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故鄉的味道(1 / 1)

昨晚臨睡前,讀林徽因《九十九度中》。這篇小說,在文集引言裏,被介紹說是和《你是人間四月的天》一樣出名的。讀完,確實名副其實,我竟然讀出了老舍的風味,也就是我所讀過關於老北京世相的小說。也許是讀得少吧,竟然覺得隻有外來的媳婦林徽因的筆法,有神似。除了幽默一項,閨閣才女林徽因稍嫌欠缺,然而作為具有社會責任感作家的文筆,林徽因可謂幹淨規矩。

讀這篇小說,不感覺作者是女孩子,貌美可人的黛玉式女孩子,遊曆歐洲、學貫中西、文理兼工的才女。筆法行文可謂老熟,然而沒有油滑放縱賣弄矯飾。

前些時候,讀過林徽因的其他幾篇小說,與這篇風格迥然不同。《模影零篇》敘事有像小紅樓風格,有像《家春秋》風格,說的都是家族浮沉,紅顏薄命,愛情多舛。有說國外的,也有舊式中國傳統家族的。然而讀來也沒有無病呻吟,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沒落懷舊哀婉悲歎,隻是冷靜的、客觀的敘事態度細膩描繪——林徽因美術專業基礎的功底和詩人的靈慧與表現技巧,可以從小說的語言中品味出。

讀完林徽因書信,不禁更加敬重這個外表纖弱,而內裏堅韌的才華出眾女子。曆來生活優裕大家閨秀,名媛淑女,有幾人吃過林徽因所受的這般辛苦。恐怕我這樣自忖強健的人,也難以忍受。抗戰期間,舉家流離失所,到處漂泊,由南至北,長途旅行。每到某地,忙碌於租屋、做飯、帶孩子、洗衣、做職業工作……樣樣都是親力親為;另要聚會友人,接待親屬。其中一封信結束時,似不經意一筆帶過,簡述坐在三等車裏,被跳蚤咬而不敢任意抓撓,何其淒愴的黑色幽默。

一個年輕時遊曆歐洲飽讀詩書,出身名門衣食無憂的女詩人,卻因為戰亂和專業工作需要,和丈夫一起顛沛奔波,吃沙塵、忍饑寒,還要與勞頓所致的肺氣管病作頑強的抗爭。這是一個尋常農婦和女工,尚且難以承受的壓力和艱辛。然而,早年氣質和心性如林妹妹的林徽因,卻被迫長期獨自啜飲生活的甘苦。

夫妻固然恩愛和睦,婚姻不可謂不幸福,然而因為梁思成的工作是全國各地奔走,到處勘察古建築,林徽因很多時候,不得不以羸弱之軀,包攬一切家庭瑣事。痛苦到極致時,隻能寫信告訴其稱作“二哥”的沈從文:自己哭了整整24小時,想死去。

這是我福建故鄉的女人,既是風華絕代的才女,又是堅韌如藤的職業新女性。福建的女人,從來沒有紅樓佳麗、青樓諸豔那麼矯揉造作、逢場作戲,恣情如蒲柳,輕狂如絮花;福建的女人,即便出身望族,也不是在家裏、家族裏閑養,整天吟風弄月、麻將通宵、爭風吃醋、紅杏出牆、招蜂引蝶,甚至賣身求榮;福建的女人,無論漁婦還是閨秀,一旦確立婚姻,可以以終生的無私奉獻信守諾言,甚至無怨無悔等待永遠的不歸。

所以,閩粵一代,尤其福建的女人,雖然屬於南方女人,身形瘦小,狀貌纖柔,卻絕不是人們想象得那樣孱弱附庸。

2010.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