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醫療衛生保健篇:寶寶的健康成長是媽媽的最大心願——從小培養體型的健康(1 / 3)

當前,人們在美化生活、美化環境的同時,對自身美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國內外美學專家指出,要獲得體型美,嬰幼兒時期就應注意培養。

一、處於繈褓中的嬰兒,必須把肢體擺端正,捆紮的鬆緊吞。否則,有可能造成終身畸形。

二、小孩墊過多的尿布,將會使兩側大腿外旋。這樣,成人後走路就可能呈“鴨步”姿態。

三、小兒的搖籃不宜長期放於一個固定不變的位置。因為光線、音響總是來自一個方向,小兒的跟腈便一直注視這個方向,容易造成斜視。

四、不要過早讓小兒學爬、走,也不要讓小兒頭部過度後傾,背部過度彎屈,以免造成頭後傾、背彎屈,走路呈挺胸狀畸形。

五、嬰兒學坐不宜早。半歲以前的要兒,脊柱和背部的肌肉缺乏支持能力。如果讓嬰兒勉強學坐,脊柱發育就容易變形,背部肌肉也會變得鬆弛,日後坐站就會無力。

六、兒童不宜穿皮鞋。皮鞋彈性差、硬度大、伸縮性小,而兒童的肌腱嫩、骨骼軟,過早穿皮鞋容易使腳部畸形。

七、兒童莫睡軟彈簧床。兒童骨的可塑性大,如果長期睡彈簧床,容易引起駝背,腰肌勞損。

八、維生素D缺乏的小兒,在治愈之前應避免過度活動。否則有可能形成或加重“0”型腿或“X”型腿。

感冒與生病

季節變化時小兒比大人易感冒天氣

大人在成長過程中經曆了無數的細菌病毒,身經百戰而抵抗力逐漸加強,所以即使環境有劇烈的變化,也不易受影響而生病。可是嬰幼兒就似一張白紙一般,由母體出生時所帶的抗體(抵抗力)在六個月大以後就逐漸消失了,任何物質,尤其是陌生的細菌及病毒,對他都會造成程度不一的反應。

人是生活在空氣中的,而空氣中充滿了多種不同的物質,包括細菌及病毒。當原已被嬰幼兒適應的空氣環境突然因溫度、季節或台風而改變時,飄浮在空氣中的物質也跟著變化,由於其身體對新的病媒尚未具有免疫力,所以在季節變化時,接觸到新的細菌及病毒就很容易生病。

由於空氣是由呼吸道進人身體的,所以把關的第一道防線器官成了空氣濾淨器,會附著許多病媒菌,最容易發生症狀,如:鼻子流鼻涕就次就會力倒的吸弱口腔內喉嚨腫痛,扁桃體發炎或氣管炎……等,這就是一般所謂的感冒了。

由於嬰幼兒的抵抗力較弱、容易生病,因此生病發燒的次數平均一年十次左右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說大約每個月一次都算正常。

每一次感冒,寶寶的身體即因病菌的侵擾而受到操練,就好比新兵接受一定時期的人伍訓練一樣,在訓練當中難免會不適應,但卻會不斷的增強自己的技能——增強身體免疫力或抵抗力。待長大一點後.身體的防禦線就不易被病菌擊倒了。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過敏”,當季節變化時,環境中的溫度、濕度與病媒菌一樣都在改變。有過敏體質的人其呼吸道就容易被波及而有症狀。幼兒因天生呼吸道的結構較弱,所以就比大人容易出問題了。

為什麼寶寶待在家裏也會生病

的確,寶寶待在家裏沒有外出也會生病,這是許多父母心中都有的疑惑。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絕大數的感冒是由有害的病毒、細菌傳染而造成的。所謂病毒或細菌是一群無嗅、無味、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物質,飄浮在周圍環境的空氣中。值流行期時,這些有害的病毒細菌幾乎是無所不在,甚至可以說隻要是有空氣的地方就會有它的存在,其道理就如同香水味、汽油味可以散布很遠一樣。所以,可以說隻要是呼吸空氣就會被感染,即使待在家中、門窗緊閉不外出,雖可減少接觸病媒的機會及病媒菌的密度,但嬰幼兒同樣可由空氣吸入它們,當本身抵抗力不足時,就會受到感染。

(2)嬰幼兒雖未外出,但家中其他人每日因工作及生活所需進出家門時,就足以將外界有害的病媒菌帶回家,傳染給寶寶。例如,身處抽煙場所時,雖然自己並未抽煙,但是身上卻會把煙味帶回家;同樣的道理,我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把無嗅無味的病媒菌從外麵引進家裏。

(3)許多寶寶的感冒症狀其實並非病媒的感染,而是對環境過敏的反應。如因對冷熱空氣、季節性花粉、塵蟎、食物、衣物過敏而造成的咳嗽、流鼻涕、皮膚疹、腹瀉……等,當嬰幼兒周邊的環境有變異時,自然症狀就接踵而至了。

因此即使寶寶成天關在家中未與外麵接觸,家人還是要注意以下事項,才能有效預防寶寶感冒生病。

(1)屋內使用空氣濾淨器,減少空氣中的雜質、塵蟎及病媒菌。

(2)大人回家後,在觸摸寶寶之前一定要先洗手及換外衣,以減少嬰幼兒生病的機會。

(3)照顧嬰兒者,甚至家中其他人,如果自己得了感冒,應該盡量避免與寶寶有親密的接觸,如親吻;如果寶寶暫時無法托旁托旁人照顧時,也要避免與其麵對麵呼吸、咳嗽、打噴嚏;幫寶寶衝泡牛奶或調理食物時,也要先洗手,避免對著食物說話、咳嗽、打噴嚏。

(4)大人有感冒不適時。自己最好先戴上口罩,以減少病媒菌藉由氣息傳播。大一點的兒童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也可戴上口罩以減少感染的機會;但勿讓太小的要幼兒藏口罩,以免影響呼吸的通暢。

(5)養成個人清潔衛生的好習慣.居家環境的整潔對生活的品質是有幫助的。

(6)家中寵物的清潔衛生也要特剮注意,以免感染到嬰幼兒而引起怪病,因其唾液及毛屑都可能帶有各種不知名的細菌或病毒。

如何減少墨幼兒被感染的機會

咳嗽、打噴嚏在平日生活中並不少見,但是,許多病菌就是由這不經意的一瞬間由口鼻噴出的飛沫散布出去,彌漫在附近的空氣中,因而都會被沾上而感染,距離愈近感染機會愈大。

口鼻腔內的細菌含量約為每毫升數百萬個,相對於空氣中的數十個確實是多了很多倍,尤其在生病時,病毒菌的毒性特強,由口鼻噴出的細小飛沫就包含著非常多的病毒菌,除非小寶寶抵抗力特強,否則幾乎難逃被感染的命運。

大人也許不在乎自己呼吸道的眾多病媒菌,但是萬一嬰幼兒被感染,對其後續的影響卻會很嚴重,許多嬰幼兒的重病就是由早期得感冒而來。

咳嗽、打噴嚏是人體呼吸道的反射作用,要發作時幾乎是壓不住的,那麼應該如何來處理呢?

1.要遠離他人“密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因此,遠離人群,避免直接沾汙到他人,這是可以理解的。

2.要小聲為之許多人在打噴嚏或咳嗽時,常認為打出來的聲音愈大愈有自我快感,尤其是男性,這是個非常錯誤的觀念;聲音愈大,表示噴出的氣流愈快,帶菌的飛沫奔散得愈遠、愈細密,造成環境汙染的程度也會愈大。

3.要捂住口鼻隨身要備有衛生紙,當自己預感要咳嗽或打噴嚏之前,就先將衛生紙以雙手密密捂住口鼻,避免飛沫四射,然後將紙再擲人馬桶中衝掉,這是上策,即使您坐在馬桶上,或是四下無人,也要守住這個原則。

為了寶寶能呼吸到新鮮空氣,每個有行為能力的人都應遵守如此簡單的保護措施。打噴嚏時,不要張口隨便噴,以免被視為沒有衛生習慣。其次,如果不好意思叫人家封口,而您本身抵抗力又弱,請隨身帶自備的口罩,在公共汽車上、飛機上、百貨公司裏,甚至辦公室裏,別不好意思,為了保護自己請戴上口罩。

一些常見的病原菌或病毒,除了以空氣中的飛沫為傳染途徑外,還常通過侵犯人體粘膜組織而感染,而接觸傳染要比空氣傳染更嚴重。比如說:

(1)人類雙手萬能,手時常會去接觸各種事物,以致沾滿了各種病毒菌。

(2)當一個人咳嗽或打噴嚏時,有時多以自己的手去遮掩,就算用衛生紙捂住口鼻,手上難免也會沾到病菌。

(3)人們時常在不知不覺中用自己的手去搓揉自己的口鼻,如果他的手再去接觸嬰幼兒的身體或是衣物用具,寶寶又以手去揉自己的鼻子或眼睛,病菌很可能就直接侵入寶寶的口鼻粘膜或眼結膜。

所以,出入公共場所後回到家中,最好也要勤洗手、換衣物再去接觸嬰幼兒,以保護寶寶免受感染。此外,平常也要加強寶寶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例如:營養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和定期預防注射,都是健全免疫力、抵抗日後再度受病害威脅的基本法則。

為什麼感冒遲遲好不了

此種情況不僅困擾許多家長,也一樣困擾許多醫師。

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因為它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解釋清楚的.而且麵對眾多的病兒有排隊候診之時。醫生也無法花許多時間,詳細解釋每一個病情的始末。所以這些父母心中的疑惑始終無法排除。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理清感冒與過敏。

箏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因為它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勺,而且麵對眾多的病兒有排隊候診之時,醫生也眵時間,詳細解釋每一個病情的始末,所以這些父毛惑始終無法排除。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理清受。

1.感冒就是身體對侵入“病媒”的反應(過敏)表現,是屬於傳染而得的疾病,其臨床症狀與過敏非常相近,包括打噴嚏、流鼻涕、咳嗽。但感冒比較特殊的是其症狀較有一致性,並無早晚差異,而且常伴隨著身體倦怠、無力、頭痛、發燒、鼻塞、流鼻涕、喉痛、腹瀉、全身酸痛等症狀,這些是過敏所沒有的。實際上大多數的患者,隻出現三四種症狀而已,也不一定會發燒;嬰幼兒較常見的感冒症狀則以咳嗽、鼻塞、流鼻涕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