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生產的現場管理(二)(3 / 3)

人工搬運生產工序的工位所需工位器具,並不都是需要車輛運輸的大型工位器具,而是有大有小。螺釘、螺帽等標準件之類的小件,品種多,用量多,往往是用集裝箱裝若幹個小型工位器具(小箱)分發到各個工位。這時,多是用人工提取的方式搬送到工位的指定位置上。對於這種小型工位器具,就應考慮最大允許盛裝重量、方便提取,並能進行多層“立體疊放”。經過試驗證明,由人工頻繁搬上搬下的工位器具,根據一般人的體力,其總重量不應大於16-18公斤。為了提取方便和安全起見,在結構上要有適當的“把手”。為了節省作業麵積,有利現場管理,在設計上要考慮供“疊放”用的定位結構。

4.2.2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4.2.2.1設計、製造要慎重

工位器具既是製造技術所必須的工具,也是科學管理工作的基礎。因此,必須作為一個重要環節來抓好。但在製造中,對數量較大的品種要強調按設計、試製、試用和鑒定的研製程序來辦事,必須充分征求生產使用人員的意見。

凡是涉及多工序、多環節的通用工位器具,更應持慎重態度,要堅持協商定案。要防止好不好用,好看不好用,好用造價高,結構複雜等偏向,避免損失和浪費。

4.2.2.2要建立必要的管理製度

要使新型工位器具在生產中充分發揮作用,必須建立必要的使用製度和管理責任製(尤其是在多個環節中流動的通用工位器具)及維修製度。在使用中不斷完善和改進新型工位器具,使之在生產管理科學化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促使人們改變舊的習慣勢力,適應新的管理秩序。

4.2.2.3使用新型工位器具的實例

“一汽”配件分廠從1978年就采取了生產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生產人員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已有工位器具的利用情況,設計、試製了新型工位器具。共研製適應該廠零件特點的新型工位器具30種10.226件。

通過新型工位器具的利用,徹底改變了配件分廠曆年來零件的亂堆亂放、磕碰傷嚴重的現象,保護了零件表麵質量和加工精度特別是鋅合金易損傷零件提高了產品質量。例如10幾種鋅合金零件,過去磕碰傷占50%左右,現在降到10%以下。

通過采用新型工位器具,大大消除了無效勞動。如新製的14種零件托架、是用小圓鋼焊接成的盤式托架,它可使零件在整個的生產線工序中不落地,不相碰,定容定量、過目知數。同時尚可立體疊放100層左右,用手工進行零件加工後,用叉車將各座疊放著的10層左右的盤式托架分別一次送往熱處理車間。熱處理車間則將各座原封不動地一次吊進熱處理槽內,分次處理。吊出後,由叉車仍原封不動地將一座10餘層的盤式托架送往裝配線。裝配線則從上至下,分層使用,用後的空架仍依次疊放起來,用叉車返回加工線的第一工序,如此循環使用。

由於這些新型工位器具的投產和使用,基本做到了疊放多層化和過目知數,簡化了收發程序,防止了相互磕碰,徹底解決了中間的無效勞動,減輕了熱處理車間的笨重體力勞動。全分廠零件不落地率已達到91%,是基本實現零件不落地的分廠。

4.3目視管理

4.3.1目視管理的作用

所謂目視管理,就是進行眼睛看得見的管理,是使問題“明顯化”的具體措施。

在城市,到處都可見到交通路口豎立或懸掛著的紅、黃、綠色信號燈,以及交通規則的各種標牌等。這些信號和標誌使車輛駕駛員和行路人一看就懂,據此行動,而不需交通警察逐人進行指導和明。這些標誌和信號裝置便充分發揮了目視管理的作用。

企業的生產管理和社會上的交通管理一樣,也很複雜。為了使生產人員和生產管理人員能夠更加有秩序地工作,在企業內部也要根據各種規章製度,製作各種醒目的標誌與信號裝置,分布到有關部位,使這些目視管理設施,充分發揮“自動”管理作用。

在生產過程中,人們通過各種標誌和信號顯示裝置便可一目了然地了解生產現場的管理情況,既便於生產人員有秩序地工作,也有利於管理人員進行監督和服務。在生產正常的部位,管理人員不去也可以,如果某工位出現了異常現象,信息顯示裝置便可立即反映出來,有關人員根據信號指示,迅速前往處理。

4.3.2常用目視管理的種類及作用

4.3.2.1標準工位板

標準工位板,顧名思義,它是針對工位的標準而設定的,一般掛在生產線第一道工序的明顯處。上麵標有:零件號、零件名稱、標準(最高與最低)儲備定額、工位器具的容量(規定裝入零件數)、工位器具定額存放數、取送零件批量等。生產管理人員可根據標注項目內容對照查對實物與標準規定是否相符,決定是否應發出取(送)信息卡。

4.3.2.2工序儲備定額板

工序儲備定額板,是掛在生產線各工序的明顯處。它標明某種零件號、零件名稱、儲備定額,便於對照檢查和監督工序在製品數量是否在規定限額內,以控製“過量製造”。

4.3.2.3成品庫儲備明細板

成品庫儲備明細板,標有庫存所有零件(或部件)的零件號、零件名稱、最低和最高儲備額、工位器具容量、發送單位、實物庫存數等。有了這樣一塊板,就可使成品庫的管理和庫存動態情況一目了然。