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玩物世界
勤有功,戲無益
千萬別以為兒童玩具光是“玩具”而已,它本身帶有教育與娛樂的雙層意義。我國自古以來,對兒童玩具未予以適當的重視,一般格言,也以“勤有功、戲無益”為勸勉之詞,造成大家對遊戲、玩具的不正確看法。
西方教育認為不給兒童遊戲,就等於不給兒童學習機會。兒童可借著玩具而獲得娛樂,更可經遊戲而體驗生活、培養其創造能力,進而學習經曆團體生活、養成合群的習慣。
外銷量龐大
根據估計,目前在市麵上的玩具高達二萬多種以上,玩具也是我國的重要外銷工業之一,故對玩具市場,切不可等閑視之。
玩具須有安全標示
兒童玩具在經濟生活水準提高之後,不但出產量多,且其品質的要求也愈高,安全的顧慮也愈多。以目前之情況言,我們有什麼問題存在?
1.地下工廠多:據聞地下工廠比合法登記在案的工廠多,導致產品粗製濫造,品質檢驗難以信賴,有關報告指出,地下工廠出產的玩具,含鉛量高出標準甚多。
2.內銷欠檢驗:市麵玩具是否安全,無法確認,故有成立“玩具安全鑒定委員會”之議,以補目前玩具內銷無檢驗之弊。經檢驗合格後,發給標記粘貼於玩具上,以資識別,有利於保護消費者,同時,可因此而逐漸淘汰地下工廠。
3.退貨傾銷賣:外銷退貨,廠家不會將其毀棄,結果反在國內市場大力傾銷,雖後吃虧的,還是本國消費者。
4.外貨未必佳:依據調查指出。來自日本的兒童玩具與文具中,重金屬含量(如鉛、鎘、鉻)大部分比本國產品高出許多,所以,外國劣質品也可能向我國傾錯。
5.標示用洋文:由於國人崇洋心理。總以為外國產品好,許多本國產品競有用外文標示。目前玩具製品設計趨向複雜,如不先說明白,可能遭受危險,故玩具不論來源,其說明書一律應用中文。
6.管理待加強: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維護其安全是大家的責任,對兒童玩具希望有專屬的機構加以事先的檢驗。
花花綠綠的潛在危機
玩具的外表,花花綠綠地塗以油漆,而其塗料中,含有重金屬。此外,兒童的鐵床、木床的油漆亦係如此。很可能經由兒童之誤咬、誤食,而發生中毒。油漆中所附加的色粉多含有鉛、鐵、汞、鉻、砷等化合物,尤以鉛的使用最為普遍,因為鉛可令油漆快幹。顏色較深的玩具,例如黑色或紅色,可能含較高的鉛成分。
急性鉛中毒,大都因吸入含有鉛的氣體而造成,數小時內便會感到不適,咽喉、腸胃不適且有灼感、作悶,繼而頭痛、嘔吐、腹痛、腹瀉、便秘、大便出血,又發生呼吸困難、身體感覺虛弱、昏迷。
慢性鉛中毒主犯中樞神經係統、造血器官,及消化係統,呈現疲倦、麵色蒼白、失眠、頭痛、關節疼痛、貧血、肌肉麻痹,或甚至癱瘓,嚴重的會破壞腦部和神經係統以致喪失知覺,嚴重者甚至死亡。
如何選擇玩具
做家長的在購置玩具時,須注意到玩具可能造成的傷害,如能事先妥為選擇,便可避免危險的發生。特提出十三項注意事項,供參考:
1.尖銳或有尖角突出物的玩具,可能引起傷害。留意其表麵是否粗糙,邊緣是否銳利,孔縫有無夾傷手指的可能。
2.玩具有細小配件,或易拆開的小型零件,或是硬幣小銅板,小孩易於誤吞,可能導致阻塞性窒息。
3.玻璃製品原不適於製作玩具,因其本身易碎,且斷裂處最易刺傷人體,如係玻璃珠,則常被幼兒誤吞,後果堪虞。
4.避免易燃材料製造的玩具,毛皮製品易燃性較高,在靠近火源時,尤應謹慎。
5.可能引起電氣、機械等傷害之玩具,必須檢查其電源及開關係統是否安全。
6.可能造成劇烈震蕩、骨折、扭傷的玩具,須特別小心,尤其是幼小兒童。
7.要細聽音響玩具發出響音的大小,因為過大會傷害聽覺功能.並造成噪音。
8.切實檢查具有發射物之玩具,如弓箭、假槍、炮、飛鏢等,最易傷人。
9.對於兒童玩具眼鏡。應盡可能避免使用,因為製造不良,影響視力,電動玩具如玩得過久,亦可能傷眼睛。且玩具問燈光不可過暗。
10.塑料袋對幼童具有潛在危險性,常有小朋友將塑膠袋套在頭上或貼在臉麵上,妨礙呼吸,可能導致窒息。
11.要注意許多戲水用的玩具(如圓球、救生圈等),不能真用於救生,否則一旦泄氣,危及生命。
12.不要把鈔票給小孩玩,更要蓬防將鈔票放在口中,鈔票原係髒物之一,其上無數的細菌,可引起感染。
13.鉛筆是文具,困其尖銳不可當作玩具;因具外漆含鉛,故亦不可放入口中咬。以免引起慢性鉛中毒。
寶寶的電視節目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關愛自己的幼兒無所不至。每當幼兒身體感到不適,不想吃東西,或是有感冒、發燒、咳嗽等症象,都焦急的盡快送到醫院求診。這是屬於生理的疾病,大家都容易看得出來,能及時照顧幼兒的病痛,而獲得醫治的效果。不過,幼兒往往有一種所謂心理的疾病,父母常常難以發覺,甚至不知道是一種病,有的雖知是病,卻不知如何去醫,而束手無策,一拖了之。這是現階段幼兒教育領域中相當可怕的訊息。心理疾病的種類很多,如說謊、偷竊、容易發怒、行動粗暴以及吵嘴、罵人、打架等,都是由於幼兒心理不平衡,情緒受壓抑,不好的習慣感染以及大人行動的模仿等因素。生理的疾病,要找醫師診治,心理的疾病,一旦發現了,同樣的不可怠慢,必須倍加小心,自幼兒心理的病源上探索,作根本的療治。最好請教富有經驗的心理學家、幼教專家來把脈,絕不是一般父母三言兩語的責罵所能濟事,最主要的,還有賴父母本身的合作,采取有效的方法,去除幼兒心理的障礙。別以為這是小毛病,習慣成自然,一但日子久了,將無法糾正,貽患及幼兒將來的前途。
每個幼兒都在不停息的“動”中慢慢的成長。因為要動,所以喜歡玩樂,時刻尋找玩樂的對象。在動與玩當中,幼兒可獲得許多學習的機會,也可促進心智的發展。一個理想的環境,是大人能陪著幼兒一起玩,從旁予以輔導,才能得到有益的學習機會。不過幼兒平日的接觸麵甚為狹窄,除了家庭,就是學校。家中父母白天多是忙著上班,所能陪伴的時間有限。學校自幼兒園以至小學低年級,隻上半天的課,其餘時間,如果媽媽,或是奶奶爺爺在家,有大人帶領著,那就比較好;不然,讓幼兒如何打發那一段寂寞?通常有的幼兒一個人回家,孤孤單單的在家東弄西動的,獨自找著玩。有的與附近鄰兒為伴,蹲在大樹下嬉戲,或是於馬路旁、在樓中跑跑跳跳,對幼兒來說,都不是很安全的玩法。家中許多的電器設備與瓦斯開關,偶動一動,很易出危險;鄰居的玩伴,沒有選擇性的來往,極可能帶圓粗俗的動作。而且幼兒是找新鮮玩的,為求新鮮好奇,如果沒有大人在旁,往往會做出許多不可思議的事來。這些,對於幼兒的心理.都將在無形中,有或多或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