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係內耳膜迷路積水,致出現發作性眩暈、耳鳴、耳聾以及耳閉、頭漲等症狀。多數為單耳,雙耳同時發病者很少見。其原因可能與病毒感染、變態反應、內分泌紊亂、植物神經紊亂、疲勞及情緒波動等有關。
自診要點
發病前數日或數小時患耳有脹滿感、重壓感、耳後鈍痛等前驅症狀。發作頻率不等,重者可能1周發作幾次,也有終生僅發作1次者,間歇期通常為數月至數年。典型的三聯症狀為發作性眩暈、漸進性波動性聽力減退、耳鳴。
眩暈:發作突然,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圍物體沿一定方向或平麵旋轉,或感搖晃、升降,伴惡心、嘔吐、麵色蒼白、出汗、血壓下降等植物神經反射症狀,並可出現短暫水平眼震,睜眼或轉頭時加劇,閉目靜臥時減輕,眩暈持續時間數十分鍾進入間歇期。發作頻率多隨耳聾的進展而減少,至完全耳聾,迷路功能消失時,眩暈發作也常終止。眩暈程度多較劇烈,但個體差別較大,各次發作也不盡相同,眩暈發作時患者神誌清楚。
聽力障礙:一般為單側聽力減退,發作期加重,間歇期減輕,呈波動性。早期聽力下降可不明顯,隨發作次數的增加而程度加重。發作後聽力可有部分恢複,但難以恢複到原來水平。早期以低頻聽力減退為主,屢發後高頻聽力也受影響,有時出現複聽,即健患兩耳能將同一純音聽成音調與音色截然不同的兩個聲音。
耳鳴:多為眩暈發作的先兆,也可與眩暈同時發生。初為低音調,如吹風或流水聲,後轉為高音調,如蟬鳴聲或汽笛聲。間歇期可減輕,但不消失。
按摩方法
方法一
1.推攢竹:兩手拇指放於前額攢竹穴處,其他四指放於後頭部,以拇指指麵接觸皮膚,向外上方向斜推,拇指在向前推動時著力要大,回收時拇指指間關節微屈,指背接觸皮膚而帶回,其餘四指僅起固定方向的作用,每分鍾100次左右,操作1~2分鍾。
2.按翳風:將兩手拇指指腹按於翳風穴處,用力均勻,由輕漸重,待局部或內耳有酸脹時,摩揉1分鍾。可按2分鍾,揉1分鍾。
3.擊風池:五指合攏,指尖分別置於兩側風池穴部位,由腕部發力,指尖指端著力,有節律地敲擊,叩擊時輕巧而有彈性,每分鍾掌握在100~150次,操作2~3分鍾。
4.掐內關:以拇指指尖或食、中指指尖著力於內關穴處,漸漸施力,使指端掐入肌膚之間,待局部出現酸脹感時,持續掐壓2分鍾,使感覺向上傳導。掐畢要逐漸減力,並配合揉摩手法,以緩解指壓後反應。
5.揉聽會:將兩拇指指麵緊貼聽會穴處,做柔和的旋轉運動,不可離開所接觸的皮膚,頻率掌握在每分鍾50~90次,操作2~3分鍾。
方法二
1.患者坐位,醫者先用手掌撫摩揉按麵部耳前耳後,再用拇指及中指反複點揉百會、風府、風池、翳風、耳門、聽宮、聽會等穴,耳周諸穴作為重點點按,並使其感應串及耳中。
2.用雙手掌捂住雙耳,並使耳殼前屈,蓋住耳道壓緊,以雙手食指壓於中指上,反複用力彈打頭部枕骨粗隆36下,促使頭腦中產生轟鳴,再將雙掌向前提拉,至雙手中指按壓住雙耳背殼,再用食指彈打3~5次,使其耳中產生轟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