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近視眼的臨床表現
視力包括遠視力和近視力兩個方麵,近視眼的最突出的症狀莫過於遠視力減低。近視眼的視力降低表現在看5米或5米以遠的遠視力的降低,視力表檢查發現遠視力低於1.0。如果眯著眼看,眼瞼裂縮小,瞳孔的暴露區變小,可使看東西看得清楚一些,遠視力略有增加。近視會給人的生活帶來許多煩惱。例如近視眼的學生,在學校上課坐在後排就看不到黑板上老師寫的字;在路上分辨不清走過來的人是哪一個,如是熟人,因為沒有上前打招呼,常被人誤以為架子太大而發生了誤會。
視力減低的程度與近視的程度是一致的,近視的屈光度越高,視力減低越多。大體上,近視-1.00度者,遠視力約為0.5,-3.00度者為0.1左右,而看5米以內的近處的物體和閱讀書寫的近視力為正常,近視力表檢查為1.0或能看到最小的一行字符,雖然檢查時視力表的距離很近。看近不看遠,此為近視眼的特征性症狀表現。
一般來說,近視眼引起的視力疲勞比遠視眼少而輕,有時,一些低度近視卻會出現視力疲勞,在讀寫時可發生字跡模糊不清、串行、頭痛、眼脹和眼眶脹痛等不適症狀,重者可伴有睡眠不良、惡心和嘔吐等。這主要是看近時無需調節與眼球需要集合兩者之間的不協調所致。高度近視者因遠點極近,超過集合作用能力而不發生集合,與調節不構成矛盾,也就不發生明顯的視力疲勞。
因為單純性近視眼無需使用調節,集合作用也就隨之減弱,逐漸削弱了雙眼視覺的功能,一眼視物時另一眼向外側偏斜,發生外隱斜或外斜視,斜視的眼多為近視屈光度較高的眼,繼而發生弱視,這是兒童近視最容易發生的。
高度近視者的病理基礎為眼球前後軸長的延長,表現為眼球向前突出,瞼裂增大,同時可有前房加深、瞳孔偏大和虹膜震顫等表現。
眼前出現形態多種多樣的、漂浮不定的黑影是高度近視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有黑影的感覺是因為玻璃體內的變性混濁物在視網膜上的投影所致,就像眼前有蚊子或蒼蠅在飛舞那樣,因此也稱之為飛蚊症。飛蚊症對視力一般不產生影響,隻是令人厭煩,少數可因嚴重的玻璃體混濁影響視力,並可伴有閃光的感覺。
高度近視因屈光度高且呈進行性加深引起明顯的視力減低,其伴隨發生的並發症更是引起視力明顯減弱的重要原因,而且,由此引起的視力減弱多不能用鏡片有效地矯正。
由於眼球前後軸長的明顯延長,尤其是眼球後部、視神經盤顳側的擴張,形成所謂的鞏膜後部葡萄腫,可殃及視力最敏銳的黃斑部,發生黃斑部萎縮,是矯正視力不能達到正常水平的重要原因。周邊部的視網膜變薄或發生囊樣變性,成為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危險因素。
31.高度近視眼可能出現的嚴重並發症
我們說高度近視是嚴重的眼病,是因為它可能發生後果嚴重、威脅視力的並發症。
常見的並發症有以下幾種:
(1)玻璃體變性、液化:它的發生與眼內其他病變和眼局部營養不良有關。
(2)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由於眼球前後徑的延長,眼球壁各層組織普遍延展變薄,視網膜和脈絡膜發生萎縮、變薄,以後部為主。後部的延展,形成向後的局部擴大、膨隆,即所謂後部葡萄腫。也可發生黃斑部出血。有的形成所謂Fuchs斑,引起視物變形和中心視力損害。
(3)視網膜裂孔、脫離:變薄了的周邊部視網膜進一步萎縮,形成囊樣變性,最後發生視網膜裂孔,加之玻璃體變性、液化,震動和牽拉作用引起視網膜脫離,視力明顯減退。視網膜脫離的發生往往以眼外傷為誘發因素。
(4)並發性白內障:整個眼球的退行性變引起晶狀體營養障礙,發生混濁,形成並發性白內障,混濁先發生於後極部囊下的晶狀體皮質,發展速度比較緩慢,早期就對視力產生明顯的影響。
(5)外斜視:詳見“近視眼的臨床表現”。
32.假性近視發生的原因
假性近視亦稱為調節性近視,其發生與眼的調節作用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由於各種因素引起的調節作用過強或者持續性調節痙攣,可引起晶狀體屈光度的增加,以致距離眼球5米以遠的平行光線射入眼內後,經過眼的屈光係統集成的焦點落在視網膜的前麵,表現為看遠處模糊不清,遠視力減低,看近處的東西、讀物則保持正常的清晰程度,用眼的距離較正常為近,不散瞳的插片主觀驗光顯示有近視屈光度,戴上鏡片後,視力可提高至正常,呈現近視的狀態。
這一近視的現象可發生於正視眼、遠視眼和近視眼上。
假如滴用散瞳-睫狀肌麻痹劑將眼的調節作用完全麻痹消除後,視力反而較滴用散瞳-睫狀肌麻痹劑前有所提高,如果視力提高到完全正常的水平,客觀的檢影驗光發現近視消失,表明該眼為正視眼,那麼滴藥前的近視屈光度必然就是由調節過強或痙攣所引起的假性近視。
如散瞳後驗光發現近視的屈光度比散瞳前的近視屈光度減少了0.50度以上,但仍有一定的近視屈光度,表明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兩者同時存在,稱之為混合性近視。
散瞳後驗光也可發現遠視眼。
綜合調查資料表明,在青少年近視眼中,真性近視占39.9%,混合性近視占52%,而真正完全的假性近視為數極少,隻占所有近視的8.1%。
因此,凡睫狀肌過度收縮或痙攣(即調節痙攣)都可以發生遠視力減低的假性近視,如屈光不正、用眼不當等。可使睫狀肌收縮、痙攣的縮瞳藥物和眼內的炎症刺激,也都有可能誘發假性近視。兒童和青少年的睫狀肌肌力相對較強,晶狀體的可塑性和彈性較大,調節作用便相對更強,所以假性近視好發於這個年齡段。
假性近視的確診方法為用散瞳-睫狀肌麻痹劑進行驗光檢查,通過散瞳後有視力的提高和近視屈光度的減少情況,就可明確診斷。
假性近視的臨床表現為遠視力降低,近視力正常,視力高低波動不定,經過眼部的充分休息,減少近距離用眼,注意用眼衛生,睫狀肌的收縮、痙攣即可自行緩解、消失,無需任何治療,假性近視就能自行消除,遠視力得以恢複。而且,隨著青少年年齡的不斷增長,調節作用可逐漸減弱,最終,假性近視將自然消除而獲痊愈。
其他治療方法,包括保健藥品和保健器等,通過調節緩解睫狀肌痙攣而獲一定的、暫時的增視效果。
鑒於假性近視多因不良的視衛生所致,經過視衛生習慣的糾正以及年齡的自然增長,假性近視現象是完全可以消失的,因此,應用於假性近視的治療隻是錦上添花,謂之“近視的克星”,顯然是誇大其詞。
33.近視的非手術治療方法
這裏所談的近視治療是指真性近視而言,不包括假性近視在內。近視的非手術療法常見的有:
(1)眼鏡:一般指框架式眼鏡,配戴凹透鏡,使平行光線在進入眼球之前成為散開光線,再進入眼球經屈光係統的屈折後,焦點後移,正好落在視網膜上,這是最常用、最簡便、最安全有效的矯正方法。
(2)隱形眼鏡:具有良好的視力矯正和改善外觀的效果,尤其適用於單眼明顯屈光不正或雙眼屈光度明顯不等的屈光參差者。
(3)助視器:適用於矯正視力極差的、伴有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高度近視者,可有助於提高閱讀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