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應用存儲橫型進行經濟批量生產
投產批量大小對企業經濟指標影響很大。批量大了可以減少設備調整次數,提高設備利用率,提高工人熟練程度和勞動生產率。但是,不適當地加大批量,延長生產間隔期也有很多不良後果。延長生產間隔期可造成在製品儲備量過多,積壓資金,增大倉庫麵積,且產品易鏽蝕、變形,不利於生產的成套性,且延長了產品換型時間。因此,全麵分析以上這些因素,正確確定合理的批量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合理的批量應該是在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加速流動資金周轉,方便生產的組織和管理等方麵都能收到良好效果的。
“一汽”的標準件分廠是成批生產標準件的工廠,品種多,生產組織比較複雜。過去計算批量一般比較大,資金周轉不快。根據係統工程的原理,為改變原有的批量,實現多批次小批量生產,壓縮資金占用,組織合理批量生產,研究應用存儲模型計算了該廠的572種零件的經濟批量,改變了其中247種零件的原定投產批量。按此方案投產,在製品資金占用量較原來實際水平可降低3%。
存儲模型可定量存儲物品的供求動態過程、存儲狀態和費用之間的關係,並確定經濟上合理的供應策略。存儲模型的建立主要有三個環節:存儲狀態圖、費用模型和經濟批量形式。
該廠應用的狀態圖基本屬於丁循環策略圖。供應過程是每隔時間供應一個批量,當存儲量降到零時,恰好供應下一個批量。
成品庫中零件的存儲狀態是銀齒形。但是為了保證均衡生產,零件投產時刻還要比入庫時刻提高一個生產周期下,在這段時間內,零件並未消耗,保持數量直至入庫為止。以每批零件的存儲狀態圖為一個鋸齒形加一個矩形,研究存儲模型的目的是為了選用最優的存儲策略,而使得存儲費用為最小。
2.2.2快速換播,快速調整工裝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產品趨向多樣化,必然要引起庫存的增加。過去批量生產單位增加產量往往采用加大生產批量,減少調正次數的辦法,這樣必然造成庫存大量增加。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更換品種,必先更換模具或工夾具,但吏換、調正時間均較長(主要是更換後的調正時間長)甚至換模時間多於實際生產時間,影響生產效率。因此,每換一次模具後,總希望盡可能使生產批量大些,批次少些,以減少更換模具次數。這樣一來,在製品數量必然增加。簡而言之,不攻破快速更換模具的難關,就不能實行多批次、少批量的生產方式,降低在製品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縮短工裝模具更換時間的常用幾種方法:
確定機外換棋的工作內容要明確準備階段的工作內容。這樣可縮短換模工作停機時間。一般準備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視。當身臨作業現場時,必然增加臨時工作量,如出現缺少工具、輔助材料等缺東少西的現象,造成機內換模工作時間延長,從這一點意義來看搞好準備工作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在換模前編製換模工作順序表是為了不漏掉一個操作,減少浪費時間。對大型設備,須幾個人同時進行換模時,編製平行換模工作順序表可使每人分工明確,做到忙而不亂更為必要,也有利於安全生產。
塗色法每次更換工裝模具時,總是離不開擰緊拆卸工具,離不開螺栓。把相同規格尺寸的工具與螺栓分別塗上不同顏色,按顏色分類,可加速選取速度,且不易出差錯。
盡量使螺栓頭部尺寸大小相同,可不必更換工具,進一步縮短更換模具的拆裝時間。
快裝增加模具的導向和定位裝置,自動快速夾緊與鬆開,以及大型模具的自動前進、後退的拖動裝置等。
拆裝大型的模具,栗盡可能在壓床前設置與台麵等高的固定或活動平台,以便用手就能推進、拉出。除在準備階段外,希望盡量少用吊車或叉車。
對於機械加工工裝、輔具的快速更換除使其從設計上標準化,便於更換外,事先在機外把刀具和工裝按標準尺寸調整好。肖停機更換時,便可立即安裝到機床上,而不產生差錯。這樣,可以大大縮短調整工時,尤其是對組合機和車床定,定鑽頭伸出長度等是很有效的。
快速更換工裝和模具,是生產管理科學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之一。“一汽”的車身(衝壓)分廠是典型的批量生產單位,它在快速更換工裝模具的管理中對換模最困難,花費工時最多的1000噸以上的大型壓床,已進行了多台革新改造,且取得了許多較好的經驗和明顯的經濟效果。
為了實現“快速換模”,達到多批次、小批量生產的目的,車身分廠在雙動壓床上進行了革新、改造。在雙動壓床的內外滑塊和台麵上,安裝了氣動快速夾緊裝置,使整個衝模可以很快地夾緊和鬆開。整套衝模用一個與壓床台麵等高,並帶有電動機和鏈條、減速器組成的機動裝置,進行自動拉進、拉出與定位。改進後的快速夾具裝置,還帶著全套電器保險裝置,可防止一旦供氣中斷,上模的氣動夾緊裝置失靈而墜落,造成設備和人身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