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學
文藝複興時期英國人文主義文學成就輝煌,成為當時歐洲文學的頂峰。
從13、14世紀開始,英國羊毛業迅速發展,出現了城市和市民。農奴製實際上在14世紀末期已經不存在了。英國封建貴族的勢力經過1381年的農民起義和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再加上封建貴族自相殘殺的“紅白玫瑰戰爭”之後,已大大削弱了。一部分封建貴族被消滅了,另一部分貴族資產階級化,成為新貴族。到了15世紀,英國王權與資產階級、新貴族建立暫時的聯盟,使英國成為中央集權的統一的民族國家。進入16世紀後,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進一步發展。
1588年,英國海軍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取得了海上霸權,全國出現繁榮昌盛的局麵。16世紀末~17世紀初,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加深。17世紀40年代,終於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人文主義文學是在資本主義經濟一步步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
在16世紀後期和17世紀初期,是英國人文主義文學的黃金時代。在戲劇方麵所取得的成就最大。
文藝複興時期,英國出現了一係列重要作家。其中莎士比亞占著十分突出的地位。
傑弗利·喬望(1340~1400)是英國最早的人文主義作家。他是富裕市民的兒子。曾多次出使法國和意大利,接觸過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作品,接受了人文主義思想。他懂得拉丁文,熟悉奧維德和維吉爾的作品。他站在新興資產階級立場反映現實生活,表達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他的主要作品有長詩《特羅伊勒斯與克麗西德》和寓意詩《聲譽之堂》。還有《坎特伯雷故事集》。後者是他的代表作,這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傑作。
《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1400)包含24個短篇故事,絕大部分用詩體寫成。作品前麵的總序是全書的精華所在。作者對到坎特伯雷朝聖的29個香客作了生動逼真的描述。這些香客屬於不同的社會階層。其中有帽商、家具商等富裕的市民,有能工巧匠,有勤勞善良的農民,有精通業務的律師、努力追求知識的學者,還有偷盜主人的管家、詐騙錢財的醫生以及教士、女尼、水手等等,真是三教九流,無所不包。這些人物正是14世紀英國社會的縮影。
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個性鮮明,語言接近口語,幽默生動。《故事集》受《十日談》影響,在香客們講的故事中,廣泛反映了社會本質麵貌,它堪稱英國人文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
托馬斯·摩爾(1478~1335)是文藝複興時期英國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和作家,也是歐洲第一個空想社會主義者。他是英國皇家法官的兒子。在牛津大學學習時接受人文主義思想。他曾擔任過下院議長和最高法官。因他反對英國亨利八世,慘遭殺身之禍。他的著名作品是《烏托邦》。
作品描繪了空想社會主義理想王國的藍圖。全書用作者與一個旅行家的對話形式寫成。作者反對私有製,向往人人勞動、產品歸公、各取所需的烏托邦。
格林和馬洛,是文藝複興時期莎士比亞外英國著名的戲劇家。
羅伯特·格林(1558~1592)在劍橋大學念書時就開始了文學創作活動。他的劇本鮮明地反映了人道主義思想。他的代表作有《僧人培根和僧人本蓋》(1590)、《威克菲爾的護林人》(1592)等。他屬於“大學才子”之列。“大學才子”是莎士比亞以前英國的一批劇作家。他們在大學裏受過良好教育,接受了先進的人文主義思想,而且很有才華,這批人為英國戲劇作出了較大貢獻,推動了英國戲劇事業的發展。克利斯多弗·馬洛(1564~1593)是“大學才子”中的佼佼者。他是鞋商的兒子,畢業於劍橋大學。他的思想比較激進,公開宣傳無神論和共和政體,後來遭到殺害。他所寫的悲劇《帖木兒》(1587~1588)中,塑造了野心勃勃、想稱霸世界的東方君主貼木兒的形象。
《浮士德博士的悲劇》(1592~1593),以德國民間故事為題材,敘述浮士德博士把靈魂賣給魔鬼的故事。作者站在人文主義立場,肯定知識具有偉大的力量。提倡用知識征服自然,反對封建蒙昧主義,實現社會理想。馬洛還寫了《馬耳他的猶太人》、《愛德華二世》等劇本。他的劇本風格豪放,不僅寫了人物的外部衝突,也表現了內心的矛盾。他的創作對莎士比亞有很大影響。
這段時期英國詩歌方麵成就較大的是坎德門·斯賓塞(1552~1599)。他的著名長詩《仙後》(1589~1596)是英國資產階級第一部民族史詩)。在散文方麵最著名的作家是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他的代表作是《論說文集》(1597、1612、1625)。他也是一個唯物主義哲學家,寫了不少哲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