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素色魅力(1 / 1)

推想,熱愛藝術、懂得藝術的人,沒有誰因為《青山翠穀》不是彩色的,而認為它的藝術水準和表現力大打折扣。盡管當我看到牧師在春季山間樹下的水仙花叢裏,鼓勵被醫生斷言不可行走的休,邁出第一步時,可以聞得到水仙花的香味,樹林的香味,山穀裏彌漫的春天香味。爛漫的水仙在春風中搖曳,電影色彩呈現的白色,略微使我有些遺憾。

1941年榮獲奧斯卡五項最佳的《青山翠穀》,買來多年沒有看過。職場中的人,尤其是當下,少有耐心細細品味這部節奏緩慢的、古老的、黑白的、底層生活的,描述一個英國煤業小鎮以及一個礦工家庭的,情節略顯沉悶,故事略顯冗長的老經典。

美國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除了拍出一批後世,尤其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娛樂片,好萊塢巨星充實的經典愛情片外,還有一些如《巨人》、《憤怒的葡萄》、《青山翠穀》等,描寫底層人士奮鬥史,美國夢實現曆程的大片。國內不僅二三十年前未加足夠重視和介紹,即便現今經濟發達到令世界側目的程度,仍未見加以推薦。

影片描繪了美國移民的發源地之一,19世紀威爾士煤業小鎮的礦工們,生活簡單、樸素、快樂。有了錢就要花出去,用於喝酒和賭博。有嘴就會唱歌,有腳就會跳舞(這裏引用形容中國少數民族的話),辛苦勞作一天,從礦井下班,也是合唱著,回到自己家裏。他們的合唱水平之高,甚至可以受女王之邀,去溫莎演唱。這種自發的精神娛樂,前次從《南風窗》記述美國當代農民生活的文章中,仍可看出,傳統延續著,並得到發揚光大。比如,每個農場都有圖書館。

英國的農民和工人,與中國似乎並無不同。一個工業化的小鎮上發生的,20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21世紀的今天,中國的工業化鄉村依然在發生著。英國國立學校的殘酷,教會的冷漠虛偽,年輕時在狄更斯作品中,已經略有了解。

這是一部不以美色、情節、荒誕、綺麗打動人心的影片,當年打動了戰爭邊緣的美國人,今天同樣打動了地球另一端的21世紀的中國人。

遐想當年質樸的美國人,並沒有因連獲奧斯卡五項大獎而搞出《青山翠穀》二、三,講述、渲染牧師和摩根家女兒之後的舊情複燃,幾個被迫離開家園的兒子在美國、新西蘭混得如何發達顯貴,為新大陸書寫輝煌。

聯係讀過的林語堂《美國的智慧》,美國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虔誠得近乎狂熱的清教徒,堅固的精神支柱;優秀的技術工人被劣勢群體競爭出市場,離鄉背井走進陌生的新大陸,帶來了冒險、不屈、頑強、聰慧、勤奮等優秀品質。

當你覺得沒有生路的時候,隻有尋找不是道路的生路。當你覺得食物匱乏時,隻有走出去尋覓活路;當你覺得精神營養空乏時,隻有去外界尋找新鮮的更富有營養的精神產品。

一個人,如果隻關心靈魂,肉體就要枯萎死滅;隻關心肉體,靈魂就要枯萎死滅。關注靈魂的人,不大關注肉體與現實;關注肉體與現實的人,對於靈魂同樣關注甚少。

既要在人類社會殘酷冷漠、你死我活的競爭環境中活下去,又要時刻保持靈魂的豐潤,隻有相互調和,均衡發展,不偏廢任何屬於自己的,同屬於大自然賜予的優秀的生命成分。

201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