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獵》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著名作品,寫作於1905~1906年之間,是漱石全部創作中最受讀者歡迎、社會影響最大的作品。
夏目漱石,生於1867年,卒於1916年,是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日本近代文學的傑出代表。
《我是貓》問世時,明治維新已經過去了3O多年。在這個期間,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地主資產階級聯合政權。這個政權對內壓迫剝削人民,鎮壓了“自由民權運動”;對外發動侵略戰爭,掠奪了大量賠款,搜刮了大批資財。
通過這些罪惡活動,天皇專製政權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地主資本家的腰包塞得越來越鼓,勞動人民的日子卻過得越來越窮。漱石作為一個頭腦清醒的知識分子,生活在這個環境之中,雖然沒有可能看清曆史的全貌和實質,但是確實感到這個社會存在種種問題。從廣泛的意義上說,他的這部小說主要就是針對日本社會的各種弊病而發的。
《我是貓》在藝術形式方麵有兩個顯而易見的特點:一是它借用一隻貓的眼睛來觀察世界,展開故事。這隻貓從出生不久到最後淹死,在苦沙彌家裏生活了兩年,小說所寫的詼諧有趣的故事,都是它的所見所聞;二是它沒有一般小說那樣的故事情節。作者自己說過,這部作品既無情節,也無結構,像個海參一樣無頭無尾。當然,通過貓的眼睛寫人未必是什麼了不起的創造,沒有故事情節也不一定是什麼特長。但是,當時日本文壇視野狹窄,作品中的人物限於小市民,主題不出男女戀愛和人情糾葛,此外似乎沒的可寫。在這種情況下,《我是貓》采用一種新穎的形式,描寫的內容不僅超出一般的戀愛和人情,而且俯視自私自利的社會,嘲笑其中的醜惡,揭發其中的汙穢,就變成了嶄新的創造。
小說的場麵幾乎全部集中在主人公苦沙彌的家裏。苦沙彌和他的同學、朋友、學生等中年和青年知識分子,在苦沙彌的客廳裏說笑話,講故事,高談闊論,嬉笑怒罵,指斥社會,批評人生,構成小說的主要內容。要說情節的話,隻有苦沙彌家和鄰居金田家發生衝突,金田施行陰謀詭計激怒苦沙彌,苦沙彌大動幹戈加以反擊可以算得。到小說結尾的地方,這場風波逐漸平息下去,苦沙彌的生活又恢複到原來的老樣子;苦沙彌家的貓也感到無聊得很,便偷喝了啤酒,掉進水缸裏淹死了。
苦沙彌是個中學英語教師。他為人老實正直,自命清高,不求榮達,住著簡陋的房子,過著清貧的生活,對社會上的富有者和權勢者抱著強烈的憎惡,對世界上的不良現象感到深深的鄙夷。與此同時,他又是脾氣暴躁的,缺乏辦法的,不知如何對付環境,常常為了一點小事大動肝火,弄得自己十分苦惱。不用說是更大的黑暗勢力,僅僅一個資本家施了一些詭計,就鬧得他焦頭爛額。他進行的所謂鬥爭,無損於對方一根毫毛,隻搞得自己無法忍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