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下肢靜脈曲張(1 / 1)

下肢靜脈曲張是指下肢淺靜脈係統處於伸長、蜿蜒而曲張狀態。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靜脈薄弱,以及長久從事站立勞動,或盆腔內腫瘤,引起下肢靜脈回流受阻,靜脈內壓力增高,靜脈管壁逐漸擴大,以至靜脈瓣關閉不全,血液倒流,使缺乏肌肉有力支持的淺靜脈發生擴張、伸長、彎曲而成。

自診要點

早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站立時出現靜脈曲張,靜脈隆起。患者常感小腿酸脹、沉重和乏力,久站後可出現足部輕度浮腫。

晚期:靜脈曲張更為明顯,盤曲成團。小腿下段和踝部皮膚出現褐色的色素沉著。皮膚萎縮變薄,汗毛稀少,脫屑、瘙癢和出現濕疹。輕微損傷後可導致經久不愈的潰瘍。

按摩方法

方法一

1.摩下肢:坐位,將患側下肢伸直,膝部墊一枕頭,兩手掌做合抱式動作,分別放於外踝和內踝部位,兩手一外一內合抱下肢,由下而上,從小腿到大腿來回進行推摩2~3分鍾。

2.揉小腿:患者坐在長凳上,兩腿屈膝放在一小凳上,醫者用兩手合握踝關節,一手放在踝關節的上部,另一手握在接近踝關節的腳背上,一隻手按順時針方向,另一隻手按逆時針方向,做圓圈形揉捏1~2分鍾,然後由下向上輕輕擠壓5~10遍。

3.按穴位:選取委中、陽陵泉、陰陵泉、三陰交、懸鍾、血海等穴位,用拇指或中指指端分別在上述穴位上按壓,力量要均勻,逐漸加壓,使穴位局部出現酸脹感為宜。每次選2~3穴,每穴按揉1分鍾。

方法二

1.患者仰臥,醫者自下肢遠端向近端方向做重推法3~5次。

2.自下而上多指拿揉下肢3~5次,以小腿為主。

3.點揉承扶、殷門、陰陵泉、地機、三陰交、複溜、承山、輔陽、飛揚等穴各1分鍾。

4.醫者仰臥,自上而下推胃經路線3~5遍。

5.點揉足三裏、條口、絕骨、梁丘、血海、髀關穴各1分鍾。

辨證加減:

(1)伴有下肢浮腫者,點氣衝、帶脈、京門、腎俞穴各1分鍾。

(2)下肢沉重者,彈撥陽陵泉、太溪,撥跟腱各1分鍾。

自我按摩

1.坐位,將患腿放在凳子上,在患側做按摩,然後用手掌做合抱式擦摩和螺旋形揉搓。

2.兩手合抱踝關節,先在踝關節及其周圍部位按摩,然後做螺旋形揉搓,最後用拇指做擠壓動作。

3.從腳趾到踝關節上部來回擦摩,然後在腳掌心擦摩。

4.在踝關節上圓圈形揉捏和擠壓,用兩掌在膝關節部位做螺旋式揉捏。

愛心提示

◎經常活動下肢,適當抬高患肢,不要久站或久坐,力戒擔負重物。

◎宜穿長筒彈力襪,戴彈力護腿,注意保護患肢,切忌碰撞損傷。每晚用溫水熱敷兩腿,睡時墊高患肢,使之高於心髒水平。

◎並發血栓性靜脈炎時可做局部熱敷,外套彈力襪或打綁腿,但仍應維持日常活動。

◎凡下肢靜脈曲張伴肢體腫脹者,常提示有其他疾病存在,應去醫院仔細檢查深靜脈瓣膜的功能和有無栓塞的存在,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