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收完葡萄,他們倆又到草原上放牧,吹奏,歌唱,十分愉快。然而,在墨堤漠涅人與當地人發生的偶然衝突中,赫洛婭被敵人擄去。由於牧神潘的幫助,赫洛婭終於得救。
一次,達夫尼斯去逮鳥,被德律阿斯邀到家裏,他借機向赫洛婭表明了自己對她的愛情。但向赫洛婭求婚的人很多,達夫尼斯知道自己貧窮,不指望得到姑娘的應允。哪知道,山林女神幫了他的忙,讓他在海邊撿到一個錢袋,足夠他和赫洛婭訂婚所用。這時,德律阿斯才同意把女兒嫁給他,但仍需得到主人的同意。
拉蒙的主人狄俄倪索法斯和妻子一道來到莊園,他們的兒子阿斯堤羅斯已先期到達那裏。阿斯堤羅斯想把達夫尼斯帶回城去,他的食客格納同出麵去找拉蒙。拉蒙不願和養子分離,就去對阿斯堤羅斯述說,他如何得到了達夫尼斯,跟孩子一起還有什麼衣物。狄俄倪索法斯夫婦發現,達夫尼斯原來就是他們出於經濟方麵的考慮所拋棄的幼子。一家歡聚。
恰在這時,赫洛婭被一個以前向她求婚遭到拒絕的人搶走。格納同得到消息以後,對達夫尼斯表示友好,主動率人把赫洛婭救了出來。德律阿斯向自己的主人狄俄倪索法斯講述撿到赫洛婭的經過,證明她是自由民出身。於是,狄俄倪索法斯同意了達夫尼斯與赫洛婭的婚事。很快,赫洛婭也在山林女神的幫助下,找到了富有的生父。達夫尼斯與赫洛婭按牧人的方式隆重地舉行了婚禮。婚後,他們不願過城市生活,又回到了他們所熟悉的莊園。
雲使
《雲使》是印度古代詩人和戲劇家迦梨陀娑約寫的長篇抒情詩。
詩中寫一個藥叉因玩忽職守,受到主人財神俱毗羅的詛咒,被謫居南方羅摩山中,忍受著與愛妻分別的痛苦。到了雨季,他看到一片由南往北的雨雲飄上山峰,使他感到心蕩神馳,他向雨雲獻禮致意,懇求雨雲替他帶話給分離了好幾個月的愛妻,希望替他轉達一腔思念之情。他向雨雲介紹了去愛人住地的路線和一路上每一處秀麗景色、旖旎風光,還具體描述妻子的美貌和因思念而消瘦的麵容。他叮囑雨雲在安慰愛妻後要迅速返回,帶回她平安的音訊,來支持他脆弱的生命。小藥叉侃侃而談,情真意切,如訴如泣的詩句表現了小藥叉對愛情的想往和追求,反映了人類最純潔最高尚的情感。
作品中情景交融,寓情於景,具有很高的藝術表現力。
莊嚴論
《莊嚴論》是印度古代文藝理論的總稱。有2種解釋:(1)指詩的理論和修辭學,不包括無韻文;(2)包括散文的理論,即廣義上的文學理論。印度古代的文學作品大多是詩體、韻文,因而莊嚴論類著作大多論述詩的形式、分析修辭格式;有的也論述“詩”的體裁和風格流派。
約公元前後的《舞論》是印度現存最早的專門著作,主要論述戲劇,兼及音樂、舞蹈等。檀丁的《詩鏡》和婆摩訶的《詩莊嚴論》也是較早的作品,兩者時代相同,約成書於7世紀。自約9世紀的《韻光》起,經過新護的《韻光注》,這類作品進而論述“詩”的“靈魂”,即文學的內容和本質,並分成不同的派別。
古蘭經
《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宗教聖典。伊斯蘭教認為它是天神迦伯利口授給穆罕默德的,而實際上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在傳教過程中的演說集,經其後代弟子整理編纂而成。
《古蘭經》共有114章,每章有若幹節。各章長短不同,全書共6200多節,在經文上大體又可以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為界,分為兩部分:即麥加章和麥地那章。麥加章是穆罕默德艱苦創教時宣諭的,經文章節多簡短、明快,內容多半是宣講教義的;而麥地那章是在伊斯蘭教得到順利發展時期宣諭的,多為長篇大論,以對已皈依伊斯蘭教的紳士們闡述教法為主。
為達到傳教目的,《古蘭經》中還穿插引述了許多當時流行於阿拉伯半島的猶太教、基督教以及古阿拉伯人的神話、傳說、曆史故事、格言、諺語等。它的內容豐富,除伊斯蘭的教義、教法外,還涉及到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倫理道德等方麵的問題,是研究古代阿拉伯情況的寶貴文獻。
《古蘭經》也是一部文學名著,在文體上,其語句長短不一,自由奔放,灑脫多變,文辭雖不刻意講究駢麗,但卻典雅流暢;在文字的表現風格上,根據不同的需要,是變化多端的,有時是嚴厲的警告,有時是溫婉的勸說,有謹嚴的教法,也有優美的故事。
《古蘭經》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使阿拉伯語得到了統一和保存,促進了阿拉伯文化的發展,具有世界性的意義。
懸詩
《懸詩》在阿拉伯語稱作“穆阿萊葛特”,是阿拉伯賈希利葉時期7篇長詩的總稱,是當時7位著名詩人的代表作。
這些詩歌是8世紀初期哈馬德·拉維葉搜集的。伊斯蘭教產生以前,阿拉伯各部落的詩人常舉行詩歌比賽,獲獎的詩歌被用金水寫在細麻布上懸掛在“克爾白”天房的帷幕上,懸詩因而得名。“懸詩”詩人中以烏姆魯勒·蓋斯、安塔拉·本·舍達德最為有名,前者是伊斯蘭以前時期的“詩人之首”,後者是一個高超的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