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時期來自社會下層的一個多產作家是漢斯·薩克斯(1494~1576)。他是個鞋匠,主要的成就是戲劇與詩歌。他提高了手工藝人的詩歌,把中古的宗教戲劇發展為反映人民生活的諷刺戲劇。這些戲劇大都取材於民間故事,描寫的對象有市民、農民、奴仆、騎士、流浪漢等。他的作品,形象生動,語言通俗幽默,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為當時人民所喜愛。但是他反映的生活麵狹窄,對現存社會製度表示滿足,局限於投合市民階層的趣味。
宗教改革的不徹底,農民革命的失敗,加強了德國的分裂。這一世紀德國沒有能產生像英國、法國、西班牙那樣傑出的民族文學,但是在這動蕩的時代,德國文學是和社會生活密切聯係的,其接近人民群眾,具有現實主義因素。
西班牙文學
西班牙的資本主義發展的時間較意大利晚一些。直到16世紀初,它基本上還是一個農業國。在15、16世紀,它國勢強盛,統治了北意大利、尼德蘭,又在中南美洲、非洲、亞洲掠奪了幅員廣大的殖民地,因而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加強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當時海外貿易興隆,有1000艘商船在世界各地航行,西班牙成了稱霸全球的強國。但到了1588年,它在和英國海戰時慘敗,無敵艦隊覆滅,再加尼德蘭革命,它從此一蹶不振,喪失了世界強國的地位。
由於資本主義經濟一度繁榮,西班牙在16世紀出現了人文主義文學發展的高潮。在16世紀前期,由於反動教會百般阻撓先進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人文主義文學不可能順利發展。當時貴族騎士文學在全國廣泛流行,而市民們所喜愛的是流浪漢小說。到16世紀後期,西班牙湧現了一批優秀的人文主義作家,使西班牙文學進入“黃金時代”。
流浪漢小說是城市發達後的產物。它主要反映新舊交替時期城市中下層人民的生活。作品的主人公處於被壓迫的階級地位。為了求得個人生存,往往不擇手段。作品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黑暗現象,具有一定的揭露和諷刺意義。
《小癩子》(1553)是流浪漢小說的代表作。作者不詳。作品用第一人稱敘述故事。主人公小癩子談他的個人經曆。他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就離開家庭出外謀生。他曾為一個瞎子領路,又曾當過一個吝嗇的教士的仆人。以後又侍候過各式各樣的主人,如紳士、僧侶、教堂神父、公差等。這些人大都刻薄自私,貪婪狡詐。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小癩子也成了一個寡廉鮮恥的人,居然靠妻子和神父私通來獲得金錢。
小說廣泛地描寫了西班牙的社會生活,以幽默諷刺的筆調,揭露了貴族和僧侶們的種種醜態。人物性格鮮明,但性格沒有發展,情節不夠完整嚴密。由於作品寫的是市民所熟悉的人和事,語言又生動流暢,因此深受市民群眾的歡迎。
西班牙的另一部流浪漢小說《阿爾法拉契人的古斯曼》上下兩部(1599~1604)也頗受讀者歡迎。它的作者是馬提歐·阿列曼。這類小說風行一時,持續到17世紀初期。流浪漢小說一般采用自傳體形式,人物個性比較鮮明,語言生動自然,對歐洲近代小說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
西班牙的人文主義文學以小說和戲劇的成就最大。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是西班牙文學史上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16世紀中期,西班牙戲劇進入繁榮時期。為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戲劇開始崛起。一些固定的公共劇場也先後建立。
民族戲劇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是洛卜·德·維伽(1562~1635)。這是一個才華出眾的作家,寫過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但他的主要成就是戲劇。是當時聲譽最高、最受群眾歡迎的劇作家。他在《當代寫作喜劇的新藝術》(1609)中,提出了人文主義的戲劇理論。主張戲劇模仿生活,逼真地反映現實,悲喜劇因素應摻雜在一起。他認為戲劇創作應滿足群眾的要求,重視戲劇情節的巧妙安排。他的劇本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寫愛情和家庭問題的劇本,歌頌戀愛自由,宣傳人人平等。如《幹草上的狗》(1618)、《帶罐的姑娘》(1627)等。有寫社會政治問題的劇本,如《塞維勒之星》(1623)。他的代表作是描寫人民群眾反封建鬥爭的《羊泉村》(1609~1613)。
《羊泉村》取材於15世紀發生在羊泉村的一次農民起義。
劇本描寫騎士團隊長費爾南·高邁斯仗勢欺人,企圖奸汙羊泉村長老的女兒勞倫霞。青年農民弗隆多梭救出了勞倫霞。後來在弗隆多梭和勞倫霞舉行婚禮時,凶殘的費爾南竟劫走新娘,還要絞死新郎。勇敢的勞倫霞逃回村中,號召村民起來和封建勢力鬥爭。全村農民起來,攻戰了城堡,殺死費爾南。後來國王赦免了他們,將羊泉村收歸自己管轄。
這個劇本突出地表現了農民的集體反抗精神和人文主義者反封建的思想。但從作品結尾可以看出,作者在反對暴虐的封建主的同時,也擁護開明君主和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