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泥車
《小泥車》是印度最早的革命劇作,為古代印度作家首陀羅迦創作。它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革命戲劇,全劇共10幕。
它以城市貧民的觀點反映了下層勞動人民與統治階級的矛盾,是印度古代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名劇。劇本第6幕寫到善施的兒子升軍玩過鄰居家一輛小金車後還想玩,善施的婢女瓠犀便捏了一輛小泥車給他玩,但他吵著要小金車,春軍便把自己的首飾放到小泥車裏,讓他去買一輛小金車來玩。這也是劇名《小泥車》的由來。
劇本取材於古代一曆史傳說。故事發生在暴君八臘王統治下的優禪尼城。國王的小舅子蹲蹲兒,企圖霸占年輕美貌的妓女春軍,但春軍早已愛上了窮商人善施。蹲蹲兒得不到春軍的垂青,便惱羞成怒,竟極其殘暴地要將春軍活活勒死在花園裏。其後又倚仗權勢,嫁禍於人,誣告春軍情人善施謀財害命。法庭根據莫須有的罪名,判處善施流刑。凶殘的八臘王並不以此為足,駁回判決,逼其強判善施為死刑。時值廣大的奴隸和下層人民因不堪忍受剝削與壓迫,在牧人阿哩耶迦的領導下,揭竿而起,在城外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武裝暴動。當善施被押到刑場時,被僧人救活的春軍及時趕到,義正詞嚴地當眾揭穿了蹲蹲兒殘害婦女、誣陷好人的罪行,為善施申冤鳴不平。這時,阿哩耶迦率領義軍已攻進城內、斬了暴君八臘王,推翻了他的反動統治,被人民擁戴做了皇帝。他下令嚴懲蹲蹲兒,救出了善施,並宣布春軍為自由人。當奴隸起義勝利之日,也就成了春軍與善施圓滿結合之時。
劇作是反映現實鬥爭的“社會劇”。它以一個即將崩潰的奴隸製小王國的首都優禪尼城為背景,把春軍與善施的愛情故事同尖銳複雜的社會矛盾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深刻地揭露了奴隸主階級的荒淫無恥,專橫殘暴以及法律的虛偽本質,真實地反映了城市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及其悲慘遭遇,熱情地歌頌了被壓迫者奮起反抗、一舉推翻奴隸主統治的英勇鬥爭,表現了官逼民反“改朝換代鬧革命”這一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主題。
作者一改印度文學取材於史詩及古典名著的傳統,以被壓迫者的觀點,直接描寫人民起義發生、發展和取得勝利的全過程,並且刻畫了起義軍領袖阿哩耶迦和下層人民群眾的英雄形象,在文學作品中為被壓迫者爭得了應有的地位。
作品人物典型形象:女主人公春軍,是個不甘忍受淩辱、愛憎強烈的下層婦女的典型形象;善施則是“好善博施、扶危濟困、慷慨無畏”的典型;阿哩耶迦“是個意識到自己的奴隸地位而與之鬥爭”的奴隸典型;蹲蹲兒則是統治階級風流惡少的典型。
戲劇情節生動豐富,人物語言富於個性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都是印度同時代任何一部作品所不能比擬的,它對後世文學特別是戲劇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沙恭達羅
《沙恭達羅》是古代印度傑出的詩人、戲劇家迎犁陀婆的戲劇作品。
劇中講一個名叫沙恭達羅的靜修女在靜修林中與前來打獵的國王豆扇陀一見鍾情,自主結婚。國王臨別贈給她一枚戒指為信物。沙恭達羅由於日夜思念國王時疏忽了對過路大仙人的禮節,大仙人怒中對她下了詛咒,要使國王在看到那枚戒指之前不再記起沙恭達羅。沙恭達羅懷孕後到王宮去找國王,路上丟失了戒指,到王宮後國王不與她相認。沙恭達羅悲憤之極,祈求地母幫助升天。後一漁夫拾到戒指獻給國王,國王才恢複記憶,悔恨萬分。最後國王與沙恭達羅在仙界大團圓。
本劇通過沙恭達羅與豆扇陀愛情上的悲歡離合,歌頌了忠貞的愛情,塑造了古代印度理想的婦女形象沙恭達羅和理想化的明君形象豆扇陀,表達了作者美好的生活願望和比較先進的婚姻觀;同時對上層奴隸主階級進行了一定的揭露和批判,對被壓迫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本劇是詩體劇,具有濃鬱的抒情色彩,語言優美,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
作者在結構安排上獨具匠心,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並以多種手法刻畫出獨特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顯出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
本劇在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使其不僅在印度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戲劇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達夫尼斯和赫洛婭
《達夫尼斯和赫洛婭》是古希臘作家隆戈斯的長篇小說,約寫於公元3世紀。
故事發生在列斯博斯島,風景優美的密提勒涅城郊的一個莊園。牧人拉蒙在灌木叢中撿到一個男孩,即達夫尼斯。2年以後,牧人德律阿斯在山洞中撿到一個女孩,即赫洛婭。達夫尼斯15歲、赫洛婭13歲的時候,這兩個牧人依據分別得到的夢兆,讓他們合夥去牧羊。
達夫尼斯與赫洛婭一起放牧和嬉戲,相互間逐漸產生了愛慕之情。赫洛婭長得十分美麗,年輕的牧人杜耳孔也愛上了她。一天,一群海盜到濱海的草原劫掠,杜耳孔身受重傷,他的牛群被趕到船上,達夫尼斯也被海盜擄去。赫洛婭用杜耳孔臨終所贈的長笛奏起了牧歌。牛群聽到了,爭著從船上往下跳。船翻了,海盜全都掉進海裏。達夫尼斯隨牛群遊到岸上,與赫洛婭一起掩埋了杜耳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