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性格應當是和順中的有獨立思考能力,善於在小事上讓步,大事上聽取各方意見,形成自己見解。斤斤計較於細節,凡事我行我素,不聽任何規勸,哪怕是正確的、善意的、良好的,而習慣個人意誌為最高,個人見解為最正確,如此不是自信,而是自負,類似兒童逆反心理的自負,一種非常不成熟的性格。尤其在重要的事情中之表態,總是對著來,總是反抗還擊,總是逆行表現個性。
現實中可以觀察到某些人,終生保持這種不成熟的兒童性格,比如大多數詩人、藝術家。但若畢竟不是詩人和藝術家,仍具有這種顯然有損於自己良好發展的幼稚性情,不僅與他人相處起來較為困難,對於自己也是極大的傷害。
內心強大者,往往較為謙遜謙和,毋須以刻意的堅持己見、自我表現和強加於人來突出自己。
愛倫·坡的小說,是1994年買的,當時匆匆讀過,隻留有常見的記憶,當作尋常偵探小說前身來讀。今日重讀,仿佛新讀一部作品集,對於內容也有了另一種認識。
信手翻到的是《威廉·威爾遜》,倘若以青少年時期的清淺理解,隻憑名字,就不大會有興趣——據說,一篇好的小說,暢銷的、吸引人的小說,起名字非常重要。這個英文漢譯名字的短篇,不能引起好奇心重、衝著偵探恐怖推理小說鼻祖愛倫·坡大名,閱讀其作品的異國青少年強烈興趣。
然而,我已人過中年,已經過了隻看書名來選擇閱讀的好奇階段。並且開篇就迅速悟道,這是在以第一人稱自述分裂人格導致的自我毀滅。屬於同一個人身體中,善的靈魂與惡的靈魂對立衝突,乃至同歸於盡。
主角威廉·威爾遜是英國鄉下小鎮富族子弟,該有的性格和惡習都具備。然而靈魂之善——“冷酷的良心”對於主人公來說,是一個魔鬼一樣的糾纏者,總是在其胡作非為時,突然現身教誨或揭穿陰謀。主人公於是不斷逃避著這另一個我,也就是靈魂之善的追捕。逃出鄉間小學,逃到伊頓,逃到牛津,仍不改和一幫自費貴族學生(實為富豪子弟)過花天酒地、驕奢淫逸的放蕩生活。威廉·威爾遜和靈魂之善相互終於忍無可忍,在一次慣常的紈絝子弟豪賭,設計作弊將有錢的同學贏得傾家蕩產之後,靈魂之善突然出現,當眾揭穿威廉·威爾遜的小伎倆,使得主人公名聲掃地。
結局是顯而易見的,靈魂中的惡,柏拉圖著述中那匹厚顏無恥劣馬的力量,遠遠超出了並駕齊驅的溫良羞澀好馬。威廉·威爾遜在一次聚會中,試圖引誘年邁昏聵男主人的年輕漂亮妻子,被善之靈魂阻止。於是他將自己關在密閉的室中,拔出身佩輕劍,將另一個自己殘殺。另一個自己臨終前告訴男主人公:我死了,你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