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卡的“自動微調”作用以往生產是按“標準交接期”,即按確定的毛坯、零件發送的時間、批次和批量並由前工序向後工序發送零件,不得破壞。由於各工序受計劃嚴肅性的約束,即使已經知道後工序出現了突發性故障,生產已停頓,但也要機械地按已經下達給工序的標準交接期繼續生產,不停頓地向下工序送件。於是,在製品源源流向下工序,直到規定的數量全部送完為止。如果在工序中,一個工位出現故障,就會造成各工序在製品堆積如山,儲備量波動幅度達到高峰,均衡生產遭到破壞,使現場管理呈現出混亂狀態。即使故障消除了,也得用較長的時間才能恢複正常秩序。
從這點來看,信息卡管理方式就充分顯示出了它在生產管理上的科學性和經濟性。某工序出現了突發故障,生產中斷。信息卡的流動將隨即停止。由於各工序嚴格執行“不見信息卡不再生產”製度,各生產工序因失去指令,也將相繼停止工作,直至全部停產為止,這樣就不會出現工序在製品的過量生產。當故障被排除後,由於信息卡的重新流動,各工序就能很快又重新恢複正常生產。這就如同恒溫自動調節裝置能使室溫保持在微小的變化範圍一樣,信息卡對生產計劃也有“自動微調”的作用。這種自動微調作用給生產計劃帶來了靈活性。它是生產計劃不足部分的補充,它能及時消除總計劃不可能考慮得那樣細微的工序間變化著的局部不均衡因素。因此,它能在發生突發性故障迫使生產中斷的嚴重情況下,仍然有效地控製各工序在製品不發生過多過少現象,並穩定在規定的定額之內,避免生產現場出現管理混亂。
4.1.3實行信息卡管理的基本條件
4.1.3.1信息卡管理隻適用於流水生產,不適用於單件生產
4.1.3.2生產應當基本是均衡的
如果流水生產中的各工序生產是極不均衡的,後工序向前工序領取零件的時間和數量就不會有規律,時多時少是可想而知的。沒有生產餘力的前工序要想保證後工序的需要,就必須在空閑時間裏提前多生產儲備,以備高峰時的需要。但是,這裏違背“隻生產後工序領取的數量”的原則,是信息卡管理製所不允許的。所以,均衡生產是信息卡管理的基礎。
4.1.3.3工位器具標準化
必須設計和製造出必要周轉數量的通用或專用的標準工位器具。它應是在工位之間移動的定容、定量,便於運輸和疊放的器具,切忌製造坐地固定式的,以避免產生無效勞動。
4.1.3.4足夠的運輸工具
為盡量實行“小批量、多層次”生產,車輛運輸次數相對會有些增加,必須依據運量準備足夠數量的各種車輛。同時還要采取經濟合理的運輸措施,減少車次,縮短運程,可提高運輸效率,做到忙而不亂。
4.1.3.5完善的管理製度
要製訂完善的信息卡傳遞、在製品儲備(庫存)、運輸及其它保證信息卡管理方式實施的製度和規定,以此來統一認識和行動。
4.1.3.6搞好人員培訓
如同任何一種新的製度和管理方法的貫徹一樣,對執行者的事前講解和培訓是必不可少的。更何況信息卡管理的實施,還要涉及到幾乎所有現場管理人員和生產工人,是一項群眾性很強的工作。隻有有關人員普遍提高了認識,對信息卡管理的意義、目的有了充分了解,明確了實施的步驟、方法和要求,才能自覺地貫徹執行,才能充分發揮信息卡管理的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