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俗風情:養育禮俗(二)(1 / 3)

青田的“散乞兒願”

為了承繼“香火”,傳宗接代,民間極重視對男丁的養育。浙江青田縣,倘家中男孩太嬌貴,多病難養,做父母的不放心,從前有到“孤老院”去許願請求神靈保佑的。

孤老院是討飯人(叫化子)所居住的場所,據說院內供奉明世宗朝官拜太子太師之位的嚴嵩,為什麼要供奉這位大奸臣呢?嚴嵩因陷害忠良,被皇帝降旨貶人孤老院,後來的討飯人,因看他做過皇帝的老師,就把他尊奉為討飯人的祖師。

許過願以後,就擇一吉日,做父母的必須親手提挈盂,到鄰居及親戚那裏去討米,一家一盞(象征討飯),必須討滿一百戶人家,意思是“長命百歲”。

討足百家米後,再選一個吉日(大約在八九月問)去還願。頭一天把討來的米加上自家的米用水浸泡一天,送到水碓裏將米碾成米粉,再將米粉用溫水摻勻,做成糗糍條入鍋煮熟,然後把熟糗糍條用搗臼搗勻,請一位婦女來將糗糍捏成風爐、炒菜鍋、酒壺、酒杯、盤、雞、肉、魚等各種廚房要用的器皿及祭品模樣,然後再把炒好的菜肴如豬肉、雞魚、金針、木耳等放在捏好的鍋和盤裏,待到天將黑時,便把這些東西抬到屋外冷清之地,地上鋪草席,將祭具祭品等擺好,開始祭神,待香燭點燃不久,就會有很多的乞兒及鄰近的小孩聞風而來,稍待片刻,他們就開始搶奪祭品,搶的越光越好,那樣才算是還願的好兆頭。

在祭神還願的同時,家中還必須炒好許多糗糍條及很多菜,一桌桌擺好,任由大家來吃,吃的人越多越好。最後還得備辦一桌或數桌稍好的菜,請鄰居好友:來吃。到第二天把剩餘的糗糍條分送給以前他討過米的人家,表示謝意,這才算還清這個願。

小孩鎮魂避邪物

民間迷信認為,小孩的魂魄是比較脆弱的,極易受到損害,特別是容易被神鬼之類衝著。為|防止孩子“落魄”,保其易養易長,往往取一些被認為有鎮魂避邪的對象作為裝飾。除上麵已講到的百家鎖和百家農之外,各地尚有一些獨特的物品。

戴耳環和戴腳箍較為普遍。貴州的小孩,多在耳根穿一小孔,用金、銀、銅類金屬作成耳環模樣的東西給他帶上,名叫“破相”。不到長大成人是不取掉的;亦有的長久帶著,永不取下。陸安時興給小兒戴腳箍,形同手鐲,把它當作一種神秘的刑具用。腳箍多用銀、銅或鐵打製,上刻神名或長命富貴等字樣,以為有了這種神的刑具鎖縛著,小孩就能長壽,不至早亡。其他如孩子脖上帶項圈、銀鏈。小鎖,像《紅樓夢》裏寶玉戴的那塊通靈寶玉,寶釵掛的那把金鎖,湘雲佩的那隻金麒麟,也都是鎮魂驅凶、避邪祈祥之物。

浙江習俗,嬰兒第一次去外婆家(取雙滿月時),須在鼻尖上抹點鍋底灰,身上掛一本舊皇曆,以避邪崇,俗稱“烏鼻頭管望外婆”。到了外婆家,外婆給嬰兒掛上由紅綠線搓成的長命線,示祝長命富貴。

在廣東陸安,小孩脖頸上掛用一條紅繩和一條線穿上的兩個銅錢,作為避邪物。這種“銅錢”須問“榕樹公”、“榕樹婆”(猶以神廟兩旁種植的為好)求來,以鑄造的那個朝代的皇帝在位時間長些、皇帝的壽命也長些的為佳。還有流行帶上從神那裏求來的香火便可避免魔鬼的侵害的習俗。所謂香火,就是插香爐上的香燃燒後所剩餘的下麵一節。這種香火,須到神廟求得。將求來的的一對“香火”折斷,用四方小塊的色布包裹成小包袱狀縫好,串上紅繩,就可供小孩帶於身上。一般在小孩外出或害了病時是一定要帶上的。

我們再來看看北方黑龍江一些地方的風俗。像一麵坡鎮,被認為有鎮魔作用,作為護身符以避邪崇的對象主要有:取一塊在雷雨天被雷電擊倒的大樹上的雷擊木,用線繩穿起;給小孩戴在手腕上或掛在脖頸上,有鎮懾作用,因為雷公已經把鬼妖邪崇驅走。高齡老人壽終,取其死者身上覆蓋的屍布或死者親屬佩帶的孝帽布、黑紗布、白腰帶布之類,縫製成一個圓形布箍(如同手表帶的樣子),在它的上麵打上線結,死者有多大年紀就打多少個結(穿一針打一結),然後給孩童戴在手腕上,直到破損不能再戴為止,迷信以為可以避邪。外人借死者的靈威鎮懾鬼妖邪崇,對死者來說認為也是一種積德的表現,死者家屬是不會有異議的。

上述種種所溺鎮魂避邪物,都是迷信愚昧的產物。如今科學舄明,大多數人已刁:信這一一套,加於小孩身上的這些古怪枷鎖也多已棄除。但愚昧和封建迷信思想是個頑症,在個別地方仍有流傳。

小兒保健巫術種種

在孩子的保育上,民間流傳著很多帶有巫術性質的習俗,有的念歌訣,有的貼字條,有的向神禱祝。五花八門。除在其他文中提到過的一蝗做法外,這裏再記述一二。

廣東大埔鄉人,每當遇到小兒夜間不能安眠,他的父母親就會用“喊太陽”來治療。手法是於太陽初出時或將下山時,備好香紙等。向太陽焚燒禱祝,說些家有小兒,夜不安眠,懇求太陽保佑,一一覺睡到大天亮等話。禱祝畢,將紙灰攜回家,抹於小兒額頭上,多餘的就放置床頭。這樣,小兒就可保證安眠。

至於小孩在晚間時常驚醒啼哭,禳解的做法是在紅紙上寫上…首歌謠,遍貼於涼亭及各處行人過往之地。歌謠的文句各地大同小異,有: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過往君子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亮。也有:天黃,地綠,小兒夜哭;君子念過,睡到日出!

這一習俗幾乎流傳整個中華。

南方有的母親唱的兒歌,屬“訣術歌”,是做媽媽的用它來為兒女禳災祈福之詞。如,拍拍胸,三年不傷風。拍拍背,十年不生瘰。摩摩頭,保養腦子想理由。摩摩頭,摩摩光,有尿有屎對娘講。摩摩背,摩摩胸,寬宏氣度像英雄。摩摩後,摩摩前,讀史誦經學聖賢。

在小兒保育中,厭殃法用的也很普遍。所謂厭殃法是欲把已來的禍患轉之為幸福。上述小兒夜哭的禳解法其實也屬此類。當孩子雙眼紅腫害火眼時,用紅紙剪成人形貼在門檻內邊,認為可以容易痊愈。還有用紅紙寫上“出賣火種火眼”的紙條貼在街上,據說火眼就會轉讓給別人。小兒患了重傷風,隻要用一張小紅張條寫上“出賣重傷風”五字,貼於廁所或車站等眾人麇集常見之處,哪一個不當心的見了,據說重傷見就會傳給他。還有小兒身上發“風丹”,即過敏性的風濕疹子,竟以為秉燭焚香向廁所叩頭,所謂“拜毛廁姑姑”,也就能好。這些奇特的做法,令今人聽了噴飯。孩子有病應該請醫生診治,搞迷信隻會延誤時間,甚至造成孩子死亡,現代人切不可如此!

孩子與月亮

北京舊日風俗,幼兒見了新月,叫“月芽兒”,要拜它,叫拜篤篤祝,拜時口裏念:“月,月,月,拜三拜,休教兒生疥。”說拜了能避免生疥瘡。小兒夜晚遺溺的,即向天上參星叩首,能免夜尿。叩時念:“參兒君兒,可憐溺床人兒。”

南方各地流傳著月光不能用手指的迷信。說孩子夜裏用手指未圓的月,那麼耳根要潰爛——月亮光光割耳朵。

江西一帶以為月亮裏有月神,你如果用手指它,它便以為是一種侮辱,到夜晚便偷偷地在夢中把你的耳朵割去。如果你怕它割去耳朵的話,就要抱著至誠的心意向它唱道:

月亮爺爺,莫怪。你拿耳朵還我,我拿刀子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