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江南解元,有很大幾率成為來年殿試的前三甲,楊易遠能中江南解元,頓時才名遠揚,身價百倍。眾人都在等著他再接再厲,科場折桂,最好再將會試榜首的會元和殿試榜首的狀元一齊拿下,來個“連中三元”,從此千古傳揚,成為佳話,為江南的讀書人作出表率。
然而,就在楊易遠即將赴京趕考時,江南沿海地區突然發生大規模海妖襲城事件,無數的水妖和海妖從河流湖泊和大海之中衝上岸,襲擊江南沿海的城池,海妖吃人,造就了數不清的慘劇。
為了驅逐海妖,拯救黎民百姓於危難,楊易遠聯合一幫同樣年輕熱血的江南舉子和文人,放棄進京趕考的機會,執筆從戎,奔赴江南沿海城池,協助守城,詩詞為劍,書畫化刀,誅殺登岸的海妖。
經過十多天的努力,在朝廷派來大軍的支援下,終於將海妖盡數驅逐回大海,而楊易遠卻在獲得勝利後,因為多日不眠不休的戰鬥,才力耗盡,精疲力盡而死,一代俊才風-流的江南解元居然就這樣英年早逝,令人挽腕歎息,唏噓不已。
在楊易遠逐殺海妖,協助守城時,清塘縣縣令江天德畏懼海妖,欲要拋棄滿城百姓,獨自開城門逃命,被人發現,眾人大怒,為了安定人心,楊易遠請聖言將江天德當場誅殺。後來朝廷追查這件事,江天德欲棄城而逃是實,江家被滿門流放三千裏。
而這江家正是楊家大夫人江氏的娘家,江天德是吳氏的父親,江氏因為已經嫁人逃過一劫,卻從此深恨楊易遠。不過其時楊易遠也已死,江氏便將仇恨轉移到楊躍身上,在楊家中處處為難打壓楊躍。
楊躍從小以自己的父親為偶像,他不覺得自己父親在當時的情勢下請聖言誅殺江天德有什麼過錯。現在聽大伯父楊易鴻話中的意思,顯然也是不滿楊易遠當時所為,這讓楊躍覺得心裏有幾分不痛快。
楊躍沉默了一會,開口道:“不知大伯父這次特地過來是為了什麼?”
楊易鴻這些年很少見楊躍,每次要見也都是讓楊躍去楊家大院找他,像現在這樣主動上門,卻是第一次,可見這次他要說的事應該很重要。
楊易鴻掃了一眼楊躍放在桌麵上的書籍,道:“四書五經上的經義學得如何了?”
楊躍回答道:“已背得爛熟。”
楊易鴻點頭道:“聽族學中的先生說,你在學問上一向勤勉,這點我很放心,不過經義是聖人之言,微言大義,光背熟是不夠的,還需仔細體會。”
楊躍應是。
楊易鴻又道:“除了經義之外,詩賦上也不能放鬆。梁朝昭明太子編的《文選》要多看看,裏麵有很多古時候優秀的詩文,這是必讀的。還有文院彙編的今人優秀詩詞曲賦選集,每季一出的《文苑》,也是極好的參考。”
楊躍道:“《文選》我是一直在看,《文苑》有機會也是看的。”
文院是天聖國幾家大型書院聯合成立的一個文會性質組織,《文苑》是文院出刊的一本讀物,上麵刊登一些今人寫的優秀詩文,每三個月出一本。一般來說,能刊登在《文苑》上的,大多數是一些聲名遠揚的大詩人大文人近期的作品。當然,偶爾也會有些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士子的詩文會被刊登在上麵,從而一炮而紅,名揚天下,文運大漲。
在這個詩詞能轉化作力量的世界,《文苑》大受各階層的士子歡迎,名聲很大,年輕的文人都以能在《文苑》上刊登作品為無上榮耀。
楊躍對《文苑》自然也是很關注,不過每季出一期的《文苑》楊躍卻根本買不起,倒不是書刊的價格太貴,而是楊躍實在太窮。
文院一直努力控製《文苑》書刊的價格,讓它處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希望所有的學子都能看到《文苑》,朝廷也在這一方麵多有補助,可以說一本《文苑》的價格是很低的,一般的讀書人都是能買得起的,但楊躍是真得窮得不行,一點閑錢也空餘不出來。
楊家每月給楊躍的月例銀子,僅夠他和妹妹兩個人一個月的夥食費,還是勉強溫飽的那種。為了給楊躍購買筆墨紙硯讀書寫字,兄妹兩人不得不節衣縮食,想盡各種辦法。
所以《文苑》即使已經非常便宜了,楊躍也是購買不起,他說的有機會也是看的,卻是《文苑》出刊後,上麵的詩詞會在文人間大範圍流傳,楊躍借這個機會將聽到的一些《文苑》上的詩詞在紙張上抄錄下來,用這個方法獲得閱讀《文苑》上詩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