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古人沒有電冰箱,卻能自製“天然冰櫃”來製冷,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古時候,人們有臘日藏冰的習俗。在臘八前,人們要鑿冰,把冰鑿成一尺見方的冰塊。到臘月八日這天,就把冰塊放進兩丈深的冰窖中。然後再把那些要等到入春以後才拿到市場上賣的食物,放在冰塊上,最後把冰窖封上。這樣水果等易腐爛的食品就可以保持新鮮了。之所以要在臘八藏冰,是因為臘日前後的冰質量最好。在古代科學不發達的情況下,人們想出這個辦法來製冷保鮮,真是令人歎服。
在清代,藏冰已成為朝廷的定製。清朝統治者非常重視藏冰,藏冰的工作由工部負責,當時紫禁城內有五座冰窖,其中四座各藏冰5000塊,另外一座藏冰9226塊。到了夏日,就要把冰塊從冰窖中取出,進獻給宮中使用,這就是所謂的“進冰”。統治者藏冰,是為了春夏天氣暖熱之後取出來製冷。所以他們在夏天也可以吃到冰鎮水果,甚至可以用冰塊來降溫。
實際上,清朝時地方上也廣設冰窖。比如蘇州就有二十四座冰窖,還有專門的賣冰商人。冰商冬天儲存冰塊,到了夏天就把冰塊批發給小商販,由他們再零售給千家萬戶。古時沒有冰箱,人們便把買回家的冰塊放在由厚麻布做內襯的小方櫃裏,這種“保溫冰櫃”可使一塊五六公斤重的冰塊一晝夜不融化。
92灶王爺是掌管廚房爐灶的神仙,人們為什麼要在臘月二十三這天鄭重其事地祭祀他?
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上至王公貴胄,下至平民百姓都要舉行一個重要的活動——祭祀灶神。人們擺上花果、糕點、甜食等多種祭品供灶神享用,並焚燒紙馬,以此表達對這位神靈的崇敬之情。
灶神,俗稱灶王爺,本是民間信仰中專掌炊事的神靈,是從上古時期人們所信仰的火神發展而來的。遠古時期,人們發現了火,極大地改善了社會狀況,從此興起了對火的崇拜。後來,那些發現火、管理火種和使用火的人也隨之受到了人們的膜拜。灶神就是其中之一,他因為用火做飯,受到了人們的信仰和祭祀。灶神崇拜就這樣興起了。
然而,人們在小年隆重祭祀他,並不是祈求用火順利、飲食豐盛,而是與灶王爺的另一項職責有關。灶王爺原來隻是一個小小的火神,甚至顯得有點灰頭土臉。但是,隨著民間信仰的變化,灶神的地位逐漸上升,尤其是增加了一項職責,即每年年末向玉皇大帝彙報人間的情況。
據說,由於灶神掌管每家每戶的香火,所以玉皇大帝安排他視察人間的善惡情況,還給了他兩隻袋子:一隻灶王爺的供品。用於裝善事,一隻用於裝惡事。每當小年到了,就是灶王爺上天稟報的時候。所以,人們都希望他能夠多向玉皇大帝說好話,因而就隆重地祭祀和歡送他。今天,在農村的廚房裏,每到除夕,都會張貼一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道出了人們祭祀灶王爺的初衷。
93諺語有“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說法,為什麼要在這一天掃房子呢?
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作“迎春日”。民間有“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說法。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房屋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幹幹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有趣的是,掃塵的習俗居然源於一個頗為詭異的故事。傳說,古代的人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屍神,它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人,形影不離。三屍神是個喜歡阿諛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家夥,它經常在玉帝麵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混亂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間簡直是個充滿罪惡的肮髒世界。一次,三屍神密報,人間的百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間犯亂之事,凡是怨忿神明、褻讀神靈的人家,就把罪行寫在屋簷下,再讓蜘蛛張網遮掩以作記號。凡是作有記號的人家,在除夕之夜就讓王靈官下凡把他們滿門斬殺,一個不留。三屍神看到自己的詭計即將得逞,就不管青紅皂白,惡狠狠地在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戶人家的屋簷牆角做上記號,想把他們斬盡殺絕。正當三屍神作惡時,灶君發覺了它的行蹤,大驚失色,急忙找來各家的灶王爺商量對策。最後,大家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從臘月二十三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幹幹淨淨,哪戶不清潔,灶王爺就拒不進宅。人們遵照灶王爺升天前的囑咐,清掃塵土,撣去蛛網,擦淨門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掃得煥然一新。等到王靈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時,發現家家戶戶窗明幾淨,燈火輝煌,人們團聚歡樂,美好無比。王靈官找不到表明劣跡的記號,心中十分奇怪,便趕回天上,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後大為震動,就降旨拘押三屍神,下令掌嘴三百,把它永拘天牢。從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得到了大家的擁戴,每年臘月二十三人們都要祭灶,掃塵也隨之成為民間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