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醫療衛生保健篇:感冒生病常見症狀(一)(2 / 3)

所以當父母心中對寶寶健康或生病症狀存在疑問時,一定要請兒科醫生進行檢查,聽從並信任醫生的解說,才是正確的方法。

長時間的咳嗽或流鼻涕可能是屬於過敏體質的問題,這就需要特別的抽血檢查才能探知根由及擬定治療的方向。

生病感冒為什麼不能喝冰水

老一輩的人時常會告誡青年人或嬰幼兒,當生病時切勿再喝冰涼的水,而應多飲溫熱水。這個古老流傳的經驗談,其實就現代醫學而論是有其理論根據的。

生命的活動是身體內千萬種物理化學作用的綜合表現,而體溫則是維持各個器官正常運作的最基本條件之一。在正常體溫(37℃左右)下,體內各項作用會有較正常的表現。人類是溫血動物,體溫要較四周環境的溫度為高,所以身體需要有皮膚及衣物覆蓋,讓溫度不易散失至外界。

當人們生病時,體內各個環節的機能失常,功能很脆弱,此時更需要熱源米充實。如果反其道喝了冰冷的水,體內就會有一些不好的反應,尤其是心髒及血管係統會有暫時性的失調。

1.心髒方麵冰冷的水由口腔吞人食道時,食道粘膜的反射作用會刺激食道收縮,同時造成隔鄰的心髒跳動不規律,使其總體的感覺產生胸悶不舒服,尤其是在劇烈運動之後突然喝下大量的冰水,那種感覺就類似心肌梗塞(心絞痛)一般。

2.血管循環方麵當人體不適時,血液多集中於身體中央部位,全身循環的血量減少,人會感覺虛弱無力,四肢冰涼,就好似休克一般,此時需要的是溫熱的水源來充實循環的血量,而熱的溫度可以使血管擴張及循環改善;如果喝了冰冷的飲食,反而會吸收體內原本就已缺乏的熱量。

嬰幼兒個體小,與外界接觸的表麵卻大,所以體溫更容易由皮膚散熱到周邊,對溫度的保持相當不易,生病時更需要溫熱的飲食來充實體內的溫度。

感冒發燒是否要多喝水

“感冒發燒需要多喝水”,這幾乎是眾人皆知的居家護理常識,因為發燒時,水分由皮膚的蒸發加速、流汗增加、血管膨脹、胃口變差,此時確實需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及流質。但是,如果寶寶生病時小便量很多、眼淚水汪汪的、唾液也很充足,這表明寶寶水分已經足夠。此時如果寶寶感覺口渴,是可以讓他多喝點水;但如果他不太願意喝水,也不必過於勉強。因為當身心狀況不佳時,體內的抗利尿激素會自然上升,使得排尿量減少,此時如隻顧著猛喝水,將會導致體內水分囤積過多,尤其是嬰幼兒體型較小,心、肺、腎的調節功能也有限,反而會造成“水中毒”,情況更糟。

正常的心髒及腎髒對體內水分有調節功能,多餘的水會轉由增加小便量來排出體外;但是當體內的抗利尿激素上升或腎髒有毛病時,小便量便無法增加,多餘的水就囤積於體內造成器官淹水,即會出現“水中毒”的症狀:

(1)因循環血液量增加,使心髒的負荷增加,容易導致心髒衰弱,心跳速率增加。

(2)肺髒的結構就像海綿一樣,體內多餘的水分會使肺部充水(即肺積水),導致呼吸有雜音、呼吸急促,類似氣喘般。

(3)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大腦水腫,引起嘔吐、頭痛、精神恍惚、抽搐、昏迷等症狀。

因此,適量的補充水分是有益的,但過量則是有害韻。一般而言,體溫每增加l攝氏度,身體的需水量要增加l0%,以lOkg重的寶寶為例,體溫平均約在39℃,較正常37cc高2℃,所以現在的給水量應為原來的l000ml【正常一歲內寶寶每日應攝取水分約為lOOml/k9×體重(k9數)】,再加上額外的200ml就可以了。但若寶寶有嘔吐或腹瀉時,就另外須再多補充其損失的水量。

發燒睡冰枕可否退燒

嬰幼兒發燒“不宜”睡冰枕,其原因如下:

1.不舒服皮膚與冰冷物接觸,雖然可以暫時減降局部的溫度,但接觸久了會有刺痛及麻木的感覺。大人因肌肉活動力足夠,可以自發性移動軀體或頭部來避開不舒適的冰冷物,但嬰幼兒,尤其是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原本自主的活動性就很差,生病期間肌肉更無力,幾乎無法有效地避開強加於其頭頸部的冰冷物,結果是強迫冰敷。寶寶此時不見得會掙紮及哭鬧,其實是已經乏力了。

2.體溫恐降至過低 嬰兒身體容積較小,但體表麵較大,容易受外界溫度的影響。發燒時本身的體溫就會有高高低低的變化,如果用冰敷額頭或睡冰枕,容易一下子把局部的溫度降得太快,反而會引起更大的問題。低體溫較高體溫對身體的傷害更大也更危險。

3.血液循環不良局部冰冷過久,除了感覺不舒服外,其附近的血管會收縮,使血液循環受阻?影響身體功能。有人在寒風刺骨的天氣中感覺頭痛不適,:甚至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即是此理。

4.引發抽筋。發燒冰敷,高熱的皮膚突然地接觸到冰冷的物體,好像滾燙的油鍋內注入了冷水一樣,反應會是很劇烈的,尤其嬰幼兒更容易引發全身肌肉的抽動,即所謂的抽筋現象。

5.退燒效果有限 寶寶發燒是全身性的溫度升高,局部的冰敷隻能有局部降溫作用,倒不如以溫水擦拭寶寶全身效果好。

因此,嬰幼兒高燒時,千萬勿冰敬額頭或睡冰枕,應使用較溫和的方法來退燒,如:

(1)用溫水(約37屯)擦拭全身,使皮膚的高溫(約39℃) 能逐漸降低。

(2)以稍涼的毛巾(約25℃)擦拭頭臉部。

(3)多喝溫開水.增加體內組織的水分,對體溫具有穩定作用,可避免再度快速升溫。

(4)按時間(約四至六小時)使用(口服或肛塞)退燒藥劑。

(5)最根本的退燒還是須等到本身的疾病已有緩解的趨向,高燒才會逐漸減退,一般約需三至五天。

大人可否用嘴去吸寶寶的鼻涕

萬萬不可!

嬰幼兒因為鼻孔、鼻腔的結構細小,所以在感冒時,很容易因過多的分泌物(鼻涕)而阻塞住,影響正常鼻孔的呼吸作用。父母聽到寶寶呼吸不順的聲音,看到寶寶翻來覆去的睡不安寧,就想要替他解決同題;老一輩的人會建議以嘴去吸出寶寶的鼻涕。但是殊不知這反而會害了寶寶。

大人的口腔內含有各種細菌及病毒,有研究表明,單是唾液的含菌就約為每毫升數百萬個,而1毫升空氣則約隻含數十個,所以鼻腔接觸空氣要比接觸唾液安全得多。

大人因為身體的抵抗力足夠應付,所以即使口腔內有如此多的細菌也不會生病。要幼兒則不同,身體對各種病毒、病菌的抵抗力均不足,當鼻孔接觸到大人口腔時,大人口腔中的病毒、病菌自然地就會傳染到寶寶的口鼻腔內。雖然寶寶的鼻涕會暫時減少,但過了幾天,寶寶口鼻腔的感染將因大人的傳染而加重。因此,千萬勿以口去吸寶寶的鼻孔或口腔。

正確緩解鼻塞不適有如下方法。

1.使用棉花棒清除分泌物,如果可以直接看到鼻內的阻塞物或分泌物,可用市售的嬰兒用棉花棒,先沾點水潤濕後,伸入鼻孔內(勿超過2cm)將此分泌物取出。切忌太深人鼻腔中,因為一般人對鼻腔內部的構造並不了解,而且鼻腔內粘膜很脆弱,容易受傷,如盲目的清除,反而會使情況變得更糟(也絕不可用管子去抽吸鼻涕)。

2.熱敷,使用濕熱的毛巾在鼻子熱敷,鼻粘膜遇熱收縮後鼻腔會比較通暢,同時粘稠的鼻涕因吸收了水氣就容易水化而流出來。

3.醫療援助,一般市場上銷售的吸鼻器(形如放大的水滴狀)其使用效果並不理想,如果確實阻塞得很嚴重,可請醫生使用特殊的小器械來幫忙處理。也可尋求兒科醫師開藥物來讓寶寶服用,以減輕症狀。但需注意,一般治鼻塞的藥物都睡的副作用,所以通常是在就寢前才給予服用。

感冒流膿鼻涕是否需灌洗鼻子

千萬不可!因為:

(1)嬰幼兒的鼻腔狹小,灌洗鼻子隻會增加鼻粘膜的傷害及刺激鼻涕分泌更多,使病情更惡化。

(2)灌洗鼻子會使局限於鼻腔一處的發炎膿液散布至他處,引發更廣泛的炎症。

(3)由於一般診所內的消毒設備並不完善,器械時常都是不論大人、小孩等數個病患共同用一個抽吸管,患者的細菌、病毒藉著抽吸管彼此傳來傳去,使在此傳播鏈中抵抗力弱的嬰幼兒最容易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