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亨利克·顯克微支(1846~1916),波蘭民主主義作家,素有“波蘭語言大師”之稱。190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通訊集《旅美書簡》,曆史小說三部曲《火與劍》、《洪流》、《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曆史小說《十字軍騎士》,長篇小說《你往何處去》等。
二草原
有兩片土地相並地排著,正如兩個極大的草原,中間隻有一條明麗的小河將它們分開。
這河的兩邊,在某一地點漸漸的分離,便造成一個淺的渡口——個盛著安靜清澈的水的小河。
人們可以看見純青河流下的黃金色的底,從那裏長出荷花的梗,在光輝的水麵上發花;紅色的蝴蝶繞著紅白的花飛舞;在水邊的棕櫚樹和光明的空氣中間,鳥類叫著,仿佛銀鈴一樣。
這是從這邊到那邊去一從生之原往死之原去的渡口。
這兩麵都是那至高全能的梵天所創造,他命令善的毗濕奴主宰生之國,智的濕縛主宰死之國。
他又說道,“你們各自隨意做去。”
在屬於毗濕奴的國內,生命便沸湧出來。太陽開始出沒,晝夜也出現了,大海也漲落起來;天上有雲走著,滿含著雨;在地上生出樹林,許多的人、獸和鳥也都出來了。
那善神創造愛,使一切生物能夠生產子孫,他又命令愛、叫他同時生產幸福。
這時候梵天叫毗濕奴去,對他說道:
“在地上你不能想出比這更好的了,天上已往由我造成,你可以暫且休息,讓那所創造的,便是你所稱為人的,獨自去紡生命的絲吧。”
毗濕奴依了梵天的命令,於是人們開始照管自己了。從他們善的思想裏,生出了喜悅;從惡的思想裏,又生出了悲哀。他們很驚異的看到這生活並不是無間的喜宴,而且梵天所說的生命之絲,也有兩個紡女紡織著:一個有微笑的麵貌,一個有淚在伊的眼中。
人們走到毗濕奴的座前,訴說道:
“主啊,悲哀裏的生活是不幸啊。”
他答道:“讓愛來慰安你們。”
他們聽了這話,便安靜了,一齊走去。愛果然將悲哀趕走,因為將他和愛所給予的幸福比較起來,便覺得很輕了。
但是愛卻同時又是生命之產生者。雖然毗濕奴的國土是極大,但人類所需要的草果、蜂蜜、樹實都缺乏了。於是最聰明的人們舉起手來砍去樹木,開辟林地,耕種田野,播種收獲。
這樣工作便來到世間。不久大家須得一律分任;工作不但成為生活的基本,而且便是生命的本身了。
但是工作生勞苦,勞苦生困倦。
人們又來到毗濕奴的座前,伸著兩手,說道:
“主啊,勞苦使我們衰弱,困倦住在我們的骨裏了;我們希求休息,但是生命要求我們不停地工作。”
毗濕奴答道:“大梵天不許我改變生活,但我可以創造一點東西,使他成為生活的間歇,這樣便是休息。”
於是他創造了睡眠。
人們很喜悅的受了這新的賜品,大家都說從神的手裏接受來的一切物事之中,這是最大的恩惠了。
在睡眠裏,他們忘記了他們的勞苦與悲哀;在睡眠裏,那困倦的人回複了他們的力氣;那睡眠揩幹了他們的眼淚,正如慈母一般,又用了忘卻的雲圍繞著睡者的頭。人們讚美睡眠,說道:
“你祝福了,因為你比醒時的生活更好。”
他們隻責備他,不肯永久的留著;又醒來了,以後又是工作——新的勞苦與困倦。
這思想苦迫著他們,於是他們第三次走到毗濕奴那裏說道:
“主啊,你賜給我們大善,極大而且不可言說,但是還未完全。請你使那睡眠成為永久的。”
毗濕奴皺了他的額,因為他們的多事,所以發怒了,回答道:“這個我不能給你們,但在河的那邊,你們可以尋到現在所要的東西。”
人們依了神的話,大家走向小湖;到了岸邊,他們觀看對岸的情狀。
在那安靜而且清澈、點綴著花朵的水麵之後,橫著死之原,濕縛的國土。
那裏沒有日出,也沒有日落;沒有晝,也沒有夜。隻有白百合色的單調的光,融浸著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