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人文主義者約翰·賴希林(1455~1522)編纂了《蒙昧者書簡》(1515),這些書簡,在羅馬諷刺詩人的影響下,借蒙昧的神學家的口吻,模擬他們拙劣的拉丁文,揭露經院學者和僧侶們的狹隘無知以及教會的道德敗壞。
德西德利烏斯·埃拉斯慕斯(1466~1536)生於尼德蘭的鹿特丹,是一個著名的語言學家,學識淵博,先後旅居法、英、德、意、瑞士各國,和莫爾友善。他的著名文學諷刺作品、用拉丁文寫的《愚蠢頌》(1509),從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觀點出發,通過“愚蠢”這個人物的自白,揭露僧侶的虛偽愚昧,批判諸侯爭權奪利的戰爭,嘲諷迷信,肯定現世生活。這些人文主義者的著作具有積極意義,但他們用拉丁文寫作,和人民有相當大的距離。
最富有戰鬥性的人文主義者是烏利希·封·胡登(1488~1523),他參加過濟金根的騎士起義,是《蒙昧者書簡》第2部(1517)的主要撰稿人。
《書簡》第2部比第一部詞鋒更為銳利,給教會以毫不容情的抨擊。他也用德語寫詩,表達自己鮮明的戰鬥立場。他模仿琉善寫作《對話錄》,並把其中最主要的幾篇從拉丁文譯成德語,有兩篇通過作者和“熱病”的對話表示出對自己民族的熱愛,涉及當時政治上和宗教上的重大問題。他以文學為武器,反對諸侯的分裂統治和羅馬天主教會對德國人民的壓迫,努力喚起人民的民族意識。
馬丁·路德(1483~1546)是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領袖。他在1517年宣布宗教改革綱領,1520年寫成《致德意誌民族的基督教貴族書》,反對教皇幹涉王權,呼籲德意誌教會擺脫羅馬教皇種種不合理的控製,並提出一係列反對天主教教義的主張,要求組織新教。從1517年~1533年,他根據人文主義學者對古代語言研究的成果,采用人民語言,把希伯來語和希臘語的《聖經》譯成德語。他的《聖經》翻譯使農民和平民能夠援引《聖經》中的章句為自己的階級利益辯護,並對於促進德國民族語言的統一發生重大影響。他寫了許多讚美詩、論爭性散文和寓言,最流行的一首讚美詩是《我們的上帝是一座堅固的堡壘》(1525)。“路德不但掃清了教會這個奧吉亞斯的牛圈,而且也掃清了德國語言這個奧吉亞斯的牛圈,創造了現代德國散文,並且撰作了成為16世紀《馬賽曲》的充滿勝利信心的讚美詩的詞和曲。”但是路德逐漸和諸侯妥協,背叛了人民。
把人民的宗教改革進行到底、徹底反對封建統治的是農民起義的傑出領袖托馬斯·閔采爾(1490?~1525)。閔采爾以牧師的身份,在宗教外衣下領導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於1525年失敗被殺害。他倡導一種原始的共產主義,要求平均分配財富,在宗教問題上他已不局限於抨擊天主教的一切主要論點,而是更進一步抨擊基督教的一切主要論點,接近於後來的泛神論和唯理主義。他的《對諸侯講道》(1524)號召薩克森的諸侯反對天主教,而他的《公開駁斥不忠實世界的錯誤信仰》則進一步抨擊封建統治者。他在他的《論據充分的辯護詞》裏把路德稱為“維登堡的行屍走肉”,宣告與路德斷然決裂。1525年他發布《致阿爾斯特德人民書》,號召城市貧民與農民聯合起來,舉行起義。這些文件論證充足,熱情充沛,是用火熱、鋒利的語言寫成的,是德國最早的優秀的革命宣傳文字。
隨著城市的發展,這一時期民間文學極為繁榮。因為新興市民階層需要文化生活,而印刷術的普遍使用提供了滿足這一需要的條件。中古晚期流行的小故事和“笑話”大大發展,不少“笑話”收集成冊。民間故事書也風行一時,或取材於中古傳說,或取材於東方和南方國家的故事,良莠不齊。其中意義較大、能反映時代生活的有《梯爾·厄倫史皮格爾》(1515)。
書中主人公厄倫史皮格爾是一個農民,作品通過他把許多民間故事和笑話串聯在一起。有的故事寫手工業行會師傅受到厄倫史皮格爾的愚弄;有的寫厄倫史皮格爾以農民的機智戰勝了統治階級,或對教會進行批評。例如故事之一敘述厄倫史皮格爾被一個伯爵雇傭為守塔人,因為伯爵苛待他,使他常常挨餓,他便使出妙計,捉弄伯爵,伯爵責問他為什麼這樣作,他答道:“誰挨餓受罪,誰就會想出一些計謀來。”
這部作品反映了農民在革命前夕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對宗教改革的要求。另一部民間故事書是《浮士德博士的生平》(1587)。浮士德實有其人,出生於15世紀末的德國,傳說他通曉天文地理,懂得魔術,死於1540年。故事書敘述浮士德和魔鬼訂約,把肉體和靈魂賣給魔鬼,魔鬼答應為他服務24年,滿足他的一切願望。他和魔鬼上天入地,縱論天文地理,並追求人生享樂。
作者雖然站在宗教立場反對浮士德,但從浮士德的言行裏也反映出文藝複興時代探索宇宙奧秘、追求知識的冒險精神,因而引起人民廣泛的興趣。同時代英國作家馬婁和後來歌德都以浮士德為題材,寫出他們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