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
古希臘文學寓言集。
作者:伊索。
文體:寓言集。
成書年代:公元前6世紀。
一作者介紹。
伊索,弗裏吉亞人,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一個醜陋無比、智慧無窮的寓言大師。據希羅多德記載,他原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因得罪當時的教會,被推下懸崖而死。死後德爾菲流行瘟疫,德爾菲人出錢賠償他的生命,這筆錢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孫子領去。傳說雅德蒙給他自由以後,他經常出入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的宮廷。另外還傳說,庇士特拉妥統治期間,他曾到雅典訪問,對雅典人講了《請求派王的青蛙》這個寓言,勸阻他們不要用別人替換庇士特拉妥。13世紀發現的一部《伊索傳》的抄本中,他被描繪得醜陋不堪,從這部傳記產生了很多有關他的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得墨特裏奧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編輯了希臘第一部寓言集。1世紀和2世紀,費德魯斯和巴布裏烏斯分別用拉丁文和希臘文寫成兩部詩體的伊索寓言。現在常見的《伊索寓言》是後人根據拜占庭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後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本編訂的。
二作品檔案。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關於他身世,由於資料匱乏,我們知之甚少。相傳,伊索原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相貌醜陋不堪,還有點駝背。但是他機智幽默、聰穎過人,長期擔任主人的私人文書或是親信一類的角色。他曾經靠機智救朋友和主人的急難;也憑機智避免敵人的傷害,解除奴隸的。伊索最擅長的是說故事,在與人商討事務時他喜歡以各類動物故事作譬,常常語驚四座。大家都非常喜歡聽他講故事。還有傳說雅德蒙給他自由後,他經常出入呂底亞國王克洛伊斯的宮廷為王公大臣們講故事。另外也有傳說,伊索因常在寓言中針砭時弊、諷刺權貴而被德爾斐人所殺害。關於他生平的種種說法目前都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伊索是一位善於講動物故事的寓言家。他賦予動物以人的性格,通過動物之間的關係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係,反應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
三內容概要。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個小故事,大多以動物生活為主要內容,作者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係,主要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係,表現奴隸、平民反抗壓迫的鬥爭經驗和生活教訓。該書因此被列寧稱為“奴隸的語言”。
《伊索寓言》批判了當權者的專橫、霸道和殘暴,如《夜鶯和鷹》、《狐狸和公山羊》、《狼和小羊》、《獅子與野驢》、《獅子和牡鹿》、《狼和鷺鷥》等等。伊索把貪婪、凶殘的統治者和權貴們比擬為獅子、狼、狐狸、老鷹等動物界中的凶猛動物,用這些動物的凶惡本性來無情地抨擊當權者的凶殘本性,揭露他們的專橫、暴力和虐害弱小。在這其中,獅子、狼和狐狸的形象可以說最具代表性。獅子代表著一位擁有絕對權力的統治者,在許多故事中,獅子都是以國王的身份或是動物界中的最強者出現,在《獅子的王道》中,獅子召集鳥獸開會,希望通過調停讓他們和睦共處、融洽無間,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但卻反映了眾人對獅子的畏懼和他權力的至高無上。在《伊索寓言》中,多次出現獅子與驢打獵或讓別人給他打獵的情景,但無一例外的都是獅子憑借自己的權力和強大搶走了別人的食物。如《獅子和野驢》中,捕獵前獅子和野驢商量好各自發揮所長共同打獵,但是到分獵物的時候獅子卻威脅野驢,獨占了所有獵物。這樣粗暴地欺淩弱小動物,實際影射了當時希臘統治者的殘暴和對平民、奴隸的欺壓。而狐狸和狼則代表了權貴大臣的形象,狐狸狡猾,豺狼凶殘,從兩個方麵深刻地刻畫了當權者的醜惡嘴臉。狐狸扮演著一個弄臣的角色,在強大的獅子麵前,他花言巧語獲得獅子的信任,如在《獅子、狼和狐狸》中盡管狼在獅子麵前誹謗狐狸,但是狐狸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地讓獅子相信他並且除掉了對他不利的狼。在《獅子、狐狸和牡鹿》中他又用甜言蜜語,三番五次地去哄騙牡鹿成為獅子的盤中餐,奉現出卑躬屈膝的奴才相。但在那些無權無勢的小動物麵前,他又表現出奸詐自私、貪得無厭的一麵。在《狐狸和公山羊》中,狐狸掉入井中爬不上來,就哄騙山羊跳下來,踩著其肩膀爬出來後又棄山羊於不顧,自私自利。在《野兔和狐狸》中,野兔上當受騙成了狐狸的飯食,才發現”你所以號稱智多星,無非是因為你詭計多端”。這正道出了狐狸的本性。狼與狐狸的形象稍有不同,他主要代表著凶殘、專橫的權貴形象。在《狼和鷺鷥》裏,狼不僅不感謝鷺鷥幫他取出骨頭,還威脅應該懂得滿足,什麼公平道義在狼那裏都沒有,隻有強權。這不正是現實社會的寫照嗎?同時,狼又沒有狐狸的狡猾,顯得特別愚蠢和無知。在《狼和老太婆》中,狼竟相信老太婆哄孩子的話”再哭我馬上把你扔給狼去吃”,眼巴巴地等了好長時間,讓我們看了不禁啞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