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勞動的有效化(一)(2 / 3)

為了讓人們能夠自覺地去消除無效勞動,就必須首先弄清哪裏存在無效勞動。隻有搞清楚這一點,才有可能有目的地去消除它。

2.1.2.1生產作業編製中的無效勞動和浪費

生產作業計劃是企業年度綜合計劃。它是根據年度、季度生產計劃的要求,對各分廠、車間、工段、班組直至工位及其它有關環節的具體生產進度、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協調、銜接和控製;按規定的產量、品種和進度,實現綜合計劃的各項指標;保證企業中各生產單位均衡而有節奏的生產;保證設備台時和生產工時能夠有效而充分利用;避免材料、燃料、動力的浪費等。但在單件生產、批量生產和流水生產中,都會出現由於編製生產作業計劃缺乏科學性而帶來的無效勞動。如一般企業均有設備修理部門或新產品試製的機械加工單位。它們都具有品種多,數量少的特點。一般,計劃人員對這種小批量或單件生產計劃的編製,常以品種多、特點不同為理由,不注意研究合理安排,消除其中的無效勞動,因而,大多采用比較落後的工時定額和工藝,致使加工出來的零件成本高,生產效率低、輔助工時浪費大。

第一汽車製造廠(以下簡稱“一汽”)設備修造分廠的備件車間在編製單件小批量生產計劃時,實行工藝典型化。使原來采用不同工藝過程的產品,在可能條件下采用相同或類似的工藝過程,組織同類零件的集中生產,即比較先進的零件“分組加工”法,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它是將軸類零件和盤形零件以及箱式零件等分成若幹類,按類進行分組編製加工次序和進度的計劃。在機床和被加工零件完全相同的條件下,分組加工方法比單件加工方法的勞動生產率,一般要高出3-5倍。由於零件形狀相似,可以將單件小批生產變為較大批量的生產,大大減少了生產輔助時間。

由於“一汽”設備備件生產計劃部門將各分廠的備件品種進行集中統一“分組”,並以分組加工的方式進行生產後,一舉扭轉了多年來一直供不應求的被動局麵挖掘了設備潛力,降低了成本;各分廠的機修加工能力得以更多地用於新產品試製、技術革新和改造方麵去。

在批量生產中,還可按“多批次、小批量”的生產方式進行計劃編製,並輔以“快速換模”、“快速更換工裝”的方法,既可大大降低在製品,又可提高勞動生產率。從大量節約輔助時間上挖掘生產潛力,消除大量無效勞動和浪費。

流水作業生產線作業計劃的編製,如同單件生產和批量生產一樣,如果缺少科學方法,同樣也會產生無效勞動和浪費,設備平麵布置中的無效勞動和浪費。

2.1.2.2加工過程中的無效勞動和浪費

“過量製造”的無效勞動和浪費由多台設備組成的加工流水生產線中,各工序的生產能力有差異,因而產生無效勞動。例如,用同樣工時,加工效率高的設備製造1000個零件,效率低的設備隻加工500個零件。它們又都在同一條流水生產線上,這樣就出現兩工序的在製品奇多奇少現象。前者堆積如山,後者拚命幹也幹不完。眾所周知,對於一條流水線而言,其最大生產能力取決於加工能力最小的工序。所以,在同一條生產線上,高於最低生產能力的工序加工出來的半成品,都將因缺少這道必不可少的工序成為過量而積壓。為此耗用的工時和材料費,沒有適時地用到可銷售的產品上,增加了資金占用額,減緩了資金的周轉,減少了利潤。這種現象應盡量避免。

管理不完善造成的無效勞動和浪費在製品或總成在存放與運輸中,由於發生磕碰傷、變形、鏽蝕或損壞等,而必須進行的檢查、修理、淸點和防腐、防蝕等工作,就是無效勞動和浪費。另外,由於管理人員的疏忽,發生同規格材料中混入異種成份的材料,對於這種混料現象,因為在熱處理工序中,一種工藝不能滿足兩種材料達到同一性能要求,必然出現廢品,所以,必須逐根進行光譜化驗或以其它方法加以區分,這些檢驗與區分工作顯然是無效勞動,出現的廢品就是浪費。再如鍛件毛坯出現合格件與不合格件的混雜,也需花一定的勞動工時進行分類,諸如此類付出的勞動均屬管理不善造成的無效勞動和浪費。

廢品產生的無效勞動不言而喻,勞動是隨著廢品的出現,轉化為無效勞動的。例如在批量生產中,往往因質量控製不力,在某個生產工序出現廢品,未被及時發現而造成整批零件報廢,會使損失增大。這種加工工序中產生的廢品不僅浪費了本工序的加工工時,而且也使前麵各工序的勞動成為無效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