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工業企業科學管理發展史簡介
1.2.1歐美的科學管理簡介
企業管理是國家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企業的全麵經營管理和生產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是經濟管理科學的一個重要方麵,它是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漸發展起來的。
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迅速地提高,企業的生產管理水平也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仍在繼續演變。因此說企業經營管理的理論和生產管理的指導思想與具體方法都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企業管理的曆史是從工廠製度的產生開始的。最初的工業作坊是個體性的,是少數人的生產活動,基本沒有管理,即使有簡單的生產過程中的必要管理,也是由生產者自己進行的,沒有專門管理機構。在形成工廠後,一些工廠為了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設置了專門的管理製度,產生了管理理論和學說。這在工業發展史上是一個革命性的變革。工廠要發展,就必須有效地利用工人、工具(設備)和材料。早在十八世紀下半期英國工業革命後,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亞當斯密於1776年第一個提出了生產經濟學的概念,指出了勞動分工的效益。他的貢獻在於提出了生產合理化和計算經濟效果這兩個全新的概念。
之後,英國數學家巴貝奇於1832年發表了《機器與製造的經濟學》一書,其影響甚廣。他係統地闡述了專業化生產的有關問題,如製造工序、工作時間及用有限技能作為工資與獎勵依據的原理,奠定了科學管理基礎。
但直到十九世紀,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生產經濟學和生產管理的科學理論。這個時期的工業組織和管理,被稱為傳統管理階段。這一階段經曆了一百多年。它實際是憑工廠主少數人的經驗和判斷來管理,傳授生產技術是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
在美國南北戰爭之後,隨著資源的開發利用,工業生產向大規模發展,企業經營管理麵臨著許多複雜的新問題。1911年美國工人出身的泰羅發表了《科學管理原理》,書。他認為應該用科學方法進行工廠管理,否定了隻憑經驗辦事的傳統管理。他把許多管理經驗總結成理論,上升為科學,提出了動作分析、工時測定、標準勞動方法、獎勵工資製等管理理論,開創了科學管理工廠企業的新時代。這一時期被稱為“科學管理階段”。
之後,還有許多人在科學管理上也做過很多有益的貢獻。譬如,法國的費堯提出了管理要素一一計劃、組織、指導、協調和控製;美國的甘特提出了作業計劃指示圖表;美固吉爾勃瑞斯夫婦對研究工人操作動作方麵有所貢獻,如工時定額的製定方法等等;特別需要提出的是美國汽車修理工出身的福特,創造了連續流水生產線,並首先應用於汽車工業的大量生產中。這種生產組織方式,使生產工序同步化,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工藝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種生產方式至今仍是世界各國汽車工業的主要生產方式。
美國式的大量生產可降低生產成本,刺激消費,達到大量銷售,獲取利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