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精彩篇章推薦。

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其於人也,則有德者但須形體悅目,不必麵貌俊秀,與其貌美,不若氣度恢宏。人不盡知:絕色無大德也;一如自然勞碌終日,但求無過,而無力製成上品。因此美男子有才而無壯誌,重行而不重德。但亦不盡然。羅馬大帝奧古斯特與泰特思,法王菲力浦,英王愛德華四世,古雅典之亞西拜提斯,波斯之伊斯邁帝,皆有宏圖壯誌而又為當時最美之人也。美不在顏色豔麗而在麵目端正,又不盡在麵目端正而在舉止文雅合度。美之極致,非圖畫所能表,乍見所能識。舉凡最美之人,其部分比例,必有異於常人之處。阿貝爾與杜勒皆畫家也,其畫人像也,一則按照幾何學之比例,一則集眾臉形之長於一身,二者誰更不智,實難斷言,竊以為此等畫像除畫家本人外,恐無人喜愛也。餘不否認畫像之美可以超絕塵寰,但此美必為神筆,而非可依規矩得之者,樂師之譜成名曲亦莫不皆然。人麵如逐部細察,往往一無是處,觀其整體則光彩奪目。美之要素既在於舉止,則年長美過年少亦無足怪。古人雲:“美者秋日亦美。”年少而著美名,率由寬假,蓋鑒其年事之少,而補其形體之不足也。美者猶如夏日蔬果,易腐難存;要之,年少而美者常無行,年長而美者不免麵有慚色。雖然,但須托體得人,則德行因美而益彰,惡行見美而愈愧。

《談美》

五文學成就。

培根的《隨筆》擯棄了空洞、膚淺、絮聒的毛病,文章精短雋永、結構嚴密、行文緊湊、充滿智慧,文字深刻老練、沉穩有力,警句格言層見疊出、至理名言俯拾即是,為他在世界文學史上奠定了偉大散文家的地位。

培根用客觀冷靜的筆調寫這些短小精悍的說教文章。他不追求抒情效果,不賣弄幽默風趣,不談自己。所以讀培根的隨筆你聽不到作者靈魂的絮語,也不像一位朋友在娓娓談心,倒好像是在聽一位高人賜教,一位法官判案。

培根的這種獨特的文風得力於他作為哲學家和科學家的思想的深刻性、條理化,得益於他從事法律工作的文字準確性,而且還受到拉丁文的影響。培根的許多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寫的,所以他以拉丁化的句法寫英文,精短雋永,組織嚴密,又知道什麼時候應當用合適的比喻把思想表現得格外鮮明,有時還給他的思想披上一層想像的光彩以顯魅力。難怪大詩人雪萊在他的著名論文《詩辯》中說:“培根勳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與莊嚴的節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我們的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子,波瀾壯闊,衝擊你心靈的局限,帶看你的心一夼傾瀉,湧向它水迅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正因為如此,一本由五十八篇短文組成的《隨筆》為培根在世界文學史上奠定了偉大散文家的地位。

然而,培根在哲學上的貢獻更加偉大,培根在這一方麵雄心勃勃,計劃寫一部名為《偉大的複興》的巨著。全書計劃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對人類一切知識的分類總結。1605年出版的《學術的進展》是第一部分的概論。《學術的進展》批判了貶損知識的蒙昧主義,並從宗教的信仰、國家的文治武功、社會的發展、個人的道德品行等各個方麵論證了知識的巨大作用和價值,為培根後來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口號打下了基礎。

六名家點評。

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馬克思。

培根勳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與莊嚴的節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我們的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子,波瀾壯闊,衝擊你心靈的局限,帶看你的心一夼傾瀉,湧向它水迅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

雪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