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既是印度最古老的詩集,也是人類寶貴的文化典籍。印度曆史上先後產生的吠陀教、婆羅門教和印度教都奉之為神聖的經典。同時,由於《吠陀》是古代印度從氏族公社向奴隸製過渡時期留下的史料,所以“吠陀”成為這個曆史時代的專用名稱。
工作與時日
《工作與時日》是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的作品,約寫於公元前700年左右。
公元前700年左右,在比奧細亞的山村阿斯克拉,一個老人去世了,留下了2個兒子,即赫西俄德和他的兄弟珀耳塞斯。珀耳塞斯賄賂貴族長老,繼承了大部分遺產。赫西俄德靠辛勤勞動擺脫了窘境,珀耳塞斯卻很快耗盡了輕易得來的錢財,不得不去向兄長求借。
赫西俄德勸他,要努力從事正當的競爭,而不要忘掉工作,熱衷於爭訟。
詩人首先敘述了關於潘多拉的神話。為了懲罰普羅米修斯把天火盜給人類,宙斯命令匠神赫淮斯托斯塑造了一個美麗的少女,眾神賜給她各種各樣的禮品,並把一個密封的盒子托付給她,將她送到地上。她出於好奇,打開了盒子,瘟疫、不幸和痛苦立即飛滿人間。她慌忙蓋上盒蓋,裏麵已隻剩了“希望”。
接著,詩人又敘述了人類5個世紀更替的神話。在黃金時代,人們不需要勞動,不知道貧困和衰老;白銀時代的人由於傲慢而毀滅;青銅時代是戰士的時代,人們可怕的力量招致自己的死亡;英雄時代較青銅時代稍好,人們卻死在忒拜和特洛伊城下;在詩人生活的黑鐵時代,子女挑剔、虐待自己的父母,對神明不知敬畏,世上沒有了榮辱,力量代替了正義。
赫西俄德還講了“鷂子和夜鶯”的寓言,比喻貴族和平民的關係。鷂子把夜鶯掠上天空,夜鶯不停地在它的爪子下麵哀叫。鷂子對它說,它在鷂子的掌握之中,將它撕食或放生,全憑鷂子的心願;誰想和強者抗爭,誰就是白癡,不僅勝利無望,還將遭受羞辱和苦難。
他勸自己的弟弟遵循正義,因為違反正義的人到頭來總要受到宙斯的懲罰。詩人叫他努力工作,告訴他說,勞動並不可恥,可恥乃是懶惰;尊嚴不離財富的左右,羞辱伴隨著貧困;不管命運怎樣,勞動總是上策。
赫西俄德還給了珀耳塞斯很多實用的教導,例如,應該如何交友,如何儉省度日,如何組織家庭,一年之中的農活應該如何安排,什麼時間播種,什麼時間收割,什麼季節適於航海,等等。全詩以曆數一個月中的吉日和凶日結束。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6世紀的一個醜陋但卻絕頂聰明的奴隸伊索所作。公元l—2世紀,費德魯斯和巴布裏烏斯分別用拉丁文和希臘文將其改寫成詩體,編纂成集。我們今天常見的伊索寓言基本上是以這兩個本子和後人根據拜占庭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整理的本子為藍本的,也可能包含一些來源於亞洲和非洲的成分。
伊索寓言大多為動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和小羊》、《獅子和野驢》等,用豺狼、獅子、毒蛇、狐狸和鱷魚等動物來隱喻壓迫者、統治者的凶狠、狡猾和毒辣,譴責他們專橫、暴虐、欺壓無辜、殘害弱小的罪行,反映平民和奴隸的思想感情。
還有一些故事則總結了人們日常生活和鬥爭的經驗。如《農夫和蛇》教導人們對敵人或統治者不要發善心;《農夫兒子們的爭吵》說明分裂就會處於孤立無助的困境,而團結起來才有力量;《貓和雞》要人們對敵人時刻保持警惕;《龜兔賽跑》說明驕傲必遭失敗,而弱小的力量隻要不氣餒,不怠惰,持之以恒,也能獲得成功;《烏鴉和狐狸》諷刺虛榮心;《狐狸和葡萄》諷刺無能者找借口自慰的窘態。
另外,也有少數故事內容比較消極。
聖經
《聖經》又稱《新舊約全書》,是基督教經典,由《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組成。
《舊約》是古代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域的希伯來人的宗教——猶太教的經典,後來為基督教所承襲。它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之間,用希伯來文寫成,共計39章。
《舊約》包括了古希伯來的神話、傳說、曆史、箴言和文學創作,是一部具有曆史、軍事、法律、宗教等複雜性質的古典文獻。《新約》成書於公元1世紀下半葉到2世紀之間,用希臘文寫成。它是隨著基督教的傳播逐漸形成的,記載了耶穌的生平、傳道及其宗徒們的行事,共計14章。
《聖經》之被稱為《新舊約全書》,是說上帝曾與猶太人3次立約。
第一次上帝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就後悔造人,要用大洪水毀滅人類,隻有義仆挪亞在耶和華麵前蒙恩,躲進方舟40天。直到洪水過後,上帝示知挪亞,讓他的子孫在地上昌盛繁茂。這是上帝和人類的最初立約。
第二次是上帝和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的立約,這次立約規定了猶太人必信奉耶和華是唯一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