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生產的現場管理(二)(1 / 3)

4.1.4“一汽”的信息卡管理

4.1.4.1首試告捷

信息卡管理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凡是基本符合信息卡管理條件的,隻要認真研究和執行,都能取得明顯效果。

後工序向前工序取件試驗,“一汽”首先是從車輪分廠和附件分廠供應給底盤分廠和發動機分廠的小調整墊片開始的。底盤分廠減速器端蓋用的調整墊片厚度在0.05-1.5毫米之間,厚度規格共分8種。眾所周知,凡屬調整墊片都是為調整間隙之用,其形狀相同,厚度尺寸由薄至厚,各不相同,同是一種產品,用量都不好確定。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過去經常出現某種奇多奇少現象。多者要積壓上萬件少者為零成為特急短缺件。墊片雖小,但往往卻能使整個流水裝配線的生產中斷。多年來這種令人頭痛的情況一直無法解決。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實行了信息長管理。

首先對厚度的墊片,分別確定了最高和最低儲備量。當某種規格的墊片用至最低儲備量時,則向生產分廠發出取件信息卡。生產分廠則根據信息卡規定數量和規格進行生產,以補足儲備量的消耗部分。這樣一來,-些規格用量少的就可以長時間不生產,而用量多的則需頻繁發出取件信息卡,才能保證裝配的需要。達到了多用多生產,不用不生產的目的。采用信息卡管理後,使調整墊片的庫存量,都經常保持在儲備量定額之內,大幅度地減少了庫存的奇多奇少現象。

4.1.4.2總裝配分廠的信息卡取、送件管理

實行信息卡取、送件的品種各分廠供應總裝配分廠的零部件品種為377種,扣除通過運輸懸鏈運送的19種外,實為358種,已實行信息卡取、送件的是324種,占應實行信息卡取、送件的90%以上。尚來買運輸行件傳送件信息卡取、送件情況。

信息卡的種類取件容器的信息卡(即工序內信息卡,供內部存放時目視管理用取件容器可按零件形狀製成專用容器,隻盛裝規定的零件和規定的數量,其格式如表14所示:

複合取件信息卡適用於領取品種繁多的小零件。一次領取多種零件,按品種及數量“配套”取回。因為零件品種多,使用過多的信息卡,反而易出差錯,且不方便。因此,采用複合信息卡可簡化管理。每天下午三點鍾之前,由取件單位填寫第二天需要的零件品種、數量,送給交件單位提前做好發放準備。

複合送件信息卡。取件單位提前將該卡交給交件單位,交件單位則以此為依據,向取件單位按品種、數量和時間送件,如表16所示。如坐墊靠背,規定每天送5次,每次40套,允許每天多裝配10套,這樣就可在210套內浮動,送件單位可在不增加送件次數的情況下,在每次送交量上增加2套。

4.1.4.3信息卡管理在“選配”零件生產上的應用

用信息卡組織選配零件的生產方法對於要求以高精度相互配合的零件(如摩擦副)進行大量生產,出現的各種尺寸數量是按正態曲線分布的,中間尺寸多,兩端尺寸少。因此,在大量生產中,往往采取按零件實際尺寸分級(組)裝配。按級相互配對裝配的方法,可減少尺寸過大或過小的零件不易配成對,而形成過剩的積壓。

發動機分廠對活塞銷、活塞、連杆三種零件就是采用了尺寸分級配對保證配合間隙的方法進行裝配。相互選配的尺寸部位是:活塞銷外徑與活塞銷孔和連杆小頭銷孔。過去,生產管理人員,每天為了保證這三種零件的裝配尺寸,能夠配套供應,經常往返奔波在三個生產車間,忙得團團轉。即使這樣,也經常出現缺級不能配對影響生產的現象。

為解決上述矛盾,對活塞銷銷的生產,應用了信息卡管理。具體做法,一是分級,二是根據級別製訂各級的最高和最低儲備定額。

如同過去一樣,把活塞銷直徑的尺寸公差帶分成六級,分別製訂出標準儲備量定額。當某個級別的活塞儲備量用到定額下限時,裝配人員便向生產班組發出取件信息卡,即將分別塗有6種不同顏色(按6種尺寸級別)上麵隻有取件數字的薄鐵片信息卡,掛到“活塞銷信息卡管理板”上,生產班組便立即按要求組別及數量組織生產。活塞銷信息卡管理板的形式如圖26所示,其用法如下:

根據生產工藝規定,對分成6個尺寸級別的活塞銷用塗色法加以區分個級別的6種顏色,分別塗在內孔端處。例如藍色的最高與最低儲備量定額為1000-800件。當裝配人員將活塞銷用至800件(定額下限時)時,就將數量為200的取件信息卡,掛到生產班組附近的活塞銷信息卡管理板上藍色行的生產指令欄內,向生產班組發出生產指令。

活塞銷成品按顏色分別裝到定位擺放的、過目知數的專用工位器具內,實行目視管理,減少清點數字的無效勞動,也方便生產。

運用信息卡蕾理生產選配零件的優點實現按需生產,將各級別零件的必要儲備量有效地控製在標準定額之內,消除了奇多奇少現象,保證了生產的均衡.壓縮了儲備量。

過去,生產人員隻按下達的計劃數生產,至於能不能滿足尺寸的配對要求,並不關心,也不過問。如今,基本能做到100配上對。因此,它是群眾參加生產管理的一種好方法。信息卡在這裏起到了對生產計劃的“微調”作用,十分有利於均衡生產的發展,也解脫了生產管理人員的管理負擔。

4.1.4.4生產廠與協作廠間的信息卡管理

在企業內部生產工序間實行信息卡管理的基礎上,可擴大到與產品配套的協作廠。對距離較近(一般指半徑為50公裏範圍內)的協作廠實行信息卡直接送件到生產工位(條件是製造工藝穩定、質量“信得過”);對相距較遠的協作廠,要通過協商,采取改變少批次,大批量為多批次,小批量的送件方式。對協作產品外的加工件和各種材料等也可實行信息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