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勞動的有效化(一)(3 / 3)

總之,在生產過程中,隻要對各個工序和生產環節進行認真的觀察、分析與研究,均可找出許多無效勞動和浪費。這是生產管理人員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逐步深入進行的長期性工作。

2.1.2.3設備維修與管理中的無效勞動

維修不及時造成設備台時的浪費。設備出現故障後,由於維修人員技術不熟練,不能正確判斷故障所在部位及原因,因而延長了修理時間;

維修人員工種多,分工不明確,設備出現故障後,臨場互相推進、扯皮、延長了修理時間,影響設備台時利用率;

維修管理中,平時準備工作不夠。如修理備件不足,多臨時製造,或缺少修理專用工具,工具品種不全,急需時,臨時製造和外借,往返奔波,使修理時間拖延。這種維修人員的工時浪費和不必要的臨時措施,都屬於無效勞動和浪費。

2.1.2.4空閑等待時間的浪費:

在缺乏科學管理的一般工廠企業裏,均采取一台機床一名操作人員,被稱為“一人一機”的生產方式。當機床進行自動進給時,操作人員則隻是站在機床旁等待加工。從科學管理的角度看,這是工時上的極大浪費。如能將機床加上自動停車機構,操作人員就可以實行多機管理,充分利用工時,這種方式被稱為“一人多機”的生產方式。從而可消除那種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等待的工時浪費。

另外,停工待料也是一種工時浪費。

2.1.2.5搬運中的無效勞動

在生產過程中,搬運是工序中的重要環節,其中也會有無效勞動。如果裝有加工件的工位器具擺放位置,距生產人員的工位太遠,要走出較長一段距離方可取回。如距工位較近,則可轉身即取。那麼,這段需要走出的距離,則屬無效勞動和工時的浪費。

另外,在製品、總成和外協件在暫存中的中間倒運,有無效勞動。例如,外來零件一般要先運進倉庫保管,需要卸車和擺放。當裝配需要時,又需裝車運送到裝配線後再卸一次車。

如果外來零件進廠後,不是先進倉庫,而是直送裝配線當然應按規定的質量、數量和時間)的工位。這樣,就可以減少一次裝車和一次卸車的勞動及其耗費的工時。這種“直送工位”的方法是取消中間倉庫、減少倉庫管理人員、減少多次裝卸、搬運的無效勞動的一種有效方法。

關於無效勞動和浪費,遠不止上述六個方麵。要從生產過程的各環節中和縫隙間尋找以不同形式藏匿著的無效勞動和浪費。一般來說,不論是什麼車間,什麼工廠,隻要仔細觀察和分析,總會或多或少地找到它,總會有改進的餘地。所以,可通過艱苦細致的生產管理工作,竭盡全力去消除無效勞動和浪費。

2.2大力壓縮在製品儲備量

大量流水式的連續生產,一定要有供周轉用的在製品。它應包括投入生產的原材料、毛坯、加工半成品、外協件及入庫前的成品。在製品存放於各生產環節之中,如工序之間、倉庫、懸鏈吊掛及裝配流水線的兩側等,並由前向後不斷地流動著。

由於企業各個生產環節的節拍大多不一致,為保證生產按節拍連續同步均衡地進行,在製品從中起著工序銜接和協調的作用。尤其對大量流水生產的企業,由於產量大、品種多、工藝流程長,在製品在流動過程中,數量是處於時增時減的動態之中。

為了得到最大的經濟效益,希望在製品越少越好,可以少占用流動資金、節約倉庫麵積、節省管理人員、減少保管中的損失及多次倒運的無效勞動,又可簡化與改善生產現場的管理。但是,在製品過少,又會使生產中斷,不能達到有節奏地、均衡地連續運行。為此,人們千方百計地探求最佳的在製品儲備量(經濟批量)。然而,由於條件不同,生產情況複雜,所得出的模式也會!不相同。但是,壓縮在製品的目標卻是一致的。

壓縮在細品儲備量的方法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下麵幾種:

采用後工序向前工序取件的“信息卡”管理(拉動式);

合理調整生產線設備的平麵布置;

實行均衡生產和混流生產;

實行多批次、少批量的生產方式。

上述的多批次、小批量生產方式,就是在生產一定數量的零件時,讓批次盡可能地多,批量盡可能地縮小。一般,企業常見的批量確定原則與此恰好相反,並已成為多年來的生產習慣。這種批量生產方式的改革,可以大大壓縮在製品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