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視神經萎縮(1 / 1)

視神經萎縮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視神經纖維的退行性變和傳導功能障礙,其特征為視力下降、視野縮小和眼底的視神經乳頭蒼白,為一種難治的眼病。常見的原因有顱內眶內腫瘤、血管疾病、炎症、外傷和營養不良等,少數係由遺傳因素、中毒或梅毒引起。

自診要點

本病初起眼外觀無明顯改變,隻是自覺視物模糊,視力逐漸下降,色覺減退。視野變化隨其原發病之不同而有不同改變,或呈向心性縮小,或有視野缺損、中心暗點等,且視野的改變常發生在視力下降之前,故早期視野檢查對本病尤為重要。最後導致失明,眼睛失明以後,可見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

按摩方法

方法一

1.按揉眼周:兩手握虛拳,拇指指尖關節略屈曲,以突起關節部置於眼周穴位,做環形按揉,穴位順序為睛明、攢竹、承泣、四白、絲竹空、瞳子髎、太陽穴,每穴半分鍾。

2.捏抹眉目:患者雙目閉合,醫者以兩手拇、食指指腹對捏眉部,自印堂向絲竹空方向施術,再以兩手虛握,拇指按壓兩側太陽穴,食指彎曲,用指中節內側麵由攢竹向外刮抹至太陽穴,再刮抹眼下眶,方向仍由裏向外到太陽穴,反複數次。

3.擦眼角:醫者用拇指迅速地向上擦內眼角,以微熱為度。

4.擦眼皮:患者閉目,醫者用拇指指腹輕擦上眼瞼,動作要輕柔,頻率要快。

5.頂眼骨:醫者用兩指分別頂上下眼眶,指尖稍陷眼中,反複數次。

6.按風池、拿頸肌:醫者雙手拇指在風池穴處按揉1分鍾,然後用五指拿頸肌1分鍾。

7.按揉肩中俞、肝俞、足三裏、光明、太溪穴各1分鍾。

方法二

1.揉攢竹:用左右手拇指羅紋麵,分別按於內側眉間的凹陷處攢竹穴上,腕部放鬆,用腕力擺動輕揉,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以局部酸脹為宜,時間為1~2分鍾,每日早晚各1次。

2.按睛明: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食指羅紋麵,按在目內眥上方約1分許凹陷中的睛明穴上,輕按手法,先向下按,然後向上擠,一擠一按,重複進行10~30次,每日早晚各1次。

3.掐四白:用左右拇指或食指指尖,分別掐在瞳孔直下,目眶緣下方約1寸許的凹陷處四白穴上,漸漸施力,使指尖陷入肌膚之間,局部出現酸脹感後,仍需持續掐壓1~2分鍾,掐畢逐漸減力,最後輕輕揉摩,以緩解指壓後的反應。

4.叩外眥: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指尖按於目外眥,相當於絲竹空和瞳子髎穴處,閉目,輕輕叩之,力在腕部,由輕漸重,力量均勻,不可用力過猛,1~2分鍾。

5.按風池:用拇指或中指分別按於項後兩側風池穴處,餘指幫助固定,按壓用力要適度,由輕到重,使局部有明顯酸脹,按1分鍾,揉1分鍾。

方法三

1.患者仰臥位,兩眼自然閉合,醫者站於患者頭部的前方,用兩手拇指由印堂開始沿眉弓按撫至眉梢外顳顱部,反複多遍。

2.醫者以兩拇指按揉數遍,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輕揉上眼瞼,從內眼角揉到外眼角,再從外眼角揉到內眼角,反複多遍,使眼球內有酸脹感為宜。

3.醫者用食指或中指指尖按揉睛明、攢竹、承泣、四白、絲竹空,使患者感到酸脹直至流淚,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度。

4.醫者兩拇指交替按揉和揉推以下穴位:從前發際開始,由神庭至百會,由曲差至絡卻,由曲鬢至天衝,同時兩拇指分別揉點太陽、瞳子髎、陽白、風池、頭維、合穀。

自我按摩

1.用手輕握拳,兩拇指彎曲,用拇指背分擦兩上眼瞼15~20次,然後用兩手拇指按揉兩側太陽穴,順逆時針各按揉10餘次,最後用一手拇食捏住兩眉之間的印堂穴,捏揪10餘次,同時另一手從後發際向下捋到大椎處10餘次。

2.端坐凝神,兩眼向左右各旋轉10餘次,然後向前注視片刻。

3.兩手掌用力搓擦使其產生熱感,然後迅速覆蓋雙眼半分鍾,反複搓捂5次,使眼部溫熱舒適。

4.拇指點揉睛明穴2分鍾。

愛心提示

◎調節情誌,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勞逸結合,適當散步、打太極拳等,使氣血調和有利於病情康複。

◎調節飲食,多食富含維生素、高蛋白的飲食,禁煙,少飲或不飲酒。

◎應針對本病的主要病因進行預防治療,如檢查治療齲齒、中耳炎、鼻竇炎、全身感染、營養代謝失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