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張辛欣(1)(3 / 3)

細細地思量起來,老家真是個奇怪的概念。父親的家,打底和你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非得給自己後補上一個根兒,而且非把父親的出生地係在自己的腰眼上?

夠得上老家的老家,必定是農村。不論衣錦還鄉還是落魄歸裏,全是回到那老不改樣的村子去。若有誰說自己祖籍北京、上海或者紐約、連我也覺著不踏實,便一定追溯到這人的爺爺、或者爺爺的爺爺也是從土坷垃裏爬出來的才心滿意足。

說是老家,剩了一個叔,自然還有一個嬸兒,扯著一群接接連連隨意撒下的種,竟有七八個該我稱兄道弟,呼姐喚妹的鄉下孩子。早些年,叔有時來一趟,背一口袋紅棗和煎餅來,扛一包我們穿不下的舊衣裳走。每年秋天,寄來一個大小總一樣的包裹,裝二斤花生米。再後來,來人,來信,次次為錢,並且那款數也越來越大。人小,私下裏幫父親算計,想起父親講的笑話。他小時候農民都說:皇上日子好喲,天天喝香油!老家人怕是想,你們在京城吃皇糧,那日子跟喝香油也差不多。小心眼兒裏便不由嘀咕:連你們孩子娶媳婦、蓋房子也該我們管?這老家呀!給了錢,還添生分,一個覺得不少,一個嫌不多。再往後,房蓋上了,信漸稀了。聽說老家在變樣兒,自個兒能顧自個兒了,自個兒就顧自個兒了。到城裏也能隨便買到鮮花生,能存上一口袋花生米時,忽然發現,咦,花生米也不見寄來了。

就這遠遠、淡淡,又叫人有點怕沾的老家,人生使命似的,早晚必定得回一趟,於是十幾年前我從北大荒挪到湘南,從屯墾戍邊的兵團戰士變成正規軍的小當兵的時候,回過一趟老家。照風俗,提盒點心,拎兩瓶酒,除了叔和嬸子,啥人也不想拜見,啥地方也不想參觀,有什麼可看的呢!窮,還是窮。蹲了半個月,忍一忍廁所、用水的艱難,幹一幹農活兒——參加勞動,那時是自然,是必須,還必須是自願,心裏可真幹得煩!天天,頓頓,啃一啃白薯麵的煎餅。走人。

隻有父親才打心眼兒裏認定那是他的根兒。總不能回去看,於是總說,用嘴勾出一幅幅鄉間圖景,拿著對,對不上我也見著過一回的模樣。他說的,是再往前幾十年的事!

今年夏初,他總算回了老家。

半夜下車,依稀摸門前,拍門半晌,一個小夥子在裏麵睡蒙蒙地叫:“誰呀?誰?”估計是侄兒,父親更不解謎:“開門!開門!”裏麵遲遲捱捱、疑疑惑惑,又半晌,那侄兒突然大叫:“俺大爺!俺大爺回來了!”滿院子喊,忘了開門。拉開門閂,點上燈,比父親還見老的叔摸著父親的手哇哇哭。嬸子忙拉風箱,燒水,惦著做點啥吃的,卻還沒想出該做啥。發現小女兒鳳鸞遲遲不起來,叔叫:“鸞,大爺來了!”裏屋不吱聲,再叫,還不應,光聽吃吃笑。於是大家一齊叫:“出來,出來見見大爺。”連我父親也說:“出來,讓我看看你呀。”“不,俺醜。”第二天,父親到村裏轉,看溝,溝變小了,看井,水也不深了。年輕人笑嘻嘻地打量:“首長,打哪兒來的呀?”四五十歲的人隻管瞪眼瞧,一說姓名,個個叫,啊,是張家老二呀!不是在外邊做了大官兒嗎。趕集路上,遇上一個趕頭驢、扛把杈子的老漢兒,唯一的熟人!是跟他一塊從家跑出去當八路,又嫌苦跑回家的舊相識。去趕集,隻為找一碗酸辣湯。舊時,老農民在家生兒女的氣,一跺腳:“不過了,到集上吃肉去,吃光了這個家!”上了集,轉半天,一咬牙,再跺腳,喝一碗三個大子兒、洗麵筋的酸辣湯。父親小時候,向往酸辣湯。酸辣湯仍然在,七分錢一碗,轉半天,不能下決心嚐嚐。看四周塵土飛揚,看攤下邊的刷碗水是那麼一盆總不換的黃醬湯兒,又怕喝不下去人家說浪費影響不好。帶了個侄孫子,坐在長板凳上,左看右看碗口,想出個喝湯的法子。把嘴伸到碗中央,埋下頭,吸一口。“怎麼樣?是不是珍珠翡翠白玉湯?”聽故事的我緊追問。

“還跟從前一個樣,好喝!”

於是,我想回老家,去捉新生活。像趕集?心裏說自己。趕集十裏八裏,一趟集也趕不上一樣的貨。況且,父親比的是幾十年,我比十幾年。隻有一個願望最實在:也去喝一碗酸辣湯。

老家撿了個有點名氣的地方傍著——山東臨城車站往東不遠的一個村子。聽者每每趕緊捧場:嗬,梁山泊,一百單八將!嗬,鐵道遊擊隊,劉洪飛車搞機槍!

梁山泊還離著百八十裏。

村東四十裏,有座“抱犢崗”,六十年前,土匪就從那山上下來,劫持了中外旅客百餘人上山當“肉票”,一時震動中外。那拘犢崗很有些險,傳說牲口上不去,上山開地的農民,需把小牛犢抱上山,養大了再來耕地,山頭由此得名。而那夥劫車的土匪,不是傳說,的確來曆更妙。匪首本是當地富戶,土匪時稱借糧軟取,官家常以剿匪強奪。合家商議,左右為難,不如舉家落草,反倒痛快,議而未決,自家後院突然起火,是少年氣盛的小兒破釜沉舟,斷了家人猶豫回頭的後路。於是,合家上山。是謂“官逼富人反”。我從書本裏挖出這段,做了一部小說的底,因為這劫車案竟惹出跟鬧匪完全無關的一段新奇案,自然是編的。不過,單拿出這段真的來問人,竟是偏題,一問一個準兒,個個不知道,聽得犯傻,出神兒。

說匪,不愧,看我們山東人的膽兒!

村北十裏,又有一座山,叫“孤兒”。替老家人勾出另一種風情、另一種願望、另一種性格。孤山上有白、紅、綠之色的岩石,歌謠和傳說皆由此出。歌謠四句:

孤山孤山三道箍,不出娘娘出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