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一部言論深邃的散文隨筆。

作者:弗蘭西斯·培根。

文體:散文隨筆。

成書年代:1597~1625年。

一作者介紹。

弗蘭西斯·培根。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複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裏,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曆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複雜多變的生活經曆豐富了他的閱曆,隨之而來的,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學著作之一,首次發表於1620年。培根本計劃寫一部大書,名為《偉大的複興》,分為六個部分,《新工具》是其中的第二部,但未能完成。

培根於1561年出生於倫敦,是伊麗莎白女王手下一位高級政府官員的次子。他十二歲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但是三年後中途輟學,未獲得學位。他從十六歲開始給英國駐巴黎大使當一個時期的官員。但是當培根十八歲時,他的父親猝死,未能給他留下什麼錢財。因此他開始攻讀法律,二十一歲時找到一個律師的職業。

伊麗莎白於1603年駕崩,由蘇格蘭王詹姆斯繼位。這對於培根可以說是時來運轉了。1613年他被任命為首席檢察官;1617年當了掌璽大臣;1618年又成為大法官。1603年受封為爵士,1618年受封為維魯蘭男爵,1620一1621年受封為聖阿爾班子爵。培根正當春風得意、青雲直上之時,卻在1621年因卷入一起受賄案遭到了議會的彈劾。培根無法否認自己的罪狀。隨後他受到如下判決:交納四萬英鎊罰金,監禁在倫敦塔以候王命,罷去一切官職,等等。但最後還是被從寬發落,僅僅監禁了四天,罰金也基本上免除,罷官為民了事。

仕途無望以後,他隻好回家繼續他的學術研究。1626年初,他想實驗一下冷凍防腐的可能性,便殺了一隻雞,把雪填進雞肚子,結果自己受了風寒,不久就離開了人世。

培根盡管熱衷於做官,但誌向遠遠不隻在這一個方麵。他想給不幸的愛爾蘭帶來和平安定;他想簡化英國法律;他想改革教會;他想研究自然;他要建立一種新的哲學。為達到目的,除了利用做官的地位和權勢,他一直在著書立說,推出他的各種主張。由於經曆了宦海浮沉,他閱曆豐富,眼界開闊,思想敏銳,因而寫出的東西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

培根於1597年出版了他的《隨筆》,其中隻有十篇短文,但影響很大,於是他反複修改增訂,於1612年和1625年先後出了兩個增訂本。最後一個版本收入隨筆五十八篇。

二作品檔案。

培根在文學方麵的代表作就是他的《隨筆》。這本書一五九七年初版時隻收有十篇文章,一六一二年版增至三十八篇,一六二五年版(即末版)增至五十八篇。在培根逝世三十一年後的一六五七年,有一個Rawley版將培根的未完稿《論謠言》作為第五十九篇收入其《隨筆》,但由於該篇隻有“啟承”尚無“轉合”,故後來的通行本仍多以五十八篇為標準。《隨筆》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之見。《隨筆》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說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這本書的熏陶。於今天的青年讀者,讀《隨筆》就像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因為《隨筆》裏包含著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三內容概要。

從“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論真理第二章,論死亡第三章,談宗教統一第四章,論複仇第五章,論厄運第六章,論偽裝與掩飾第七章,談父母與子女第八章,談結婚與獨身第九章,論嫉妒第十章,論愛情第十一章,論高位第十二章,說膽大第十三章,論善與性善第十四章,談貴族第十五章,論叛亂與騷動第十六章,談無神論第十七章,說迷信第十八章,論遠遊第十九章,論帝王第二十章,論進言與納諫第二十一章,說時機第二十二章,論狡詐第二十三章,談利已之聰明第二十四章,談革新第二十五章,談求速第二十六章,談貌似聰明第二十七章,論友誼第二十八章,談消費第二十九章,論國家之真正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