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詩選》

跨時代意義的詩歌。

作者:泰戈爾。

文體:詩歌。

成書年代:1941年。

一作者介紹。

泰戈爾1861年5月7日生於印度孟迦拉省加爾各答市的一個開明地主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宗教哲學家和社會改革家。泰戈爾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學問主要是靠家庭聘用教師施以嚴格教育和自學獲得的。當時,孟迦拉是印度的文化中心,他的家庭則彌漫著濃鬱的文學氣息。他於1875年發表第一首長詩《野花》。1878年9月赴英國學習法律,1880年2月回國。1882年出版抒情詩集《暮歌》,從此正式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他聽從父命離開城市到鄉下經管祖上的田產,在鄉間生活了整整十年。1901年,他在聖諦尼克坦創辦了一所小學。這所學校後來在一九二一年發展成為著名的國際大學。

泰戈爾。

他的後半生大部分時間都居住在這裏。一九零五年,他積極參加了反對英國殖民者分割孟迦拉的民族運動。1913年,他以宗教抒情詩集《吉檀迦利》榮膺諾貝爾文學獎。1919年,印度發生英國殖民者血腥鎮壓反英民眾的阿姆利則慘案,他憤然辭去英國政府授予他的爵士頭銜。1924年,他應梁啟超先生邀請訪問中國,對中國人民表示了極其頭號的感情。1930年,他訪問蘇聯,衷心讚美它所取得的成就。他還訪問了歐洲和亞洲的其他許多國家以及美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帝國主義、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日益猖獗。泰戈爾拍案而起,強烈譴責它們的暴行。1941年8月7日,泰戈爾病逝於加爾各答。

二作品檔案。

泰戈爾他的家庭是印度的望族,他的家庭是當時加爾各答知識界活動的中心,經常舉行文學活動討論社會問題。他的叔叔倡導印度的文藝複興,常在泰戈爾家裏上演他自篇自導、具有孟迦拉賭錢情的民間戲劇。在這樣的環境與氛圍中長大的泰戈爾,傾心於文學和藝術。

泰戈爾從小不喜歡學校的刻板教育,無論到哪個學校都不到一年就退不回家。1878年家裏送他到英國倫敦大學學習法律,但他對法律不感興趣,卻熱衷於文學與音樂,一年以後他回到印度。泰戈爾幾乎沒有受過正規學校的教育,但寬容而開朗的學校教育,但寬容而開朗的生活環境境讓少年泰戈爾飽吸了智慧和美的養分。

泰戈爾的文學創作開始得很早,14歲時他就開始寫詩,19歲時與了第一篇小說。1882年他出版了抒情詩集《暮歌》,從此正式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三內容概要。

《泰戈爾詩選》,共收入詩人的七部詩集中以及他晚年的一些零散但卻重要的詩篇。

《詩選》是詩人自己譯作的一部重要英文詩集。共收入詩歌130首,並有序詩一篇。詩集中除了最後九首之外,均為詩人自己以盂加拉文譯成英文。詩選時間範鬧從1886年至1941年,跨度達56年。詩集中的重要詩歌基本可以分為三類,即宗教抒情詩、寫實詩和政治抒情詩,之外還有一些雜詩。

宗教抒情詩在這部濤集叫,占有相當比例。這一類詩具有神秘的色彩,比較難於理解,但卻蘊含著豐富哲理,十分耐人尋味。

政治抒情在這部詩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們表現了詩人維護正義和疾惡如仇的凜然正氣。例如,第102首抒發了詩人對殖民者蹂躪非洲人民的強烈義憤,第108首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醜惡嘴胎.這些詩篇表現了詩人對人類命運的殷憂,噴射著正義的怒火。

《故事詩》是泰戈爾前期詩歌創作小一部極其重要的孟迦拉文敘事詩集,在印度曆來被視為詩人留紿人民的最好的精神遺產之一。詩集收入詩歌共24首,並有序詩一首,初版於1900年。當時,詩人不但正處於創作上的井噴階段,同時也處於愛國主義激情洶湧之時。詩集主要收集印度經典作品中的曆史故事和傳說,內容真實情感真切,抒情與敘事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詩人熱情歌頌了民族英雄在抵禦異族入侵時英勇獻身的精神。其中(被俘的英雄)無異於一部錫克教英勇鬥爭的史詩。詩人寫了錫克教徒的勝利,更寫了他們悲壯的犧牲。在莫臥兒軍隊的殘酷鎮壓下,英雄們的鮮血灑遍五河之邦,七百個英雄連同他們的首領般達都因戰敗被俘,全部壯烈犧牲。般達父子在敵人麵前尤其表現得泰然自若,視死如歸:”孩子的嫩臉上閃耀著英勇無畏的光輝”;父親”屹立死去不曾發出一聲痛苦的歎息”《戈賓德·辛格》一詩充分表現了錫克教機師戈賓德·辛格百折不撓的堅強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