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本來是給我找對象的(1 / 3)

我初到濟南的一兩年裏,是我最為艱苦的時期,我既要寫東西,又要單獨帶著三四歲的女兒。

這樣的話,老人往濟南跑得就勤了:“我來照顧你嘛,你寫東西是大事。”這是他的唯一理由。

我就勸他別來,年紀大了,應該在家裏靜養。另外,是因為我聽說,人家劉奶奶想跟他散。主要是嫌他在縣城裏待不住,動不動就往老鷹崮跑,他總是舍不得山坡上的那兩間小屋,舍不得他剛剛蓋下的學校,舍不得村裏的鄉親們。

“散就散。我總不能因為她就不要老鷹崮了。”他倒滿不在乎。

終於有一天,他打電話來告訴我:“我跟你劉奶奶散了。”

我一聽,挺著急:“劉奶奶挺好的,您怎麼……那以後誰照顧您呀。”

“我挺好的,不用人照顧。這樣吧,趕明兒我就去濟南住一陣子,也好幫你看下嬌嬌。”

我急忙勸他別來了:“算了吧爺爺,我這兒住的是四樓,您上下多不方便呀。”

“瞧不起我,是不是,嫌我老了,是不是。”他那邊又生氣了,“告訴你,村裏很多八九十歲的老人都能拾糞、趕集、下地幹活。他們行,我為什麼就不能行。反正我明天是去定了。”

第二天,他就真的到了。

他還帶來了老鷹崮上的“爬山虎”,這是一種藤蔓類植物,生命力特強,耐旱。隻要種上幾棵,就會爬滿你的陽台,一派生機勃勃,鬱鬱蔥蔥。

在濟南的一些日子裏,他主要幫我忙兩件事:一是幫我看孩子,每天接送孩子來去幼兒園,順便趕趕集買買菜;二是一天到晚地跑那些剛剛開張的婚姻介紹所。幹麼,給我找對象,但後來找著找著就岔了道,他看上了一個前往征婚的寡婦……要說疼孩子,那可是沒說的。人說“隔輩疼”,他這又隔了一輩,那就更疼。他愛稱我女兒為“小龜孫孫”。

“小龜孫孫,給老爺爺摸摸胡子。”

我女兒就用她稚嫩的小手摸他的胡子,摸一會兒不行,還要再摸一會:“叫老爺爺。”

“老衣衣……”女兒咬字不清。

“對,老衣衣……”他也跟著喊,滿臉的幸福。

濟南的夏天是很熱的,但一個夏天下來,女兒居然沒生一個痱子。奧妙何在?一天洗三四個溫水澡。“一出汗就洗,洗去身上的汗漬,再熱不生痱子,信不信?”這是他的經驗。

“這法好是好,就是麻煩。”我說。

“怕麻煩就別要孩子。”他很有點生氣的樣子。

孩子的吃他也很關心。他反對現在的孩子老吃雞蛋肉魚,主張多吃蔬菜和水果。

“吃點菜,好嬌嬌。”無論做什麼飯,他總是忘不了做兩個青菜。

“不好吃,我不吃,偏不吃……”孩子就不想吃。

“吃,吃了講故事。”他寧可用一個故事換幾口青菜。

孩子為了聽故事,隻好吃青菜。總算不錯,孩子從小到大(現已上大一)基本不偏食。

孩子的棉衣他也很上心。找誰呢?找當年的那個下放“右派”路琴阿姨。路琴阿姨當然沒說的,棉衣棉褲很快做好了。但經他一檢查,棉褲不行:“這棉褲不科學,七八歲的孩子解係棉褲腰太麻煩,得改一下。”

“孩子們的棉褲都這麼做呀。大冬天的反正不能做成開襠褲吧,都上學的孩子了。”路琴阿姨很是為難。

“開襠褲,開襠褲……”他琢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