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豪情愛爾蘭(1 / 1)

以前隻當愛爾蘭曲子是消閑的,《豪情愛爾蘭》1、2都是作為伴奏音樂,活動腿腳,做事或其他休閑時。而從無認真品味過,一支一支仔細地、慢慢地、逐一地聆聽,聽懂它的意味。

有些和人名、地名相關的,一定是有一段故事。而《凶宅》,我卻聽出了與《聊齋》和《倩女幽魂》相仿的蘊意。雖然,我不大喜歡《聊齋》,那是落魄書生愛讀,聊以自慰自遣的;《倩女幽魂》,大約也是從前在哪裏略微看過片段,主題曲特別動聽,王祖賢也是我喜歡的美女類型(但願我沒再次張冠李戴)。

歐洲的古堡裏,發生的神秘淒美故事很多,大約和《聊齋》中國書生寄宿村居或老屋裏時,豔遇驚魂的情形一樣。

我是個對音樂不大有悟性的人,覺得美、動聽才會反複欣賞,聽到靈魂為之戰栗的,也會淚流滿麵。但我無法做到像原野那樣純正的蒙古人,可以將音樂的細節和即時感悟,以文字細致入微表述出來。

我是一個理工類家庭教育熏陶出來的,興趣廣雜的,對任何愛好不夠執迷的人,因此,當我因為音響激光頭更換不到一年再次損壞,暫時不準備再買音響,在電腦裏儲存我喜歡的精選曲目,而將愛爾蘭兩碟每支曲子仔細聽了一遍,選出最為喜愛的時,我竟然聽出了一些此前從未注意過的深涵。原先我以為愛爾蘭曲子都是歡快的,甚至簡單幼稚地以為都是踢踏舞。

但是《庫楚蘭的血》,我聽見了無以名狀的悲哀。

《凶宅》裏發生過一段悲劇戀情,一個美麗的鬼魂戀戀不舍這座老宅。

《普雷斯的風情》展現一覽無餘的曠野和山地,似也浸透曾經戰亂、殘殺的鮮血。

而在《大河之舞》裏,何嚐見過年輕的愛爾蘭男孩女孩臉上的神情有一絲哀婉、淒涼、憂傷,隻看到奔放、快樂、剛健、活潑、明朗的族群。

就像很多深陷囹圄多年、十數年、數十年的男人,你根本看不出任何囚犯生活的痕跡;很多長期飽受生活摧殘折磨的婦女,你也看不出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在臉上留下印記。

愛爾蘭或許就是這樣一個頑強剛毅的民族。越是飽經患難,越是悲劇千古,越是以快樂奔放的節奏和悠揚舒展的曲調,向自然和世人展現永不屈服、永不畏懼、永不退縮的精神。

也許這是若幹年來,完全是無意識地,喜愛愛爾蘭風情曲子的原因。盡管未必知道是否真的是原汁原味愛爾蘭曲子,曲名是什麼,理解的是否正確,卻是一聽就喜歡,聽了仍想再聽,心中反複回味。

音樂,和繪畫、文學作品一樣,永遠在創作者和欣賞者之間,存在一種跨越時空的緣分。

20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