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遷徙(2 / 3)

呂後一聽急了,?“?不管怎麼說,你都得給我出主意?”。

張良一看推脫不掉,隻好為呂後出謀劃策,‘讓劉盈修書一封,言辭一定要誠懇謙虛,派可靠的人多帶些貴重物品,可去南山請四皓出山。四皓來家後一定要以上賓對待,不能有絲毫的紕漏,方可與太子一起穩定名位’

呂後按照張良的囑咐,派自己的侄子呂春前往南山尋找四皓?。

呂春來到南山,經過千辛萬苦,果然在南山中找到了四皓。他對四皓恭謙禮讓,情真意切,繪聲繪色的講述了呂後請四位尊師出山相助的誠意。呂春滔滔不絕的遊說,經過三天的跪請,終於說動了四位尊師。四位尊師同意一道前往長安,輔助公子劉盈?。

公元前195年,高祖評定黥布叛亂凱旋歸來,在宮中設宴,看到太子身後有四皓跟從,非常驚異地問:?“?孰乎??”

四皓分別上前,彬彬有禮地報上了姓名: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鹿裏先生周術,綺裏季吳實?。

高祖說:?“?我找了諸位好多年,你們一直逃避,現在為什麼跟我的兒子來往呢??”

四皓說:?“?良禽擇木而棲,賢才擇主而事,臣等不願受你的辱罵,隻好躲起來。現今太子既仁慈又孝順,謙恭下士,所以臣等投奔太子,願為賓客”四皓說完離去?。

宴罷,高祖離開晏桌進入內宮,見到戚姬說:“太子的羽翼已經豐滿,甚得人心已不好動之?”

戚姬聽後,痛哭不已?。

不久高祖逝世,太子劉盈登上皇位,稱惠帝。漢惠帝劉盈為報答四皓,封侯命爵,四皓謝絕封賞,重回南山隱居,直到壽終?。

漢惠帝聞訊四皓壽終,令三千禦林軍每人自長安攜土十斤去南山為四皓墓培土,又在上雒縣城南高車為四皓修廟建祠,以表彰四皓避秦安漢之功?。

四位尊師人稱四皓,避秦知亡,安劉知存,應聘知進,拒命知退。危則助之,安則去之,來致公於民,往無私於一身。他們從秦朝的都城來到千山蒼蒼,四野茫茫,泉石幽幽的南山?”

“這南山在哪,能帶我去看看嗎?”??劉秀用懇切的目光望著叔叔問道?。

劉歙告訴侄子:?“?南山在秦嶺以南,當時四皓為躲避秦軍的追殺,應該在秦楚的交界地帶。他們看到秦兵追查一定會躲在楚界,楚軍追查一定會躲到秦地,所以四皓逝世以後葬於商縣(丹鳳)的商鎮,這與惠帝對四皓的安漢之功有關。至於帶你去看看一事,等忙完這陣子,一定帶你去看看這四位聖賢的華容?”

劉秀聽了叔叔這番話,才肯睡去?。

早晨起來,劉秀與往常一樣趕著牛去河灘放牧,路過自己僅剩的八畝田時,見田中沒有一片綠葉,心裏很驚奇,下田查看隻見禾苗的根莖與地上的蟲便。劉秀又慌慌張張的把牛趕到河灘上,荒灘中布滿了蝗蟲,不時地飛上牛背、爬在上麵,牛尾的大刷子不停得來回擺動,可怎麼也揮不完那頑皮的蝗蟲,總有幾隻爬在牛背上?。

劉秀放牧回到家中,跑去找到叔叔,將田中所見的一切全告訴了叔叔。叔叔看著遠方,低沉有力地說道“看來大災難已經降臨,先是旱災,後是水患,現在又是蟲災。當朝昏庸無能,庶民災難不遠矣。這裏除過村莊已再無藏身之地,不偌打算早投他鄉?”。?說罷,將侄子摟入懷中,兩眼淚入泉湧。

劉秀不知如何,身似篩糠,顫而不已,也不知適從?。

早晨,劉歙挑了幾頭壯實的公牛和一頭母牛留用,將剩餘的牛趕到牛市上出售。日近偏西,以低價售予牛販王瘸子。收拾行囊來到初來時住過的院前,看看這曾經給自己帶來過快樂的地方最後一眼時,遇到了在蕭縣做令的哥哥劉良,兄弟相見抱頭痛哭?。

劉歙問哥哥在蕭縣的情況,哥哥劉良將蕭縣的情況一一道來,當說到“水患不斷,蟲災造成田中顆粒無收,草民不斷變奴賣身,城中積糧吃空,不斷有人餓死道旁,朝中將賑災推到地方,我已盡力但被革職”時,已泣不成聲?。

劉歙聽到此時,不由得也淚流滿麵,並將自己打算遷徙的想法告訴了哥哥。哥哥一邊點頭,一邊說“隻能這樣?”。

哥倆回到家中,將打算遷徙的事又告訴了樊嫂,一相病病怏怏的樊嫂長歎一口氣說“隻能仰仗二位兄弟,幫我收拾家中的東西?”

劉歙、劉良邊收拾東西,邊說些安慰話。不料吵醒了正在睡覺的劉秀。隻見劉秀一骨碌從床上爬起,問“叔叔,這是幹啥?”?

劉良見侄子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就答“到一個很遠的地方去?”。

劉秀見答話的人麵生,又問“你是誰,怎麼沒見過。是到四皓隱居的南山嗎?”?

劉良一聽,感到驚訝,心想他怎麼會知道四皓的事呢。正在沉思的劉良還沒有回答侄子的問題,卻見樊嫂大聲斥責“你這個沒大沒小的東西,怎麼能對大伯這樣講話?”。

“侄兒錯了,大伯好”劉秀見媽媽責怪自己,一邊認錯,一邊向大伯問好?。

劉良看到侄子一臉茫然無知的表情,更感無比內疚。這不正表明自己來看樊嫂太少,對侄子也關懷的太少,才導致侄子不認識自己,又怎能怪侄子呢?劉良想到這裏,一步衝上去抱起侄子,用臉上的胡須刺著侄子的臉,看著侄子對侄子說“我是你大伯,是大伯不好,與你見麵太少,大伯不怪侄子不認識我?”。

劉秀從劉良的懷裏掙脫出來,為劉良深深地鞠了一躬,喊了一聲“大伯?”?,又跑回劉良的懷內?。

劉良與樊嫂談家常,劉秀聽著聽著竟在劉良的懷內睡著了?。

劉歙與劉良將搬遷的東西都放到車上,讓長期患病的樊嫂坐到車內,讓劉秀騎著牛,帶著家眷與家丁一起迎著朝陽開始遷徙?。

附近的人聽到劉縣令的家眷出遷,都出來送行。後來,劉縣令家眷出遷的消息大家爭相轉告,送行的人如同潮水般地湧來,相送了十裏有餘,人們無不落下傷感的眼淚。

劉良領著大家行了一日,走的路不過六十裏地,已經人困馬乏,隻好尋了個村子駐紮下來。傍晚,安頓住宿看到一些陌生的麵孔時,等問明情況,才知道二十戶多戶追趕上來,一起隨遷?。

剛歇下不久,劉秀跑到叔叔劉歙身旁,又問“這是去哪兒?”?

劉歙不耐煩地說“去蔡邑白水鄉?”

劉秀聽後很生氣地說“叔叔不是說等些時日,一起去南山的衛鞅封地,尋找四皓的足跡,參拜四位尊師的華容嗎?怎麼不像衛鞅一樣立木為信,重一言而輕百金呢?”??說完撅著小嘴跑到一邊去了?。

劉良聽到侄子的話,心裏很震驚,忙和劉歙、樊嫂商議。他講“南山氣候適宜,林密山高,洞多好藏身,可獵可耕,好避兵匪等,更不能讓孩子失望”劉歙、樊嫂聽了哥哥的話,都點頭同意?。

劉良找到侄子劉秀,對侄子說:“叔叔剛才和你開玩笑,現在實話告訴你,我們正是遷往衛鞅封地草橋關?”

劉秀一聽叔叔的話,說“真的嗎?”?

“真的,大伯從來不說假話?”。?劉良一邊說著,一邊看著侄子。劉秀一聽此話,高興地雀躍起來。劉良、劉歙等商議的遷往地,終因劉秀的向往而改變?。

晨曦,一起遷徙的好多人還未起床,劉秀就從鋪上爬起來騎上自己的牛,來到媽媽麵前要媽媽上路。劉歙等也隻好緊跟在劉秀母子倆的後麵,一起踏上遷徙的征途?。

走了一段行程,劉秀高興地給叔叔指著剛出地平線的紅太陽說“今天勝過了紅太陽,明天更要勝過紅太陽?”!

叔叔聽後喜得合不攏嘴,但沒有想到侄子後來會安邦立國,一統天下?。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a>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第一章遷徙

昔日高媽店,人稱草橋關,今是山陽高壩店鎮所在地。他在漢朝地處南陽郡西北端,地形狹窄,四野荒昧,千山幽幽。該地南依鶻嶺,北向寨子嶺,西有鵑嶺,東有劉家嶺,四麵環山,潺潺陰華河流經腳下。

鶻嶺下的泰子峰高聳入雲、崔崽偉岸,然關山峰環抱泰子峰。泰子峰的雲中飛泉史有天外飛瀑之稱,而寨子嶺下的雙峰東西走向緩緩而下,恰似一雙托坤的巨手;那劉家嶺則像一條巨蟒伸入銀華河,偌鎖住河流一般,讓行人望不見河水的東流。河邊的楝樹與楊柳枝虯葉茂,灣灣藕葉珠爍晶瑩,蛙鳴鳥語,水流清澈,林海幽幽,青浪洶湧。由於它是從竹林關和漫川關兩地卸載貨物下船以後,經過陸路西去長安的第一關,因而有“秦時明月漢時關”之稱。

竹林關的丹水與淅水相會向南流去,漫川關的金錢河水入老河口進楚腹地,因此它又是豫,鄂,秦客商的散聚地,可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而有劉秀登基以後命28將中的強將姚期鎮守草橋關,後因他在朝中日日思念姚期,又命馬成、杜茂、李忠替回姚期,隨朝伴駕。所以,此事一直在人間盛傳?。

劉秀每日入朝,親臨朝政,常穿布褂,日仄而息,夜半則寐,有為何天天單單思念姚期呢?這話還得從頭漫漫道來?。

漢景帝之妾程姬,因身體不適在宮內躲避起來,讓侍女唐兒去服侍景帝?。

唐兒乖巧,又聰明伶俐,程姬非常喜歡,程姬從未在心裏把唐兒當侍女看待,情同手足。程姬讓唐兒服侍景帝,唐兒哪有不應之禮。

唐兒應允來到宮內,來去砌茶倒水步履輕盈,彈歌助舞翹胸楚臀,白裏泛紅的臉龐,加上烏黑發亮的眼珠子又少了很多白眼刃,尤其是她那飄逸的長發、隨著細腰的頻頻顫動而更加娟秀,若晨光中即將開放的牡丹一樣豐圓鮮豔,怎能不討景帝歡欣?

一時景帝興起揮去舞女,單讓唐兒牽床,款衣更戴。

唐兒為景帝款衣,所幸被景帝撞入懷內,翹胸緊貼景帝胸前,景帝順手抱住唐兒。唐兒驚慌失措,不從怕遷怒景帝而丟性命,從之怕程姬獲悉而趕出宮門。正當唐兒亂了方寸之時,景帝又一把將唐兒抱入帳內。

唐兒此刻全身酥軟沒有一點力氣,被放到床上。她也隻好款衣解帶,露出白白嫩嫩的酮體,與景帝同枕共床。夜半,唐兒起身想溜,不巧驚動了景帝,景帝一把又將唐兒摟入懷內。這次,景帝失去了前次的狂野,溫情脈脈的欣賞著這朵嬌嫩無比、花瓣緊蔟、相聚園潤的“牡丹?”?,享受著晨曦中花瓣鑲嵌還未開放、頂尖小珠露出晶瑩般的嬌豔,以及她那特有的菲芳。

唐兒被景帝所幸,不料身懷有孕,後生一子名曰劉發,因而程姬的侍女便有了皇室血統?。

公元前155年,劉發被景帝封為長沙王。因此,這個偏僻的荒蠻之地,自此有了皇室宗族,這就是劉秀的先祖。他從秦的風塵中出來,落進浩渺的湘南山地。從此,這個皇室宗族便開始在湘南山地刀耕火種,捕魚狩獵,以石築牆,結茅為廬,繁衍後代?。

公元前142年景帝生日,諸王來朝,以歌舞為帝拜壽。劉發為父皇拜壽中,僅張袖抬抬小手。

景帝當時覺得兒子劉發很奇,責問“子何此般損雅?”?

?“?兒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劉發上前對父皇叩首,答道。

景帝乃加封武陵、零陵、桂陽於長沙王,於是劉發的轄域得到了擴充?。

劉發擴大轄域以後,由於常年居住湘南見不到母親,日夜思念。湘南生產力又極其底下,糧食產量很低,所獲大米很少,所以大米極其珍貴。但他為表達思母之情,將大米從湘南運回長安,又用大米在長安換成土運往湘南,築起“望母台?”?,故以孝著稱的“米還土”在天下盛傳?。

後來,長沙王劉發在舂陵育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劉庸和劉買。劉發死後,劉買的哥哥劉庸繼承了長沙王位,劉買自然心裏不平?。

景帝十子劉徹繼位,稱漢武帝。劉買乃漢武帝庶兄。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封長沙王子劉買為舂陵侯,劉買自此心裏平靜了許多。漢武帝雖然與劉庸、劉買以兄弟相稱,但地位已天壤之別?。

劉買又在舂陵生劉熊渠和劉外二子。劉買死後,劉熊渠在舂陵繼承侯位。劉外被當朝任命為鬱林太守,離開舂陵做了鬱林郡的最高行政長官?。

劉熊渠又在舂陵生劉仁與劉利二子。劉仁繼位稱戴侯,這是劉玄(更始帝)的爺爺。劉利則被當朝任命為蒼梧郡太守。

劉外在鬱林郡生有一子劉回。劉回被當朝任命為巨鹿都尉,他從鬱林郡城來到巨鹿(州)做了巨鹿的最高行政長官?,這就是劉秀的爺爺。

公元前45年,戴侯劉仁以舂陵地形下濕,上書求徙南陽(郡?)?,他的請求得到了漢元帝的同意,整個劉氏宗族踏上了大遷徙的塵土,離開布滿瘴毒的蠻荒之野,走出浩渺的湘南山裏?。

劉仁帶領其家族男女老幼和家丁近六百餘口一起遷徙,遇河搭橋,逢山開路,風餐露宿,從春到夏,又從夏到秋,曆時八個月馬不停蹄來到蔡陽。他們到蔡陽時正值雨季,四處查看封地,才知僅白水和上塘不過兩鄉,戶不足千,且河水四處泛濫,田中不見一片綠葉。這時,劉仁隻有對天長歎,?“?老天作弄吾也?”!

劉仁將大家安頓下來後,來到河邊。他看到桀驁不馴的河水時,心情非常沉重。由於朝廷重臣屯田,淪落的前朝王侯封地越來越少?。

話又說鬱林太守劉外之子劉秀的爺爺劉回,他在巨鹿育有劉良、劉欽、劉歙三子。劉回死後,劉良被當朝任命為蕭縣令,劉欽被當朝任為南頓縣令。可蕭縣地處蘇、魯、豫、皖交界處,黃河故道穿境而過,常犯水災。而南頓縣地處黃河衝擊平原南部,淮河流域中上遊,和蕭縣一樣也常鬧水災。這支具有皇室血統的宗族,由於是漢朝皇帝的旁庶血親,越來越不被漢室重視,一代不如一代,官位越來越小,地位每況愈下?。

劉仁繼承了“舂陵侯”位,這位從湘南遷往南陽郡蔡邑的舂陵侯,僅僅隻有白水和上塘兩鄉封地,與從前相比已大相徑庭,農忙時節還得下田幹活。劉仁弟劉利隻有一子——劉子張,劉子張在蔡邑除過幫助叔父打理田中的莊稼以外別無它計,隻有翹盼朝庭的詔令。

而劉歙隨同同宗遷徙蔡陽,在蔡陽白水鄉雖然分得三百畝田,但田中大都長期浸水,不能種麥隻能栽稻子,稻子的產量又非常低,更不用說種高粱與穀子一類的作物來增加產量,加之河水在秋季常常泛濫,田中顆粒無收也是常有之事。他想帶著家眷投奔哥哥劉良,又怕蕭縣也鬧水患,後來隻好奔向南頓縣投靠哥哥劉欽?。

公元前5年,劉欽得到劉歙的家書後,按照家書上的啟程日期,扳指計算約莫弟弟快到了,出城去迎,可一連幾日出城都未迎住。第五天劉欽心裏正犯嘀咕往家返時,聽到“哥哥,哥哥?”聲音。?劉欽頓足舉目,順著聲音仔細看時,正是弟弟劉歙。劉欽一下撲了過去,抱住弟弟不放,並不時地拍打著弟弟的肩膀。良久,劉歙的家眷才圍攏上來,並說“兄弟相見,應該高興才是?”。?這時,劉欽猛的想起弟弟忙於趕路、勞累了一天,肚子一定很餓。劉欽拉起弟弟的手,說:?“?趕快回家吃飯?”!

劉欽走前,劉歙和家眷緊跟其後向城內走去?。?他走到門前,人未進門,聲早已入內?。“?劉演,快出來看看,誰來啦?”!

孩子一聽啊爹的聲音,撒腳往屋外就跑,撲撲騰騰的腳步聲像雨點一樣落在地上?。“?晚上慢點,慢點跑?”!?樊嫂對孩子喊未喊住,隻聽噗通一聲,孩子劉演摔倒院中?。

樊嫂和劉欽幾乎同時跑向孩子,兩人還未敢到孩子跟前,孩子早已從地上爬起。等家眷都趕到場圍觀孩子,劉歙並搶先一步抱起孩子問“身上疼不?”??隻見孩子直搖頭。樊嫂一看孩子沒事,便讓大家“快進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