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附錄:按摩保健法(1 / 3)

頭麵頸項部保健

按頭頂

方法:五指分開,指端著力,自前向後按揉頭頂部。分別沿督脈、兩旁的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著力,兩手交替進行。

作用:通經脈,止頭痛,清神誌,用於防治頭痛、高血壓、失眠等。

梳頭

方法:雙手十指微屈,以指腹接觸頭皮,由前發際向後梳理10~20次,再由頭頂向兩側梳理。

作用:活血脈,散風濕,止頭痛,用於防治頭暈目眩,消除疲勞。

叩頭

方法:雙手十指分開微屈,腕關節放鬆,以指端叩擊頭部,叩擊時用力中等,頻率為每分鍾100次,叩約300~500次。

作用:清腦醒神,通絡明目,用於防治眩暈、頭痛、視物不清。

抹前額

方法:用食、中、無名指指麵摩抹前額,摩時局部覺熱,左右手交替進行,各約20次;或用兩拇指分別按於左右太陽穴處,餘四指屈曲,用指腹自額中向額旁抹之,約20次。

作用:安神,祛風,用於防治頭痛、頭暈。

捏眉心

方法:用拇、食指指端提捏眉心處,捏至局部出現紅紫為度。

作用:清腦,祛風,明目,用於防治頭痛、鼻塞、感冒、失眠、視物不清等。

摩麵

方法:先將兩手搓熱,隨後兩手掩麵,由額麵部向下經眉、目、鼻、顴、口角,掌摩麵部10~20次,以麵部有熱感為宜。

作用:滋潤皮膚,祛皺,用於防治皮膚衰老、麵痛、口眼歪斜、麵神經痙攣等。

抹兩顳

方法:以兩手拇指羅紋麵緊按兩側鬢角處,由前向後反複用力推抹,操作30次左右,以有酸脹感為宜。

作用:健腦,益智,醒神,用於防治偏頭痛、頭漲、健忘、失眠。

揉攢竹

方法:用雙手大拇指羅紋麵分別按左右眉內側凹陷處的攢竹穴,用力不宜過重,以有酸脹感為度。

作用:明目,消除眼肌疲勞,用於防治近視、目眩流淚。

按睛明

方法:用左手或右手的拇、食指分別按壓目內眥上方1分凹陷處的睛明穴,先向下按,然後向上擠,一擠一按,重複進行,以有酸脹感為宜。

作用:通絡明目,疏風清熱,用於防治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近視等。

刮眼眶

方法:將左右手食指屈成弓狀,以第二指節的內側麵緊貼上眼眶,自內向外,先上後下刮眼眶,重複20~30次,以出現酸脹感為宜。

作用:疏風通絡,明目退翳,用於防治青光眼、白內障、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等。

按揉四白

方法:用雙手食指指端分別按揉目下1寸處的四白穴,持續按揉,以有酸脹感為度。

作用:明目,用於防治近視眼、迎風流淚等。

熨目

方法:雙目輕閉,先將兩掌搓熱,用雙手掌根處輕壓熱熨雙目半分鍾,再輕輕揉動10餘次。

作用:通絡明目,消除眼肌疲勞,用於防治迎風流淚、白內障、近視眼等。

摩目

方法:用手掌小魚際部或大拇指指背輕輕摩拭眼瞼,以局部有熱感為宜。

作用:祛風明目,用於防治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等。

揉太陽

方法:用兩手食指的指端緊貼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約1寸凹陷處的太陽穴,按揉太陽,以有酸脹感為宜。

作用:祛風明目,用於防治頭痛、感冒、口眼歪斜等。

旋耳

方法:用雙手拇、食指拿兩耳,做旋扯卷拽動作20~30次。

作用:補腎助氣,用於防治耳鳴、耳聾等。

按捺耳竅

方法:兩手掌心分別壓於兩耳孔處,一緊一鬆,隨按隨放地按壓,借助空氣震動耳膜,按壓30次。

作用:通耳竅,助聽覺,用於防治耳鳴、耳聾等。

按揉耳周諸穴

方法:以雙手食指指端或中指指端為著力點,分別按揉耳周圍之耳門、聽宮、聽會與翳風諸穴,每穴揉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作用:通經活絡,助聽力,用於防治耳聾、耳鳴等。

摩擦耳輪

方法:以雙手拇指羅紋麵與屈曲成弓狀的食指橈側麵輕輕捏住兩側耳輪,上下反複摩擦20~30次。

作用:通經,補腎,用於防治凍耳等。

搓擦耳前

方法:以雙手拇指橈側緊貼在耳前,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複搓擦約30次,以有熱感為宜。

作用:通經行氣,補益腎氣,用於防治耳鳴、耳聾等。

捏鼻梁

方法:用拇、食指指麵捏鼻梁,上下往返20~30次,捏時可配合按揉動作,使局部有熱感和脹感。

作用:通鼻竅,用於防治鼻炎、鼻竇炎、鼻塞等。

揉迎香

方法:用雙手食指指端分別按揉鼻梁旁迎香穴,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作用:通鼻竅,防感冒,用於防治鼻塞、鼻竇炎等。

運舌

方法:口微閉,用舌頭在口腔內上下翻動摩擦唇、頰、齶、齒等,待口腔內唾液分泌增多時慢慢咽下。

作用:促進消化,堅齒,用於防治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苦、乏味以及牙齒鬆動等。

叩齒

方法:上下牙相互叩擊,先叩上下前門牙,再叩擊上下邊齒,叩擊約50次。

作用:固護牙齒,用於防治牙鬆、脫落、牙痛等。

擊探天鼓

方法:用兩掌心分別緊按左右耳門,掌根在前,手指指向腦後,雙手中指叩擊腦後枕部,叩擊時自聞有聲鳴響,叩擊20~30次。

作用:醒神寧心,用於防治頭昏目眩、健忘、失眠等。

按揉風池

方法:用雙手拇指分別按揉左右風池穴,按揉時局部有酸脹、痛感。

作用:疏風清熱,聰耳明目,用於防治感冒、頭暈、頭痛、頸強、耳鳴、耳聾、眼病、鼻疾等。

拿頸項

方法:用拇指與食、中指拿捏頸項旁大筋,以有酸脹感為宜。

作用:調氣血,利咽喉,明目,用於防治頸強、音啞、目暗等。

摩頸項

方法:用手掌摩擦頸項,左右手交替,摩至頸項覺熱為度。

作用: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用於防治頸項酸痛、落枕等。

揉推喉結

方法:用一隻手的拇、食指捏拿喉結兩側,做上、下、前、後方向的推揉1分鍾,口內出現唾液徐徐咽下。

作用:寬喉利咽,用於防治音啞、慢性咽炎。

上肢保健

摩上肢

方法:用手掌摩擦上肢,右手摩擦左上肢,左手摩擦右上肢,至發熱為度。

作用:通經活絡,行氣止痛,用於防治上肢酸痛、麻木、活動不利等。

抖臂

方法:兩上肢自然下垂,關節放鬆,抖動1分鍾。

作用:舒筋活血,用於防治手臂拘攣、手指發涼等。

按肩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