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李氏想讓牛好好的休息,準備去把鹽卸下,讓牛好好地休息。不料李氏去卸鹽時,牛卻站起來,不讓李氏接近其身,使李氏感到奇特?。
話說劉秀與鄧禹走在路上,不斷的談論儒學,從禮到樂,又從詩談到易學,兩個人樣樣通曉,一路無話不說?。?劉秀隻顧說話,回頭一看沒見李氏和馱鹽的那頭牛,便對鄧禹說“我們一路疾行,已經將到下耳溝口,快到家了,在這裏休息一下,等待李氏吧”
鄧禹一看,果真沒見他們,便說“好,我們就在這兒休息,等待他們”
於是,劉秀讓牛停下來。鄧禹一看,劉秀停歇的地方,在一個陡峭的石峰下麵,從下往上看去,似乎石峰即將崩塌,就喊“劉秀快些離開,向前再走一程,避開陡峭的石峰”
劉秀順著鄧禹指的方向一看,果然石峰非常險要,似一位巨人脫離於群體,獨自站立磐石之上一般,時刻都有墜落的可能。他看著將要崩塌的石峰,就將牛趕到河的對麵行了一程停下來。牛,也回頭向下遊張望。他們一起坐在沙灘上看了很久,也不見石峰崩塌墜落,便麵麵相覷,哈哈一笑。
他們一直在此等待,荒昧的河灘上除了潺潺的流水聲,就是清脆的鳥鳴與徐徐的旬風,以及明媚的陽光。由於長途的奔波,他們在談論中不知不覺的都睡著了,從中午等到傍晚,睡得是那樣的沉,又是那樣的甜,直到“哤哤”的牛聲才將他們驚醒,等朦朧的睜開眼睛方知是李氏牽著馱鹽的那頭牛張嘴在叫。
李氏自此離開以後,二次來到此地時,該石峰對麵的上程,竟生長出巨牛臥於河邊喝水姿態的“臥牛山”並在人間廣為流傳。
鄧禹等在劉秀的引領下,來到了劉秀的家。樊嫂聽見兒子地叫門聲,掌燈出來開門迎進大家,她一見兒子孑身一人出門,回來卻是滿堂人員,還牽回牛馱回鹽,一陣喜悅由衷而生,忙去燒火煮飯。
晚上,劉秀將大家安頓好以後,對阿媽說“我想與鄧禹一起去長安求學”
樊嫂一聽兒子想去長安求學,隻是考慮籌措學費的事情,並不反對兒子求學一事。因此樊嫂對兒子說“我們家道中落,隻是去長安求學的費用沒有著落,你去找伯伯設法解決”
劉秀聽了阿媽的話後,告別媽媽,連夜去找伯伯。他在夜中,來到上耳溝找到伯伯劉良家,連連叩門喊叫“伯伯”
劉良在屋內聽到侄子的聲音,以為出了什麼大事,驚慌起床掌燈開門。當房門打開,劉秀一見伯伯,就說“想去長安上學”
伯伯高興地連連點頭說“好呀”
話雖說“好呀”但劉良知道自己手中僅有黃金五兩,很難於支持侄子劉秀上完太學。他邊想邊去裏屋取出所有的黃金,當著劉秀的麵,將黃金在手中掂一掂對劉秀說“家裏的黃金你全拿去吧”
劉秀看到伯伯麵有難色,想也隻能先拿著,待以後再想辦法解決。因而,他便對伯伯說“謝謝伯伯,我就先拿著去長安求學”劉秀接過伯伯劉良手中的五兩黃金,又連夜趕回家中。
樊嫂在家中燃著篝火,等待兒子回來。劉秀從上耳溝拿著黃金回來,見阿媽還在家中等待自己,心內非常感動,跪倒啊媽麵前對阿媽講“伯伯家中隻有五兩黃金,要全部學完尚書,錢款還差一些,你不要為兒子難過,我會設法解決的,早點睡吧”
樊嫂聽兒子的話後,隻能為兒子難過,這時她又想起了那個在家盜走黃金的大兒子劉演,怨憤他不該盜走百兩黃金。樊嫂在苦無辦法的情況下,也隻好對兒子說“你也早點睡覺,明天與鄧禹還要一起趕路”
劉秀對阿媽點了一下,起身去睡了。
劉秀與鄧禹一起離開草橋關,踏上了去長安求學的道路。樊嫂與李氏等人都去相送,一直想送到上耳溝拐彎處、金龜當道的地方才返回。
劉秀和鄧禹走入樓台高築、簷牙參差、商鋪林立、街麵鋪滿青石的長安城。這裏叫賣聲、說書聲、彈唱聲、聲聲相連,好不熱鬧,真令他們耳目一新。
他們來到一家包子店,付了十文珠錢,要了兩籠包子、兩碗茶水,津津有味的吃起來。此刻,劉秀感到長安城的包子非同凡響,分外香美。
他們吃過飯,劉秀在鄧禹的帶領下,來到了門庭氣派,院廳寬敞,環境優雅,書香滿堂的長安太學,叩門拜見了徐子威大夫。劉秀行完拜師之禮,徐子威見劉秀悉數行禮,舉止文雅,氣度不凡,便接納了他,收他為徒,學習尚書。
在長安大學中學習,劉秀不拘泥於刻板的書麵文字和雲端高論,經常與師傅和同學討論曆史中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並對詔書的有關內容加以點評,受到了老師與同學的重視。尤其是,他在宿舍中常常和鄧禹各抒己見,辯論有關問題,讓鄧禹對劉秀的有關見解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心感佩服,所以他們兩個成為摯友。
這時,適從劉嬰繼位不久,王莽操持朝中大權的事不斷傳入校園,同學們都在竊竊私語王莽毒死平帝,外人幹政,連年幹旱,蝗蟲四起,荒年連連,路有遺骸,人自相食,死者十有七八,議論漢朝氣數將盡等。
社日,同學都到長安街觀禮,鄧禹和劉秀也不例外。等到午時,天子出行東郊籍田,飾著羽毛的旗子,執金吾身披鎧甲,頭戴頭盔,身佩寶刀,腳登緹靴,手握金棒,二百乘騎纖離馬,持乹者五百二十人,列著方陣在前開道,以禦非常。巨人抬著全豬、全羊、牛頭、穀物、灌滿栢葉酒的大壇,輿服導從,禮樂手嘔嘔啞啞隨行其後,文武百官光灑滿道,行數裏之長。
而此行之中,數執金吾最為壯觀,令劉秀歎為觀止。於是,劉秀站在鄧禹旁邊,有感而發“做官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
站在劉秀一旁的鄧禹,聽到劉秀的感言,內心為之一震,向劉秀投去敬畏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