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公元前232——公元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楚亡後,他隨叔父項梁流亡吳中(今江蘇蘇州)。少年時的項羽就已經心懷抱負,膽識過人。《史記·項羽本紀》裏這樣記載: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項梁看他如此有抱負,也很是高興,於是項梁又請人教授他兵法。可惜項羽沒學多久,又放棄了。項梁拿他沒辦法,隻好由著他去了。
項羽雖學無所成,但他卻憑著自己“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的天資使“吳中子弟,皆已憚籍”。項羽有勇,更有膽,當他看到秦始皇的車隊威風凜凜地經過時,他就口出“妄言”說:彼可取而代也。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了推翻秦二世的農民起義,項羽隨項梁在吳中舉兵響應。項梁起義後,征集精兵八千,項梁為會稽守,項羽做了裨將(副將)。陳勝犧牲後,他的部將拜項梁為楚王上柱國。不久,又先後有東陽令史陳嬰、英布、蒲將軍前來投奔,此時項梁的兵力已經達到六七萬人。隨著項羽兵力的擴大,所需兵器也越來越多,而在購買兵器的過程中,項羽認識了虞子期。
虞子期,秦末虞地(江蘇宿遷市沭陽縣)人,他因為能夠製造精良的兵器而聞名遠近。虞子期和項羽因購買兵器相識後,他聽說項羽勇猛善戰,好武的他偶爾會項羽切磋切磋武藝。兩人慢慢相熟之後,虞子期越發地佩服項羽的氣魄與英武,於是,他決定入軍跟隨項羽。在虞子期與項羽的交往過程中,項羽認識了虞子期的妹妹,她就是虞姬。
虞姬者,虞姓,名不詳,秦末虞地(江蘇宿遷市沭陽縣)人,有美色,善劍舞。美麗於女子已是上天所給予她的最好的恩寵,而如果再加上一點劍膽,幾分慧心,這樣的虞姬注定了需要項羽這樣的英雄來實現她的愛情!美麗的虞姬與英勇的項羽通過虞子期相識後,雖是初初相見,卻已是齊齊心動。自古英雄愛美人,從來美人慕英雄,一場愛情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了!於是,就有了《史記》中的一筆“有美人名虞,常幸從”。就這樣,項羽帶著他心愛的虞姬踏上了征戰的旅程。
在接連的爭戰中,項羽的威名與地位日益確立。尤其是巨鹿一站,項羽以“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的破釜沉舟之心大破秦軍。他的勇猛致使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這樣的勇猛足以讓任何一個男人敬佩,讓每一個女人仰視,而虞姬自是也不例外。
戰爭依舊在繼續,隻不過已經慢慢變成了項羽與劉邦兩個人的戰爭。巨鹿之戰後,項羽繼續向關中進軍,而此時的劉邦已經搶先一步占領鹹陽,按照先前“先入關者王之”的約定,劉邦理應王關中。項羽聽說劉邦要稱王關中,大怒。當時項羽手中擁有40萬大軍,而劉邦隻有10萬大軍。劉邦考慮到雙方實力懸殊,采納了謀士張良以屈求伸的建議。於是,劉邦親臨鴻門向項羽赴宴請罪。在鴻門宴上,劉邦婉言卑辭,由此解除了項羽對他的懷疑和警惕。最終,項羽放走了劉邦,致使項羽的“亞父”範增說他“豎子不足以謀”。當所有人都在責備項羽的無謀的時候,對於愛著項羽的虞姬來說,她看到的卻是項羽本性中的磊落與義氣。她更知道他內心深處的稚子之心,她知道就連他的對手韓信亦曾說他有婦人之仁:“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
公元前206年,項羽進入鹹陽,殺秦降王子嬰,並自立為“西楚霸王”。而虞姬看著這個霸氣的、驍勇的男人,有驕傲,有榮耀,更有無限的愛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