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原本隻是輕微的鼻塞或流鼻涕,可能因不當的“灌洗鼻子”演變成惡性的鼻竇炎,甚至是腦膜炎,非常危險。
感冒洗喉嚨有用嗎
“病從口入”,我們的口鼻腔扮演著身體的大門守衛角色,每天呼吸的大量空氣及飲食進人身體,第一個關口就是在喉嚨,所以任何外界的病毒細菌都容易在此處著床作亂,引起局部反應,甚至引發全身性的疾病與不適。
所謂“洗喉嚨”是指用藥水在口腔內深處的喉嚨塗抹、衝洗及抽吸。
醫師們對洗喉嚨這一治療方法,看法有分歧。
1.讚成者針對喉嚨痛的不適,局部的擦藥動作或可改善不適,促進吞咽及進食,使患者能獲得短暫的舒緩,其效用與含喉片相近。
尤其當患者看到醫師能親切的為他洗喉嚨,並說“這樣會舒服點”時,常使患者感覺此位醫師較關心且有愛心。於是喉嚨不舒服就去洗喉嚨,因此造成耳鼻喉科、小兒科,甚至其他內科醫師也競相提供洗喉嚨的服務,以爭取患者上門。醫療行為長久以來的偏差,使民眾喉嚨疼痛就去看病,其H的隻為清洗喉嚨。
2.反對者認為洗喉嚨是治標而非治根的辦法,對整個感冒的療程並沒有幫助,隻能算是輔助療法之,麵亂其重要性是在吃藥及衛生教育之後,這也屜醫師對滾不該洗喉嚨的爭執點。
再者,造成喉嚨發炎的細菌或病毒不是表麵塗抹藥水可以衝洗幹淨的,必須從根率上用吃藥或打針米殺死喉嚨內部的細菌。局部塗抹兩下雖會覺得“舒服”些,但這隻是主觀的心理作用,就像頭痛時以薄荷擦在額頭上一樣,在醫學上並沒有可加速發炎消退的根據。況且,許多嚴重的疾病,如肺炎、腦膜炎、風濕熱、急性腎炎、感染性單核球症等,也可能出現“喉嚨發炎”的症狀。所以其治療主要目標應該放在“內部是否有其他潛藏的嚴重病害存在及其相互的關聯性,針對重要的症狀下藥”,並不是隻在喉嚨處塗抹而已。
此外,衝洗喉嚨容易使疾病互相傳染。一般診所內的消毒設備有限,抽吸器械並沒有在每個病人使用後立即更換,所以細菌及病毒很容易藉著器械而傳染開,尤其嬰幼兒因為本身的抵抗力較差,將成為這種疾病之間傳染鏈中最大及最嚴重的受害者!
其實有些人是不適合洗喉嚨的,例如:
1.過敏性鼻炎患者 由於對鼻粘膜而言,局部的藥物塗抹本身就是種刺激,可能會立即誘發激烈的過敏反應,而更腫脹不適。
2.嬰幼兒其口咽道都非常狹小、細嫩及敏感,局部塗抹藥物的治療也是種刺激,而且可能造成嚴重傷害、出血及腫脹,甚至導致呼吸困難。所以感冒病兒應避免無謂的清洗喉嚨,並以看小兒科醫生及服藥治療為優先。
咳嗽痰多為什麼要吸蒸汽
呼吸道的表層皆為粘膜所覆蓋,正常粘膜都會有分泌物來滋潤,鼻腔的分泌物是鼻涕,口腔的分泌物是口水,而氣管及肺部內的分泌物就叫“痰液”。這些部位平時即有一定的分泌量,但我們並不會察覺它們的存在。
痰液是默默地藉由粘膜上許多的細微纖毛擺動(由深部向出口處做拋擲的運動方式)而逐漸排出氣管口的。正常情況下,痰液的量不多,而細微纖毛的擺動也正常,所以痰液不會囤積於氣管及肺內。
當患氣管炎或肺炎時,因細菌的破壞及粘膜本身的炎症反應,使痰液量增多且增濃稠,纖毛的擺動也因病而減緩不濟,使得濃痰容易逐漸堆積在氣管及肺內,造成呼吸通道變狹窄,如此呼吸氣流的阻力增加,呼吸有雜音不順。若伴有發燒,則體內(包括肺內)的水分容易因溫度高而蒸散,痰液會更濃稠而不易咳排出來。
吸水蒸氣有下列好處:
(1)使濃稠的痰液稀釋化.較易被纖毛擺動而排出。
(2)有時可在蒸汽內加入一些藥物,如氣管擴張劑或化痰劑,以改善呼吸功能。
(3)滋潤咽喉的黏膜,使不易因異樣的幹、癢感覺而引發咳嗽。
居家式的蒸汽療法如下:
(1)以熱毛巾敷在寶寶的臉上,其散發出的水蒸汽就可以直接被吸人氣管及肺內。
(2)在浴室內,將熱水龍頭打開,熱水會產生大量的水蒸汽,此時可讓寶寶用力地做深呼吸,如此水蒸汽就可被吸A氣管及肺內。
(3)市場上有售超音波式蒸汽吸人機,使用很方便,且可添加一些吸入性藥物。冷蒸氣有可能會刺激汽管,使咳嗽加劇,此時應使用熱溫的蒸汽。
(4)使用的頻率視寶寶痰液狀況而定,一般約為4—6小時一次,每次吸l5~20分鍾左右。
(5)飯前半小時或飯後一小時進行。以免因咳嗽厲害而導致嘔吐。
(6)在使用(吸)中或使用完水蒸汽後,需要給寶寶胸背部拍痰,以幫助咳嗽及排痰。
拍痰時寶寶頭部是否一定要放低
不要放低。因為拍痰是以振動的機轉原理,讓附著於氣管及肺內的痰液因拍震而能較鬆動,再由氣管粘膜上的細小纖毛擺動,運送至接近氣管口的部位,咳嗽時就會較容易咳出來。
一般建議頭放低的目的是,在於使鬆動的痰液能隨著體態及重力的作用向低處流。例如:當頭較胸部為低時,痰液就易流出氣管外,其理論及用意是可理解的。
但是,做任何事一定要衡量其優缺點,值得才去做,若不值得就不去傲。“拍痰時頭放低”有下列缺點:
1.容易嘔吐因在胸腹高頭部低的姿勢時,胃要較食道及口腔為高,此時胃內容物很容易順著食道流出來,尤其是幼兒在剛喂食後更易嘔吐。因此為了避免嘔吐則拍痰的時間又會受限製。
2.寶寶有恐懼感,頭低胸高不是一個正常的體態,即使大人也會沒有安全感及舒適感。年長的病患可以理解及抑製情緒來完成拍痰.但嬰幼兒會很自然的顯現出他的不安及恐懼而大聲哭泣掙紮。
3.大人易失手而讓寶寶墜落將頭部放低拍痰時,因一隻手要拍痰,所以大人其有一隻手能抓住小孩,此時會很難控製掙紮煩躁哭鬧的寶寶,萬一失手沒有抓穩,則寶寶馬上頭向下掉落而直接受傷。
4.肺功能暫時變差,胸低腹高的姿態,腹內的肝胃腸藉橫膈膜壓迫胸腔內的肺,使肺吸氣時擴展的動作受到一定限製,這對原來心肺功能就較羞的病兒更危險。
因此替小寶寶拍痰時.可讓寶寶的上半身正常直立或平躺,不要刻意把頭部放低,另外,直立拍痰因投有喂食時間的顧慮。對寶寶的肺功能有利,也具有安撫作用,所以任何時間都可以進行。
腹瀉時應多喝運動飲料
嬰幼兒腹瀉是很常見的問題,其治療主要依循的原則是:
(1)讓生病的胃腸能夠有充分的休息。
(2)補充足夠的水分及喪失的電鰓質。
而運動飲料內就含有足夠的水分及身體所需要的電解質,它在胃腸內可以完全被吸收,且胃腸本身不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去從事複雜的消化吸收工作。
許多父母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寶寶腹瀉了,一天拉七八次,怕寶寶營養不良,所以拚命的給他加奶、加補品。殊不知,愛之適足以害之!
腹瀉就是胃腸生病,生病就需要休養才能恢複。譬如我們生病或接受手術後,身體一定是較虛弱,確實需要有一段充分的休養才能再工作,如果沒有好好的休息而又去加班熬夜,久而久之則身體會逐漸變得更差。
同樣道理,嬰幼兒腹瀉的胃腸如果沒有充分的調養,繼續進行過量的消化及吸收工作,則會變成“慢性腹瀉”,從此胃腸功能就會一直敗壞下去,吃什麼拉什麼,或原來可以吸收80%的營養,變成隻能吸收到50%而已。如此寶寶在生長發育時所需的養分就無法有效地由胃腸獲取,體格變得瘦弱,將影響其終身。
奶水的成分很複雜,胃腸需要花較大的力氣才能消化及吸收;相反,運動飲料的成分就單純許多,胃腸可以自由而輕易的吸收進入身體內。因此,急性腹瀉期間為降低胃腸的負擔而減少正常吃奶或飲食的量,代之以運動飲料的確有益,不過這隻是暫時性的措施。此期間營養或許會嫌不足,體重也可能下降,這都是可預期及要忍耐的,隻要調養得宜,胃腸功能逐漸恢複後,飲食量會慢慢地加上去,切勿操之過急,否則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