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在隨從的陪伴下走來,老遠讚道:“好詩!真是好詩!”王維躬身道:“參見王爺!”寧王道:“哎呀真巧!居然在此遇到了你,美詩美景,心情就是不同啊!”寧王、歧王、王維及眾隨從閑意地走著,忽然下起了雨,幾人忙躲在一處。等雨停後,王維一看雨後的景象,又吟出了《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寧王道:“好一個‘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啊!看著如此的美景,真想留宿一晚啊!”歧王也道:“好啊!那就在山下吃飯,晚上住在這裏?”寧王搖著頭道:“不行啊!吃完飯必須離開。”歧王納悶地道:“為什麼?”寧王道:“陛下正在整治黑事,再說還要上朝啊!”歧王想了想道:“好吧,那就隻在山下吃飯。”
十八
李白遊山玩水來到廬山,見麵前是氣勢恢弘的廬山瀑布,便情不自禁地吟道:“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有位官員猛地一愣道:“喲,這不是李白兄嗎?”李白打量著這位官員問:“請問您是……”這位官員道:“在下張九齡。”李白大喜道:“喲,久仰久仰!不知張大人怎麼知道在下的賤名?”
張九齡道:“當今世上,還有誰能吟出這樣絕妙的好詩?”李白道:“是嗎?”張九齡道:“李白的詩可是名滿天下?”李白道:“能讓張大人賞識,李白很感榮幸。”張九齡猛地一愣道:“你知道我?”李白道:“我結識的全是文人雅士,焉能不知?”張九齡道:“既然知道,可隨我去長安。相信由本官推薦,陛下一定垂青。”李白自負地道:“大可不必,我正是從長安而來。”張九齡道:“怎麼回事?”
李白將一路的見聞說出,張九齡道:“李白兄,正因為朝廷出現黑事,才需要能人整治!自古至今,哪朝哪代沒有黑事?”李白道:“話是沒錯,但目前黑事太多,幾乎到了無官不貪的程度。我敢說隻要是官員,隨便殺掉都沒冤案。那麼你說,這樣的朝廷還能相助嗎?聖人雲:‘邦有道則現,邦無道則隱’。想我李白,豈能與雙手不幹淨的人為伍?”張九齡看著李白道:“那你有何打算?”李白道:“我想遍尋良友,尋找治國良策!”
十九
黃昏時分,李春燕見救回的人一動不動,說是死了,還有氣息,說著活著,卻又不能醒來,便對父親道:“爹爹,這個人怎麼還不醒來,是不是沒救了?”李靜鈞看了一眼救回的人,又號了脈搏道:“別這麼說,怎麼能沒救呢?”李春燕道:“要不,咱們別救了,要是救出個麻煩,您說何苦?”李靜鈞道:“胡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焉能不救?”
李春燕道:“可我怕救出災禍。您想,他跟什麼人有仇?不但臉上、身上多處留有傷痕,現在又被打成棍傷,然後裝進麻袋裏?”李靜鈞道:“越是這樣越要救!這人不光是這次的傷,以前還有很多,這說明他是個有故事的人。不管他是啥故事,既然老天爺把麻袋淌到我的腳下,就是要我救他;我若不救,老天爺必然見怪,這罪過就大嘍。”李春燕道:“爹爹總是心善。”
二十
黃昏,寧王、歧王、王維及眾隨從在終南山腳下的露天場所邊吃飯邊賞景,縣令過來一眼看見王爺,忙上前大禮參拜道:“王爺來此,怎麼也不提前告之下官,好讓下官早早迎接?”寧王道:“多謝好意!不提前告之,是怕打攪地方。”縣令道:“哎喲,說什麼打擾,王爺能到這裏是賞光。今天下官不知道王爺來,要是知道就多準備一些豐盛的野味。”
歧王道:“不可,我們出門是自費的,哪能那樣破費?”縣令道:“哎喲,說什麼破費呀,王爺來此盡管吃。”不遠處,化裝的宋璟正在觀察,歧王道:“那賬怎麼辦?”縣令道:“這是小事,王爺別管了。”寧王道:“那怎麼行?如今朝廷正在查辦這事,我們作為皇親貴胄,怎麼能帶頭違犯呢?”說著站起身來對小二道:“過來結賬。”
縣令忙阻攔道:“別別,王爺!您這樣做,這不是打下官的臉嘛。”這時那小二已過來,寧王也已取出錢來,卻被地方官強行擋住,並對小二凶道:“去去去!你會不會做事?怕本大人不給錢啊?”小二道:“大人,您來這裏多次,確實沒給過錢。”縣令大怒道:“胡說!能吃你的飯,說明是給你麵子,不是官員吃飯,你的生意能紅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