賊偷竊,要在天堂裏為自己積蓄財富,在那裏不會被蛀蟲鏽蝕,也不會被強盜偷走,因為你們的心將與你們的財富同在。

又如《馬太福音》中《上帝比金錢更重要》第二段:

眼睛是身體的一盞明燈,如果你的眼睛是健康的,那麼你的整個身體也就會充滿了光明;如果你的眼睛有病,那麼你的整個身體也就陷入了黑暗。如果你內心僅有的光明,實際上隻是一片黑暗,那黑暗該是多麼漫無邊際啊!

再如《馬太福音》中《耶穌談評價他人》第一段:

不要評判人,上帝就不會評判你們。因為你們用什麼樣的標準評判人,上帝也會用同樣的標準來評判你們。你們用什麼尺度衡量人,上帝也會用同樣的尺度來衡量你們。

還如《馬太福音》中《不斷地向上帝請求》第一段:

不斷地請求,上帝就會賜予你們所求的東西;不斷地尋找,你們就會發現;不停地敲門,門就會為你們打開。不斷請求的人就會得到他所要的東西;不斷尋找的人就會發現他要找的東西;不停敲門的人,門就會為他打開。

伊斯蘭教的聖典是《古蘭經》。這是在中世紀的時候,由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後繼者編訂而成的。從宗教的意義上講,《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經書。而從文學的意義上講,《古蘭經》亦是“阿拉伯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的不朽之著”,是中世紀阿拉伯文學的優秀遺產,“六世紀和七世紀初期的阿拉伯人的理性生活和文化生活,都表現在《古蘭經》裏;在那個時期中,典雅的文章、各種旨趣和文體,都是以《古蘭經》為先導的。《古蘭經》獨具一種新奇的美妙的文體,是一具有節奏和韻腳的巨部散文”。

在編訂的過程中,為了更廣泛地傳播伊斯蘭教,編訂者有意地將大量的阿拉伯神話傳說、曆史故事以及格言諺語等加入其中,使一部純宗教性質的經書變成了一部蘊涵了豐富的文學韻味的文學作品,使伊斯蘭教的教義得以通過文學語言加以闡發,加以傳播,使文學與宗教渾然一體,在阿拉伯文學史上享有獨特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