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以眼壓升高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眼病。因長久的高眼壓壓迫視網膜、視神經、視血管,引起乳頭內陷,視野缺損,最後導致失明。眼壓是指眼球內容物(包括晶狀體、玻璃體、房水)對眼球壁的壓力,正常為15~25毫米汞柱。當眼壓超過30毫米汞柱時即可診為青光眼。青光眼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先天性三種。先天性青光眼在嬰兒期即有,由於眼球壁薄,對眼壓無抵抗力,會使整個眼球脹大。繼發性青光眼多因虹膜睫狀體炎、球內腫瘤等其他眼病影響到房水流動而發生。原發性青光眼可與小眼球、遠視眼的患者,前房角狹窄有關。除此以外與年齡增大、晶狀體體積增加、前房變淺亦有關係。多在情緒激動、精神創傷、工作勞累、氣候變化等誘因下患病。
自診要點
青光眼的病因病機非常複雜,因此它的臨床表現也是多種多樣。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病急驟,表現為患眼側頭部劇痛,眼球充血,視力驟降的典型症狀。疼痛沿三叉神經分布區域的眼眶周圍、鼻竇、耳根、牙齒等處放射;眼壓迅速升高,眼球堅硬,常引起惡心、嘔吐、出汗等;患者看到白熾燈周圍出現彩色暈輪或像雨後彩虹即虹視現象。亞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包括亞臨床期、前驅期和間歇期):患者僅有輕度不適,甚至無任何症狀,可有視力下降,眼球充血,常在傍晚發病,經睡眠後緩解。如未及時診治,以後發作間歇縮短,每次發作時間延長,向急性發作或慢性轉化。
慢性閉角型青光眼:自覺症狀不明顯,發作時輕度眼脹,頭痛,閱讀困難,常有虹視。發作時患者到亮處或睡眠後可緩解,一切症狀消失。此型青光眼可反複小發作,早期發作間歇時間較長,症狀持續時間短,多次發作後,發作間隔縮短,持續時間延長。如治療不當,病情會逐漸進展,晚期視力下降,視野嚴重缺損。
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發病隱蔽,進展較為緩慢,非常難察覺,故早期一般無任何症狀,當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出現輕度眼脹、視力疲勞和頭痛,視力一般不受影響,而視野逐漸縮小。晚期視野縮小呈管狀時,出現行動不便和夜盲。有些晚期病例可有視物模糊和虹視。
按摩方法
方法一
1.患者坐位,醫者站於其側,用一指禪推法於麵部操作,先在眼周做“∞”字治療,然後沿目內眥向下推頰車穴,反複操作3~5遍,接著按揉眼周諸穴及太陽、陽白、角孫穴,每穴1分鍾。
2.醫者一手扶頭,一手於患者頭側膽經循行部位做前後掃散法1~2分鍾,然後換另一側進行,並按揉百會、翳風穴,拿風池穴,再以拇指按揉頸部兩側,尋找壓痛點,並在壓痛點按揉1~2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