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王俘虜了蔡哀侯後本想一殺了之,但遭到大臣們的反對,大臣們擔心如此一來,必然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恐懼,這樣就極有可能促使他們聯合起來對付楚國。楚文王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決定放了蔡哀侯。
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楚文王特意為蔡哀侯擺酒餞行。此時的蔡哀侯已經知道是息侯的計謀害自己淪為楚國的階下囚,心聲憤恨的他就想到一計報複息侯。酒席宴上楚文王專門安排了歌女唱歌舞蹈,楚文王一邊欣賞,一邊讚其美麗。蔡哀侯早就聽說楚文王貪戀女色,見他如此表現,覺得報複息侯的機會來了。於是,他就說這個女子雖然美麗,但如果和息侯的夫人一比,那就無法可比了。楚文王一聽,就向他詢問息侯夫人的相貌,蔡哀侯開始大讚息夫人的絕世美貌,桃花姿容。蔡哀侯的一席話說得楚文王心癢難耐,送走彩哀侯以後,楚文王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翻來覆去想的都是息夫人桃花般的美麗。於是楚文王便以巡行為名,帶兵到息國都城,將毫無思想準備的息侯抓獲。而此時的息夫人聽到巨變,歎息說:“引虎入室,吾自取也!”說完,息夫人奔至後花園想要投井而死。這時恰好楚大將鬥丹趕到,他一把抓住息夫人,勸解道:“楚王本為得到夫人,才攻打息國。夫人不死,還可求楚王保住息侯一命。夫人一死,誰來救息侯之命呢?”息夫人一聽,覺得很是有理,於是,決定用自己的身體向楚文王交換丈夫息侯的性命。
楚文王一見息夫人,頓時為其美色所傾倒。對息夫人好言好語一番撫慰,並許諾說不殺息侯。息夫人為了丈夫息侯的性命,隻好委屈著跟楚文王回到楚國,做了他的夫人。息夫人到了楚國後她才知道,楚文王之所以知道自己的美貌,完全是因為蔡哀侯的計謀。息夫人恨楚文王讓他們夫妻離散,但她更恨誘使楚文王伐息國的蔡哀侯。她知道憑自己的力量無論如何奈何不了蔡哀侯,她能借助的隻能是楚文王。楚文王得到息夫人後,對她百般討好,千般寵愛,但息夫人不僅沒有歡顏,反而經常鬱鬱寡歡,淚水漣漣。息夫人不能忘記與息侯朝夕相對的美好光景,她也不能忘記因己而亡的息國。“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
在與楚文王共處的日子裏,息夫人也想到過死,可是,她害怕自己一死,息侯也會就此而被處決。為了她所愛的息侯,也為了懲治一手造成這一後果的蔡哀侯,息夫人堅持著,隱忍著,然後用她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她的無奈與憂傷——不與楚文王講話。在與楚文王共處的幾年裏,息夫人生有二子,分別是長子熊艱、次子熊惲(即楚成王)。即使到了這個程度,息夫人還是堅持不與楚王對言。息夫人的態度讓楚文王不解又無奈。於是,有一天,楚文王懇切追問,息夫人垂淚答道:“我一婦人嫁二夫,不能殉節,我還有何話可說呢?這都是蔡侯的過錯!”楚文王一聽,知道息夫人深深怨恨蔡哀侯,為了討好息夫人,楚文王再次興兵入蔡俘虜了蔡哀侯,此時的蔡哀侯才開始悔不當初,可惜為時一晚。就這樣,蔡哀侯在楚國一直被囚禁到死。
後來,關於息夫人之死,眾說紛紜。民間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有一天,息夫人趁楚文王外出之時,偷偷溜出宮外與息侯相見。息夫人與息侯知道複國已然無望,既然夫妻團聚更是不可能。既然大仇已經得報,也就無所牽掛的了。與其生而不能相守,還不如死而同歸一處。於是,兩人雙雙自殺殉情。後人為了紀念這位聰明多情、三年不語的息夫人,人們在漢陽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一座桃花夫人廟。後來,人們念其如桃花的美麗容顏,更是封她為主宰桃花的女神。
關於息夫人的故事,後世的文人多有吟詠,除了唐朝王維的這首《息夫人》,宋之問也曾寫詩:
可憐楚破息,腸斷息夫人。
乃為泉下骨,不作楚王嬪。
楚王寵莫盛,息君情更親。
情親怨生別,一朝俱殺身。
項羽與虞姬:不負君恩是楚腰
遺恨江東應未消,芳魂零亂任風飄。
八千子弟同歸漢,不負君恩是楚腰。
——清·何浦《虞美人》
“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蕩盡綿綿心痛。望蒼天,四方雲動。劍在手,天下誰是英雄”。一曲《霸王別姬》,唱得世上男兒血為之熱,氣為之騰;聽得天下女子為之動容,為之心痛!
一句“我心中你最重”,讓所有的誓言都黯然失色。“三千寵愛於一身”又如何,到最後還不是用我的死換你的生。
那是怎樣的虞姬才能夠擔當得起一個西楚霸王如此的情深義重,又是怎樣的項羽最後能夠讓一個美麗女子以命傾情?
踏著曆史的烈烈西風,翻開館藏的重重書卷,讓我們走近項羽,走近虞姬,走近那場垓下絕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