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以一手中指指端按揉肩前凹陷處的肩髃穴,用力持續按揉,左右手交換,以有酸脹感為宜。
作用:通絡行氣,滑利關節,用於防治肩關節周圍炎、上肢麻木疼痛等。
按揉上肢諸穴
方法:用拇指羅紋麵先後按揉肩關節周圍、肘關節、前臂與腕關節的常用穴,兩手交替進行,每穴揉1分鍾左右,以有酸、脹、麻等感覺為宜。
作用:通經活絡,用於防治肩關節周圍炎、網球肘、腕部腱鞘炎等上肢各關節疾患。
捏上肢
方法:用拇指與其餘四指對稱用力拿捏上肢肌肉,從上至下,左右手交替,操作3~5遍。
作用:舒筋通絡,調和營血,用於防治上肢麻痹、拘急攣痛、上肢活動不利等。
擊上肢
方法:手微握拳,用拳叩擊上肢,自上而下,左右手交替,各叩擊3~5遍。
作用:溫經通絡,用於防治上肢麻痹、酸痛等。
推擦上肢
方法:先用一手掌心分別將對側上肢的肩、肘、腕關節的前、後、內、外各麵擦熱,再沿經絡循行方向,用一手掌心在對側上肢的外側,自腕背橫紋處向上直擦至肩外側的肩髃穴,再轉向肩前方,沿上肢內側向下直擦至腕內側橫紋處,如此在上肢的外側由下而上、在上肢的內側由上而下地反複推擦20~30次。
作用:活血通絡,可放鬆上肢肌肉,解除疲勞,增強上肢關節運動功能。
按曲池
方法:用拇指指端按揉曲池穴約1分鍾,使局部有酸脹感,左手按右曲池,右手按左曲池。
作用:清熱和營,用於防治肘關節酸痛、活動不利、高血壓等。
擦肩
方法:一手掌心緊貼肩部體表,上下擦動約3分鍾,以有熱感為宜。
作用:舒筋活血,用於防治肩關節周圍炎等。
彈撥小海、少海
方法:以一手中指羅紋麵在小海和少海穴分別持續彈撥各約1分鍾,以酸脹感放射至手指為宜。
作用:通經,行氣,活血,用於防治網球肘、肘臂攣急等。
擦肘
方法:一手掌心緊貼肘關節約1~3分鍾,上下周圍擦熱為度。
作用:溫通經脈,增強關節的活動度,用於防治網球肘、肘關節活動不利等。
按腕
方法:用拇指指麵按揉腕關節周圍3~5遍,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作用:舒筋通絡,利關節,用於防治腕部麻木、扭傷、酸痛、活動不利等。
拿合穀
方法:用拇指與食指對稱用力拿合穀穴,左手拿右側合穀穴,右手拿左側合穀穴,操作20~30次,以有酸脹感為宜。
作用:疏風解表,通絡止痛,用於防治感冒、口眼歪斜、牙痛、頭痛、發熱等。
搖腕
方法:兩手十指相叉而握,旋轉搖動腕關節約20遍。
作用:滑利關節,用於防治腕關節勞損、扭傷等。
擦手背
方法:以一手掌擦另一手手背,由慢而快,擦熱為止。
作用:行氣活血,用於防治手指麻痹、凍瘡等。
搓手掌
方法:以兩手手掌相對用力搓動,由慢而快,搓熱為止。
作用:行氣活血,用於防治手掌多汗,手掌、手指麻木等。
扯抹手指
方法:用右手拇指與食指中節夾住左手拇指,從拇指指根抹至拇指指梢,然後依次扯抹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夾住右手手指重複操作各3遍。
作用:理筋通絡,用於防治彈響指、手指關節活動不利等。
撚指
方法:用拇指與食指羅紋麵夾住另一手手指搓轉撚動,由拇指撚到小指,每指操作1分鍾。
作用:舒筋通絡,用於防治手指活動不利、麻木酸痛等。
下肢保健
按揉大腿
方法:以兩手掌根緊貼大腿,自上而下,分別用力按揉大腿外側、內側與前側肌肉,以有酸脹感為宜。
作用:舒筋通絡,活血止痛,用於防治大腿肌肉酸痛、麻木等。
摩下肢
方法:用雙手掌沿下肢摩擦,自上而下,上下內外均摩擦遍,以有熱感為宜。
作用: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用於防治下肢痿痹、麻木、乏力等。
拍擊下肢
方法:以兩手掌心或掌根自大腿根部起,自上而下,相對用力拍擊下肢,直至小腿下端,操作3~5遍。
作用:通絡行氣,用於防治下肢發涼、麻木酸痛、活動不利等。
按揉髕骨
方法:下肢放鬆,以一手拇指羅紋麵與食指屈成弓狀的橈側麵拿捏並按揉髕骨。
作用:舒筋,通利關節,用於防治膝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腫脹等。
拿小腿
方法:以一手拇指與食、中指指端提拿捏揉腓腸肌,自上而下直至跟腱,操作10餘次,用力柔和,以有酸脹感為宜。
作用:舒筋活絡,用於防治下肢麻木、拘急攣縮、腓腸痙攣等。
按血海
方法:雙手分別置於膝之上端,用拇指按揉血海穴各約1分鍾。
作用:清熱和營,用於防治腹脹、皮膚瘙癢、月經病及出血症等。
撥委中
方法:雙下肢微屈,雙手食指或中指扣撥膕窩中間大筋約30次,以有酸脹、麻電感為宜。
作用:清熱涼血,強腰止痛,用於防治腰背疼痛、下肢痿痹、中暑、實熱吐瀉等。
按揉足三裏
方法:以一手拇指緊貼足三裏穴用力按揉1~3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作用:調補氣血,健脾益胃,用於防治腹痛、胃脘痛、消化不良、泄瀉、便秘、腹脹、嘔吐、虛勞內傷等。
彈撥陽陵泉
方法:以一手拇指緊按腓骨頭下緣,用力推按陽陵泉穴約15~30次,以酸脹感放射至足趾為宜。
作用:舒筋活血通絡,用於防治筋脈拘急攣縮及下肢疼痛、痿痹等。
按承山
方法:小腿放鬆,用雙手拇指按揉小腿肚尖端即承山穴約1~3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作用:舒筋活絡,調理腑氣,用於防治腰腿痛、腓腸肌痙攣、吐瀉、脫肛等。
按三陰交
方法:右足擱於左大腿上,用拇指按揉右側三陰交,按揉時局部有酸脹感,然後按左側三陰交,各揉1分鍾。
作用:健脾運濕,疏肝益腎,用於防治腹脹、腹痛、腹瀉、消化不良、遺精、遺尿等。
搖踝關節
方法:正坐擱腿,一手抓踝上,一手握住足蹠趾部,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旋轉動作約20次。
作用:利關節,行氣血,用於防治踝關節扭傷、疼痛,足部麻木等。
擦湧泉
方法:用一手小魚際掌側麵緊貼足心,快速用力摩擦足心的湧泉穴,兩足交替進行,以發熱為度。
作用:清熱祛濕,益腎固元,用於防治頭暈目眩、失眠、高血壓、腳氣、足心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