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群眾性的立功競賽活動,是鞏固均衡生產局麵的一項有效辦法。對於那些積極創建和維護均衡生產的積極分子和成績顯著、貢獻較大的人員應給予必要的合理的鼓勵與獎勵。對於那些玩忽職守,破壞均衡生產的贖職人員給予必要的處理也是應該的。開展這項活動對初次推行和鞏固均衡生產是十分有效的形式。
當第一次出現連續幾天的均衡生產局麵時,人們的心情一定是十分喜悅的。因為許多人都厭惡那種前鬆後緊的不均衡生產狀況,希望創造一個有規律性的生活與工作秩序。在這種情形下實行獎懲製度是卓有成效的。均衡生產秩序一旦建立,人們對此確立了信心,便逐漸習慣於這樣一種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習慣。習慣一經形成,就具有相對穩定性。工人關心均衡、維護均衡的局麵也就會形成。當新工人來到工廠後,必然在這種均衡生產的條件下,逐步習慣起來,把均衡生產看成是工廠固有的生產方式,是天經地義的,不容破壞的。這對培養新一代工人來說,意義尤為重大。
上述有關均衡生產的九項工作,既有“豐田”管理經驗,也有“一汽”自己多年來的工作經驗總結,它比較適合我國目前企業現狀。當然,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著的,事情絕不僅限於上麵九項內容,還應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使我們的企業管理水平更上一層樓。總之,企業的均衡生產是一種關係企業經營效果的大事,應該集中力量予以解決,盡早實現高水平的均衡生產。
3.3機器設備的快速修理
3.3.1機器設備在現代生產中的重要地位
機器設備在企業中,是用以保證製造產品的一種基本手段和工具。當代世界的工業生產,如果離開各種機器和設備,要達到高效率的大量生產是不可能的。
當一個工業企業的一台關鍵性設備出了故障,往往要造成整個企業的停工,使均衡生產受到破壞。因此,機器、設備在工業企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是不言而喻的。
機器是由許多零、部件組合起來的,為實現所規定的功能,各零件間要有各種不同形式的相對運動。各運動副要磨損,使零件失去原來應有的精度和性能,因而不能再生產出合格的零件,甚至不能繼續正常運轉,致使整機報廢。那時,實施任何生產管理方法,都將無效。所以,必須搞好設備管理工作,而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設備的快速修理問題。
3.3.2機器設備的可靠性與生產管理方式
機器設備能否正常運行,除機器設備本身的設計水平、製造質量外,還取決於機器設備的管理水平,也就是說設備管理水平也會直接影響設備的可靠性,而設備的可靠性又直接影響生產的管理方式。
生產管理人員在組織生產過程中,通常最怕的是機器設備出故障。尤其是對那些管理水平較低、維修能力薄弱的單位,一旦發生事故,維修時間就成了生產環節中的未知數。在這種無情的現實麵前,生產管理人員往往被迫地依靠增加在製品的儲備來應付設備運行不正常,經常停歇的局麵。事實上,這種對策早已為大多數企業所采用,但它並不是上策。這樣做就會造成工序間在製品儲備增加。增大的在製品儲備量會造成資金積壓、現場管理混亂等。應該說,這是不科學的,也正是現代科學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隻有提高機器設備運行的可靠性,才有可能實行少量在製品的生產管理方式。
任何一條固定(單一品種零件)流水生產線,不論有多少道工序,隻要其中一台關鍵機器設備經常發生故障(尤其是後工序),則前麵所有工序間的儲備量均因缺少這道必要的工序,成為無用或暫時無用的積壓品(不能進行分總成裝配)。反之,如果機器設備管理水平較高,極少出現故障,生產線的機器設備就有較高的可動率,那麼生產管理人員就不必再為頻繁的設備故障而苦惱。可以相信,任何一位生產管理人員也不會再多搞工序儲備,為自己增加管理困難。簡言之,設備的可靠性高就可以減少在製品儲備量,反之,就要增加儲備量。增加在製品儲備量的實質是以增加材料的投放,以大量的物資積壓和高的流動資金占用換取一個較薄弱的相對穩定的生產局麵。這個代價太大了,是不可取的。這樣做,會增加成本,給管理工作帶來困難。
3.3.3降低機器設備故障率,保證均衡生產
設備發生故障是實現均衡生產的大敵。把設備故障率限製到最低限度是設備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共同目標之一。隻要對設備進行科學管理和合理的維修,這個目標是可以達到的。“一汽”在汽車產量逐年上升的情況下,機器、設備的可靠性也逐年提高,總裝配線已連續三年實現了生產均衡率100%。
下麵就減少和消除機器設備故障,保證均衡生產的方法問題進行敘述。
3.3.3.1操作人員的責任
搞好機器設備維修工作是任何生產部門所不可缺少的。而機器設備操作人員愛護和正確使用設備是更為重要的。操作人員必須貫徹“以防為主”的方計,精心維護、合理使用,降低設備故障率。使用設備,不能隨意改變工藝規程,加重設備負荷。設備的電器部分往往會由於積塵過多而造成失靈,導致事故;機械部分往往是運動部位缺少足夠的潤滑油而磨損。定時、定量進行清洗和潤滑是非常重要的。也隻有在操作人員正確使用和維護好機器設備的前提下,再進行必要的修理才是正常的。如果失掉這個前提,再多、再熟練的維修人員也是無法保證機器設備正常運行的。
3.3.3.2實現快速修理的有效方法
建立易損件備件庫為使機器達到快速修理,須常年備有一定品種和數量的易損備件和外購件,以供隨時更換之用。備件庫的規模可根據設備擁有量和品種的多少來決定。
製造必要品種的“合件”作為備件機器發生故障時,並不是所有“合件”,即分總成和零件同時損壞。往往隻是一台設備的某個合件或合件中的個別零件發生故障,需要更換或修理。如果某中的個別易損零件需頻繁更換時,則每次都需要先從設備中拆出合件,再從零件中拆出待換的易損件。這樣的兩次拆換,必然要延長設備停歇業時。為此,可采取用合件一次更換的方法,縮短設備停歇業時。
例如,鍛錘的經常磨損部位是活塞、活塞環、活塞杆與氣缸套。它們的合件是氣缸總成。一旦發生磨損,則需更換活塞環、活塞和修缸孔等。拆裝或修配要花很長時間。如備有合件,則可進行成套氣缸總成的更換。先使設備運行起來,保證正常的生產,然後再仔細修好換下來的舊氣缸總成,作為下次更換之用。這樣的一組合件,就起到了一台設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