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藏曆新年--藏民族最濃重的節日(3 / 3)

藏曆七月三十日至八月六日,沐浴節。初秋之夜,拉-薩河畔、雅魯丈布江岸,人們注視著,注視著東南方向的天空,當噶瑪堆巴星即棄山星呈現於天穹之際,人們開始浸身於於江河之中。江河之水浸潤清涼,徹骨透心,身之浸於江河,仰麵星空,群星閃爍,人之被覆於星群之下,吸納天地江河之生氣,身心之氣脈貫通舒暢,沐浴之後,似有脫胎之感,換骨之受,身心因之一次新的循環,新陳代謝生命生生不息之運行。

沐浴的人們從江河中身起,在江河岸邊燃起一堆一堆的篝火,星光之下火光之邊,人們喝著滾燙的酥油茶,飲著清涼的青稞酒,六弦琴聲響起於河岸柳林,歌聲傳向江河之中,載歌載舞於篝火旁,沐浴節,心身健康調諧的節日。沐浴節,源於藏文化中的天文曆算。根據藏文曆算的推算棄山星半年晝出半年夜出,拉-薩地區藏曆七月三十至八月初六間肉眼能看見,棄山星照過之水有消炎祛疫的功能。根據醫學界的觀察,高原初秋之水有八大效用,即一甘、二涼、三軟、四冷、五清、六不臭、七飲時不損喉、八喝不傷腹。棄山星隱沒之時,沐浴節結束。

藏曆十月二十五日,燃燈節。酥油燈火,一盞又一盞上千盞甚至更多的酥油燈,如繁星降落,散滿整個八廓角。八角街的樓屋房舍酥油燈火閃爍著,桑爐之火,火光直上雲天,將大昭寺、八廓街映照得彤亮一片,有如晝一般,深冬的夜晚,人流似潮,八廓街轉經道上來自藏區各地的信眾,在八廓街上一圈又一圈繞圍著大昭寺走轉著,沒有喧嘩,沒有言語,有的隻是心中虔敬的祈願,心靈深處的祈願,或許,萬人一心,於是有了八廓角燃燈節明燈之下如潮人流之下一種奇異的安靜,人心至靜於燃燈節的夜色之中,酥油燈火之中。

藏曆十月二十五,公曆十二月的一天,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成道圓寂的日子,這一天僧俗教民以點燃不息的酥油燈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懷念之情,並以此頌揚佛法光明火炬,永遠驅散黑暗、愚昧的功德。在西-藏,燃燈節創立較早,叫“浪麥”,意思是全世界都有佛法的火焰在照耀,屆時僧俗或在寺中或在自家佛龕前點燃酥油供燈以示紀念。因為宗喀巴的兩位大弟子嘉央卻傑和仙欽卻傑分別於十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圓寂,第二世嘉木樣在十月二十七日圓寂,因此,拉卜楞寺的燃燈節從十月二十五開始,延續三天,表示對三位聖者的紀念。塔爾寺是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十月二十五日晚起,連續5個夜晚全寺房頂點酥油燈,僧人將在房頂上反複念經,千百遍的對宗喀巴大師讚揚和祈禱

節日,雖有著不同的內容與不同的方式,相同的卻是人們的生活因節日而充滿了熱情與激情,節日使雪域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豐富多彩的節日,使人深深感受到藏民族是一個極富創造力的民族,在這片高寒的土地上,他們創造出各種形式與內容的節日,使高寒的生活充滿了熱情與激情。生活,在創造中絢爛多姿,豐富多彩。藏民族生活於高寒高海拔的“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綿延於高原之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聳立高原,希夏邦瑪等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峰及16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位於高原。除此之外,高原上還挺拔著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脈、喀拉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昆侖山脈、橫斷山脈等五大山脈。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有著無數的山嶺,灘川。高原輻射強、日照長、空氣稀薄,青藏高原是中國大風(小於或等於8級或最者17米/秒)最多的地區,年平均大風日數達100-150天,最多可達200天,人們謂之青藏高原為“生命禁區”。在“生命禁區”,藏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他們創造了生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展示出玩強生命力與民族的創造力。

創造,藏民族生生不息之生命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