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瑪麗·居裏即居裏夫人,是原籍為波蘭的法國科學家。她與她的丈夫皮埃爾·居裏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們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和鐳。並因此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居裏夫人繼續研究了鐳在化學和醫學上的應用,並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再次獲得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
我的信念
生活對於任何一個男女都非易事,我們必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一件事情是有天賦的才能,並且,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情完成。當事情結束的時候,你要能夠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裏,我因病被迫在家裏休息數周,我注視著我的女兒們所養的蠶結著繭子。這使我極感興趣,望著這些蠶固執地、勤奮地工作著,我感到我和它們非常相似,像它們一樣,我總是耐心地集中在一個目標。我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有某種力量在鞭策著我——正如蠶被鞭策著去結它的繭子一般。
在近五十年來。我致力於科學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對真理的探討。我有許多美好快樂的回憶。少女時期我在巴黎大學,孤獨地過著求學的歲月;在那整個時期中,我丈夫和我專心致誌地,像在夢幻之中一般,艱辛地在簡陋的書房裏研究,後來我們就在那兒發現了鐳。
我在生活中,永遠是追求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家庭生活。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所以後來我要竭力保持寧靜的環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擾和盛名的渲染。
我深信在科學方麵,我們是有對事而不是對人的興趣。當皮埃爾和我決定應否在我們的發現上取得經濟上的利益時,我們都認為這是違反我們的純粹研究觀念。因而我們沒有申請鐳的專利,也就拋棄了一筆財富。我堅信我們是對的。誠然,人類需要尋求現實的人,他們在工作中,獲得最大的報酬。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家——他們對於一件忘我的事業的進展,受了強烈的吸引,使他們沒有閑暇,也無熱誠去謀求物質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個自由國家中,以一個自由學者的身份從事研究工作,我從沒有視這種權益為理所當然的,因為在二十四歲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領和蹂躪的波蘭。我估量過法國自由的代價。
我並非生來就是一個性情溫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許多像我一樣敏感的人,甚至受了一言半語的嗬責,便會過分懊惱,他們盡量隱藏自己的敏感。從我丈夫的溫和沉靜的性格中,我獲益非淺。當他猝然長逝以後,我便學會了逆來順受。我年紀漸老了,我愈會欣賞生活中的種種瑣事,如栽花、植樹、建築,對誦詩和眺望星辰,也有一點興趣。
我一直沉醉於世界的優美之中,我所熱愛的科學,也不斷增加它嶄新的遠景。我認定科學本身就具有偉大的美。一位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不僅是一個技術人員,並且還是一個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於神話故事一般。這種魅力,就是使我終生能夠在實驗室裏埋頭工作的主要因素。
賞析
《我的信念》這篇散文出自居裏夫人之手,可以說是她一生的寫照。作為一名科學家,她堪稱人類的楷模——貢獻巨大卻無所求,也正是因此,她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和愛戴。
在這篇散文中,作者以質樸、坦誠的話語向我們講述了自己的理想、興趣和情操,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對於科學事業的無比熱愛和追求樸素生活的人生信念。
居裏夫人的文字恰如其人一樣,平淡自然,不謀奢華。她既不去描述自己榮耀的一生,也不去粉飾自己所取得過的輝煌成就,而是如同拉家常一樣,將自己對科學、工作、生活的理解娓娓地向我們道來,給人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當她在敘述怎樣發現鐳時,僅用了“專心致誌”、“像在夢幻之中一般”等話語,輕輕一筆帶過。對於如此偉大的發現,作者絲毫沒有加以渲染,足見其作為一個偉大科學家的可貴之處。對於生活,作者追求的是樸素和簡單,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她竭力保持寧靜的環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擾和盛名的渲染”。而對於科學事業,作者卻永遠保持著旺盛的熱情,她不求名、不逐利,像個純真的孩子一樣,沉醉在自己熱愛的科學工作中。
從這篇簡短的散文中,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居裏夫人的人格魅力,也對她的人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而這些體會和認識。足以讓我們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