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後來說,很多養我的經驗都是從姥姥和朱姥姥那裏學到的。姥姥是個名副其實的營養師,媽媽的一日三餐,都由姥姥製訂,幹稀葷素搭配,定時定量,保證了蛋白質、鈣質、維生素、葡萄糖的全麵吸收。難怪媽媽的奶水那麼充盈。我呢,每天吃了就睡,像發豆芽一樣,天天都在長,不到一個月就笑得很燦爛了。
繈褓中的我特別喜歡媽媽,隻要醒著,我的眼睛就不離開媽媽,專心地注視著她。媽媽就會和我說話,給我唱歌,媽媽相信我能聽懂。“小萌萌,我問你,你的媽媽在哪裏?我媽媽在山西,回來給我買橘橘。”媽媽喜歡信口編唱,柔柔地,訴說她的故事。“媽媽回來還走嗎?不走了。常在嗎?常在家。幹什麼?和我小米萌玩呀!”媽媽輕輕地拍著我,自問自答,仿佛我知道她多麼舍不得離開我。
幾個月後,我已經耐不住繈褓的束縛,穿上媽媽和姥姥給我做的小棉衣、小棉褲,開始蹬呀翻呀,還想自己爬。爸爸一回家,就跟我玩耍起來!我會坐在他的胸脯上咯咯笑,站在他的手掌上咯咯笑,抱著他的頭咯咯笑,笑聲好像永遠蕩漾在我們這裏,直到我餓了才向媽媽撲過去。
美好的聚會就要結束了。
傳統的產假是56天,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後,獨生子女家長可以休6個月並享受每月10元總共10年的獨生子女補貼。6個月的產假對媽媽和我來說依然太短太短,滿6個月後,媽媽要離開我去上班了。
媽媽要離開我了,沒有媽媽在身邊,我吃什麼?這個問題很嚴重。我和媽媽沒有北京市戶口,我不能享受國家配給的牛奶,但我卻渾然不知。
媽媽在街道辦了臨時戶口,因為有臨時戶口的嬰兒可以申請每月30瓶牛奶的定量。申請牛奶要到北郊奶牛場去辦理批準手續,一次批一個月的。從那一刻起,爸爸媽媽每月輪番往北郊跑,15路公交車轉19路,然後沿著鄉間土路步行,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他們的臉上從沒露出過難色。為孩子吃點兒苦對他們那一輩人似乎是一種享受,隻要我一天沒有長大,他們就不會停止申請牛奶的腳步。但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幾十年後,我們國家的牛奶會豐富到堆滿了大小商店的貨架,商家要不斷地做廣告,經過激烈的競爭才能如願地推銷出去。真是——回首看,兩重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